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茼蒿也称蓬蒿、蒿子秆、春菊等 ,是人们喜食的一种绿叶蔬菜 ,其质地柔嫩 ,有独特的清香味 ,一般有大叶茼蒿、小叶茼蒿、蒿子秆 3种 ,北方温室种植常以小叶茼蒿为主。现将茼蒿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品种选择北方日光温室一般宜选早熟、抗病、丰产性好、适宜温室种植的小叶茼  相似文献   

2.
3.
黄秋葵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秋葵,又名补肾草、秋葵和羊角豆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热带地区,近几年引入我国,现各地均有少量栽培。黄秋葵以嫩果供食用,果实除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外,还含有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是营养保健蔬菜,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茼蒿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茼蒿又叫蓬蒿、蒿菜.原产于我国.食用部位为嫩茎,营养丰富,纤维少,品质优,风味独特,是蔬菜中的一个调剂品种,也是快餐业、火锅城、自助餐等不可缺少的一道爽口菜.茼蒿不仅风味宜人,而且容易栽培,生长快、周期短,可作保护地主栽作物的前、后茬栽培和间套、插空栽培.  相似文献   

5.
红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种 筛选饱满、粒大、色白的种子,淘汰秕瘦、色淡的种子。2 选地整地 一般农田均可栽培红花,但以地势高燥、肥力中等、排渗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为最好。播前将土壤深翻20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500千克,整平耙细后打成畦子、一般畦子宽1.50~2米。3 播种 播前先将种子放入55℃左右温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春播红花应适时早播,而  相似文献   

6.
茼蒿在春、夏、秋均可露地栽培,食用部分为嫩叶,嫩花,可炒食、凉拌、做汤。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5,(4):18-18
秋冬茬羽衣甘蓝于9月上旬播种育苗,10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收,2月中旬采收完毕,每亩产量为2600公斤,平均售价4元/公斤,产值10400元,成本1800元/亩,纯收入8600元/亩。冬春茬西红柿于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下旬定植,4月下旬开始采收,6月下旬采收完毕,亩产量6000公斤,平均售价1.0元/公斤,产值6000元,除去成本1000元,纯效益5000元。茼蒿于7月初直播,8月底收获完毕,每亩产量2000公斤,平均售价0.6元/公斤,产值1200元,成本300元,纯收入900元。三茬产值17600元,纯效益15500元。一、秋冬茬羽衣甘蓝的栽培技术(一)培育壮苗:1.品种:选用适合于秋…  相似文献   

8.
深冬日光温室茼蒿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一、播前准备 应选用前茬豆类、瓜类、葱蒜、小麦或轮歇土地种植大白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或邻作.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腾地,清除杂草,以保证大白菜适期播种.整地前要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如前茬菜地已亩施底肥5吨,需再撒施有机肥3吨;土豆、麦茬地亩施有机肥5吨以上.然后深翻、耙细,按行距60至65厘米起垄,垄高20厘米.起垄前每亩条施三料磷肥或磷酸二铵20公斤.  相似文献   

11.
12.
<正> 人参果是一种形状奇特、味道独特、营养丰富、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的保健珍品。它具有滋补健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人类补钙的最佳果品,是含硒量极高的稀有植物,被誉为“仙木之根”、“抗癌之王”、“生命火种”。因而种植和栽培人参果,有着  相似文献   

13.
野茼蒿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茼蒿(GynuracrepidioidesBenth.),别名革命菜、凉干菜,为菊科三七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野茼蒿质地细嫩、甜滑可口、味道鲜美。它不但好吃,而且植株高大、容易采收、生长较快、采收期比较长,一般8~15天可采收1次,一直可采收到8月上旬。野茼蒿基本上没有病虫害,容易种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要本文针对近年来胡萝卜市场需求量的增大,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突出,对我省胡萝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做了简要概述,以供实际生产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一、提高整地质量,施足基肥 1、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壤土种植.  相似文献   

18.
19.
<正> 荠菜又名荠、荠菜花、护生草等。其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是餐桌上包饺子的上等馅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荠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维生素C的含量是大白菜的2倍多,钙含量是蔬菜中最高的。全株可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  相似文献   

20.
《青海农技推广》2002,(2):26-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