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蓟马类害虫已成为四川省攀枝花市芒果主要害虫,其中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 alis hood)为优势种。茶黄蓟马在芒果园1年发生10~16代,世代重叠。若虫和成虫主要为害芒果花序和春梢嫩叶,周年呈现"春季"高峰和"秋季"小高峰两个发生为害高峰。蓝板是诱杀若虫和成虫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5年的监测调查,四川攀西地区芒果花期、幼果期蓟马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其发生动态与芒果物候期的气温、降雨密切相关。生产中,应根据其发生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2011-2013年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与灯诱监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性诱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诱集二化螟蛾数量总体上比灯诱多,5月1日至6月30日旬性诱蛾数量与灯诱蛾数量间呈显著相关关系,y=0.458 7 x+12.739,R2=0.546 1(n=16,R20.05=0.468 28),5月1日至30日每日性诱蛾量与灯诱量间达极显著相关关系,y=0.304 9 x+4.768 1,R2=0.348 7(n=181,R20.01=0.188 98),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芒果蓟马的为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蓟马是缨翅目 (Thysanoptera)昆虫的通称。由于芒果栽培面积的扩大和农药的广泛使用 ,破坏了果园的生态平衡 ,使个体微小的蓟马由次要害虫上升为芒果的主要害虫。在芒果种植区发生较多的是茶黄蓟马 ,部分种植区还有黄胸蓟马及红带网纹蓟马。1 为害情况蓟马若虫、成虫以锉吸式口器插入芒果组织内 ,吮吸芒果汁液。在春梢期 ,若虫、成虫在嫩叶背面群集活动 ,吸食汁液 ,受害叶片在主脉两侧有 2条至多条纵列红褐色条痕。严重时叶背呈现一片褐色 ,叶片失去光泽 ,影响光合作用 ,后期受害叶片边缘卷曲 ,呈波纹状 ,不能正常展开 ,叶肉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在2009~2011年间,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路江镇省农科院热经所试验基地和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双虹桥芒果园为试验地点,开展芒果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发病规律研究,并选择4种药剂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芒果茶黄蓟马在保山每年发生10~12代,2~4月是发生高峰期。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4在5%显著水平下差异显著;在5%显著水平下,处理3与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与处理1、2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极显著水平下,处理1、2、3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处理4与处理1、2、3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芒果茶黄蓟马在云南保山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同时筛选出对芒果茶黄蓟马有一定防治效果的杀虫剂,为果农开展芒果茶黄蓟马的防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性及其机理,为芒果抗性品种选育及蓟马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农业农村部儋州芒果种质圃内的40个芒果品种为材料,采用盘拍法调查不同芒果品种嫩梢上的蓟马虫口密度,以虫量比值法鉴定40个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虫性;观测40个芒果品种的嫩叶颜色、嫩梢密度和嫩梢生长期等性状,分析其对蓟马为害的影响.[结果]40个参试芒果品种中有高抗品种5个、抗虫品种5个、中抗品种8个、感虫品种13个和高感品种9个,各抗性品种的单梢虫量比值分别为0.04~0.10、0.13~0.17、0.22~0.36、0.52~1.47和1.79~4.20,占比分别为12.5%、12.5%、20.0%、32.5%和22.5%.不同嫩叶颜色芒果品种的平均虫口数量排序为锌黄色>铜褐色>古粉红色>黄绿色>紫红色,嫩叶为锌黄色芒果品种的虫口数量最大(10.7头/梢),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的芒果品种(P<0.05),铜褐色、古粉红色、黄绿色和紫红色的芒果品种之间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芒果单株嫩梢密度与蓟马虫口密度呈正相关(r=0.044),但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嫩梢生长期芒果品种的平均虫口密度排序为初期>中期>末期,但3个不同生长时期的芒果嫩梢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结论]Jan-78、缅甸3号、红晕芒、河口本地芒和肯特为高抗品种,具有较好的抗蓟马育种潜力,可为今后开展芒果抗蓟马育种提供重要材料.芒果品种的抗虫性与其嫩叶颜色密切相关,锌黄色的嫩叶是芒果蓟马趋于为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研究性诱剂在临安水稻稻纵卷叶螟监测预报上的可行性以及监测效果,采用了性诱剂监测与田间赶蛾和灯诱监测对比试验,通过4年田间赶蛾与智能测报灯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结合最近2年性诱剂监测的试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田间赶蛾受天气和虫情发生程度影响较大,灯诱监测诱集能力较弱,其峰期不如田间赶蛾和性诱剂监测明显。性诱剂监测所得数据显示,其监测峰形明显、峰值较高、峰次较多,能够较好地反映临安地区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动态,在实际监测预报工作中可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茶黄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主要分布在茶树的嫩芽部位.茶黄蓟马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喜食茶叶的幼嫩叶片引起.低、中和高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t2/D2(1.006m +0.367)、N=t2/D2(21.509m +1.083)和N=t2/D2(-21.107m +1.223);序贯抽样模型分别为T0(n)=2n±7.1488、T0 (n)=2n±6.8811和T0(n)=2n±1.8655;当茶黄蓟马成虫的密度为100.0头/叶时,3个不同海拔茶园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9、32和36片.累计虫量达2.4头/叶时,在低海拔和中海拔茶园均应继续进行观察,而高海拔茶园需进行防治.[结论]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均主要聚集在嫩芽部位,累计虫量2.4头/叶可作为高海拔茶园防治茶黄蓟马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性诱剂监测三化螟成虫,是一种减轻监测劳动强度、提高监测准确率的新方法。试验通过观察性诱剂逐日诱蛾量变化情况,并与田间剥查法推算成虫发生期相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监测三化螟成虫发生动态,能解决水稻类型田复杂、三化螟发育进度不整齐、不良气候和光源等因素影响监测准确率的矛盾,是取代田间剥查法的一种先进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黄、蓝板对青海省油菜、小麦、马铃薯田昆虫的诱捕种类和诱捕量及对害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黄板对油菜田露尾甲、茎象甲、蓝跳甲,小麦田麦蚜、麦秆蝇、蓝跳甲,及马铃薯蚜虫具有一定诱捕作用,诱捕效果为41.18%~74.53%;蓝板对油菜田蓟马、露尾甲、潜叶蝇等害虫诱捕效果较好,为74.16%~91.26%,对马铃薯田蓟马诱捕效果为67.50%。