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生长延缓剂能够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使植株长得粗壮,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CCC)和多效唑(PP333)对越冬期辣韭矢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CC和PP333处理后的苗木,植株高生长明显降低,而分枝率和分蘖率显著增加;对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表现为,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上升,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表明竹苗接受和传递光电子的能力增强,光合潜力上升,光机构得到保护,受低温伤害减轻,植株抗寒性增强。比较不同浓度CCC和PP333的处理效果显示,800 mg/L的PP333和3 000 mg/L的CCC处理的植株均有较好的抗寒能力。综合来看,3 000 mg/L的CCC对辣韭矢竹苗在寒冷条件下的保护最全面。  相似文献   

2.
ACC合酶cDNA克隆及其对美洲黑杨体内乙烯产生的反义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ACC合酶基因GMCACCSI编码区15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2元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合酶反义RN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后用该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从抗卡那植株中选到15株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DNA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幼苗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植株中Fe(Ⅱ)的测定方法,利用Fe2 与邻菲啉在酸性介质中形成红色配合物,经CHCl3萃取于有机相,用光度法进行测定,同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13%,回收率在103%~104%之间,其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短柄五加光合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短柄五加在林下和开阔地生境中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内外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株的光合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小于开阔地上植株,表观光合量子产额相差不大,开阔地上短柄五加植株光合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类型;其日光合总量大于林下植株,林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林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开阔地短柄五加多年生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空气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羽扇豆醇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果蔬及中草药中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癌等药理作用。羽扇豆醇合酶(Lupeolsynthase,LUP)是羽扇豆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前期研究显示,编码该酶的基因在原核和酵母表达体系中均难以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蛋白产物。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受体,通过超量表达拟南芥羽扇豆醇合酶1(AtLUP1)基因,分析利用植物细胞生产羽扇豆醇的可行性。使用气相色谱GC检测AtLUP1超量表达拟南芥植株中的羽扇豆醇含量,发现48号植株中羽扇豆醇含量为0.9155mg·g^-1,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证明超量表达AtLUP1基因可以在拟南芥中促进羽扇豆醇的合成,为羽扇豆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实际栽培中利用外源激素提高川黄柏苗期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川黄柏幼苗为试材,在自然渍水及干旱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GA3进行不同周期的喷施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下川黄柏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在渍水胁迫下,外源喷施GA3溶液提高了川黄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复水后0~2 d,干旱胁迫下的对照组及GA3处理组(200 mg/L,喷施间隔30 d)植株各生理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受间断降水影响;复水后3~5 d,对照组及GA3处理组植株各生理指标出现反复变化。复水后0~5 d时,与对照组相比,GA3处理提高了植株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采用两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和Mefluidide处理植株,增强植株抗逆性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这两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生理方面和形态方面的影响,以及提高植物抗寒性、抗盐性和抗旱性的原因。认为在育苗阶段,通过应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延缓剂改善苗木的抗性是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一种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板栗密植园施用多效唑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板栗密植园板栗植株树体矮化、小冠、丰产的目的,进行了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控制板栗树体枝条生长的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的多效唑能有效地抑制板栗植株枝条的生长.喷施浓度为1 000~1 500 mg·L-1的多效唑稀释液100天后,与不喷施多效唑的对照相比,其板栗植株的枝长生长量可减少56.2 %~65.9 %,而枝粗增加0.09~0.11 cm,提高板栗的结实率达17.4 %~22.2 %.使用多效唑的浓度过高达2 000 mg·L-1以上时会产生药害,不仅抑制板栗植株新梢的生长,且减少其结实率.使用多效唑的浓度过低,原粉剂稀释的浓度为500 mg·L-1以下时,对板栗植株枝条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病毒的检测     
病毒的检测1获得脱病毒植株为了得到脱病毒植株,首先要对亲本的病毒进行检测,然后必须再进行以弱毒化为目的热处理,之后摘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植物茎尖部位的病毒含量较低的原因,虽然还不清楚,但如附图所示:老组织内病毒含量较多,越嫩的组织内病毒的含量越少。...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杨树早期开花,缩短育种周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探讨影响热激启动子控制的FT1基因转化白杨派杂种无性系的因素,优化其转化条件,并实现FT1基因的转化,采用热激诱导方法诱导2~3个月大的转基因植株早期开花。结果表明:叶盘转化前的预培养、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对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再生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盘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6天,然后用活化至OD600=0.5的菌液侵染60min,再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共培养2天,该条件下FT1基因转化白杨派杂种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再生率可达29.84%;37℃每天1h持续热激3周可使FT1基因顺利表达,促进转基因植株开花;热激植株大小是影响转基因植株热激诱导开花的限制因素,低于20cm的植株不能诱导开花;热激诱导可产生相对较多的正常花器,但花器变异仍然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贵州省生物药厂生产的P 751抗生细菌沾穗嫁接和喷洒板栗植株,嫁接成活率提高84.77%,喷菌后植株平均高生长提高22.22%,径生长提高42.86%,抗生细菌P 751对板栗具有明显的防病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导人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VHb)基因vgb银腺杂种杨进行Southern印记杂交和RTPCR检测,证实vgb基因已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在温室对4个转基因株系及对照盆栽扦插苗进行模拟持续淹水胁迫试验,研究淹水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及生理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苗木逐渐死亡.对照植株在淹水17天后死亡率达66.67%,而4个转基因株系死亡率均低于50.00%,其中T81最低,只有25.00%;同时4个转基因株系在淹水胁迫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并且膜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均低于对照植株;涝渍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生长受抑制程度低于对照植株.说明在淹水胁迫下vgb基因的表达增强了银腺杂种杨叶绿素含量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提高了转基因株系对淹水的忍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对植物转基因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概述了目前转基因植株的实际应用,新性状的获得及植物转基因的常用方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植物转基因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风信子品种‘蓝夹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风信子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0 mg/L的PP333延缓‘蓝夹克’的生长,使植株适量矮化、叶面积适度减小,植株更紧凑;与对照相比,叶片厚度增加了5.8%,小花直径增加了2.8%,种球质量增加了5.3%。同时提高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将现蕾时间推迟4天,并使花期延长4天,总体上提高了‘蓝夹克’的观赏价值。叶面喷施300 mg/L的PP333因浓度较高,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清  江南鹤 《湖南林业》2005,(12):28-28
我们列自然界中植物的单株与群落效果的认识是有明显区别的。单株植物是以完整的树冠及茎杆表现出来的,人们在运用插花表现时,尤其是传统插花的表现形式上,多是以独立植株为范本,无论枝叶花果.讲究的是一体而生。  相似文献   

16.
在泰山发现自然生长的全株叶片沿叶脉银白或金黄色的柘树,经嫁接和组织培养的子代植株或再生芽均保持原有形态特性,其为柘树属一新品种(变种)。  相似文献   

17.
绿化植物是城市绿地实现生态效益及美学价值的核心元素。文章将SPAD叶绿素仪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以期为城市绿化植物的绿色定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不同绿化植物的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除蒲葵、高山榕外,各物种SPAD值变化趋势与胸径、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除蒲葵与白蝴蝶外,其余物种植株胸径与叶片SPAD值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叶片SPAD值随植株胸径增加而增大。高大乔木物种道路旁植株SPAD值高于公园植株;对于林下植物,结果则相反,表现为公园中植株高于道路旁。植物的SPAD值对植物生长状况及生长环境均有良好的表征,在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桂叶黄梅(米老鼠树)属于金莲木科。是广东近年引种的外来的观果灌木,其果实形态奇特有趣,适宜栽培观赏。但植株的自繁能力特强,需视具体环境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给喜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弱光环境下红、黄、蓝、绿等光质对喜树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光使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其它单色光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减少部分主要是叶绿素b,叶绿素(a/b)比值升高;与白光相比黄光使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其它3种光条件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红光使丙二醛含量升高,同时使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其它3种光对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影响不大;与白光相比,绿光和红光可使叶片中喜树碱含量增加,而黄光和蓝光不能引起喜树碱含量的增加。弱光条件下不同光质对喜树幼苗生长形成了胁迫,光质对其初生和次生代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介绍了运用细胞色素b基因和12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来鉴别降解的梅花鹿和马鹿样品。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获得了8份嫌疑样品402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数据库27份同源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3份嫌疑样品与梅花鹿的核甘酸距离值相同(0.026±0.006),小于梅花鹿与东部马鹿间最小的核甘酸距离值(0.036)。并且梅花鹿和马鹿的系统学分析表明这些样品与梅花鹿聚为一枝,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来源于梅花鹿。同样的方法得出另3份嫌疑样品来源于马鹿。该结果被387bp12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进一步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花费的时间少,能帮助减少同类野生动物案件的发生。图2表1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