此外,在油菜盛花期蓝板对害虫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黄板。结合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建立有色粘虫板使用规范体系,同时协调使用信息素、杀虫灯及田间智能化监测设备等,实行黄、蓝板的精细化管理,科学适度选用黄、蓝板防治。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中7种代谢产物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nd.et Wils.)中7种代谢产物含量。[方法]色谱条件: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mm×6mm,5μm);检测波长:320和294n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1%甲酸,采用梯度洗脱。[结果]峰面积(y)对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对照品溶液浓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E+05x-306360(r=0.9998)、y=5E+04x-79920(r=0.9994)、y=5E+04x-55280(r=0.9999)、y=5E+04x-60530(r=0.9999)、y=2.5E+04x-57010(r=0.9998)、y=2E+04x+7102(r=0.9999)和y=2E+04x+11028(r=0.9999),各对照品溶液在3.125~100.00μg/ml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对照品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98%、101.65%、99.17%、103.59%、103.59%、102.44%、104.62%,RSD分别为3.37%、2.86%、3.02%、2.89%、2.86%、1.18%、3.67%。厚朴中各部位7种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叶中,7种代谢产物均有积累,其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槲皮苷的含量较高,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较低。[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法简捷、方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厚朴提供依据,并为同时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外源镁对强酸性紫色土壤阳离子交换效应。[方法]选择重庆地区强酸性紫色土壤为对象,采用1:5的土水比,用10emol(+)/LMgSO4溶液对土壤进行多次交换处理。[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外源镁能快速取代土壤胶体上吸附的各种盐基离子,但对致酸离子(H+、A1+)则难以达到快速、完全取代,经5次交换后,盐基饱和度由46.6%上升至72.4%,土壤pH仅上升0.7个单位;Mg2+与Ca+、Na+的交换分别可以用指数方程Y=14.998e-1.4849x(R2=0.9938)、二次方程Y=0.011 1x2-0.1005x+0.233(R‘=0.986)进行很好地拟合;Mg“与K’的交换后期明显表现出有部分土壤次生黏土矿物层间固定的K’会被交换出来,导致被交换出的K’总量增加。[结论]在无酸碱中和的条件下,外源钱可以改变土壤胶体盐基离子的构成,但对于改良强酸性土壤并无实际意义,反之,过量的外源镁还可能造成土壤其他盐基离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施肥量和刈割次数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为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措施。【方法】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黑麦草干草产量(y)与种植密度(x1)、N(x2)、P2O5(x3)、K2O(x4)和刈割次数(x5)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模拟寻优。【结果】经回归分析,得到黑麦草干草产量(y)与五因子(x)间的回归方程为:y=29861.05+205.42x1+1147.51x2+327.55x3-23.07x4-787.03x5-956.48x12-833.09x22-693.68x32-695.56x42-1076.17x52+215.13x1x2+167.78x1x3-133.28x1x4-84.35x1x5+142.74x2x3-87.91x2x4-67.82x2x5-154.31x3x4-50.49x3x5-246.39x4x5。采用种植密度317.63万~325.27万苗/ha、纯N138.09~145.17kg/ha、P2O525.88~28.12kg/ha、K2O87.21~92.79kg/ha、生育时期刈割3次(抽穗期前后刈割)的综合技术措施,可获得高于27024.40kg/ha的干草产量。【结论】在重庆三峡库区黑麦草实际生产上,需适当增施N肥、降低种植密度和控制刈割次数,其他地区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何娟  乐小亮  丁金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297-9298,9304
[目的]建立了测定土壤和大米有机氯(OCPs)中的六六六、DDT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小柱萃取-电子捕获检测器(ASE-SPE-GC/ECD),ASE萃取溶剂为正己烷-丙酮(1∶1).[结果]采用加速溶剂萃取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提取时间缩短至20 min,提取溶剂体积降至50 ml,缩短了分析时间,降低了成本.8种农药在土壤和大米中均有残留,总体上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结论]对土壤和大米中的有机氯残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首次提出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y=0.169x1+0.121x2(常数强制为0).这为粮食基地可持续利用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明昶  彭小冰  王玉明  邵进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86-13087,13089
[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提取物中白藜芦醇、虎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DIKMAC18色谱柱(200.0mm×4.6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波长为303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白藜芦醇、虎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对应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7116169x+15631(r=0.9999)、y=395313x+50(r=0.9999)、y=2752869x-2664(r=0.9999)、y=463886x-1413(r=0.9999),且白藜芦醇在0.026~0.520μg范围内、虎杖苷在0.045~0.765μg范围内、大黄素在0.026~0.520μg范围内、大黄素甲醚在0.026~0.44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虎杖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合度理论,研究一类三阶时滞Duffing泛函微分方程x(t)+∑2i=1[aix(i)(t)+bix(i)(t-τi)]+cx(t)+g1(t,x(t))+g2(t,x(t-τ(t)))=e(t)的T-周期解问题,获得了该方程T-周期解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若干新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合度理论,研究高阶非线性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x(t)+cx(t-τ)](n)+f(x(t))x’(t)’g(x(t-σ))=p(t)的周期解的存在性,给出了该方程存在周期解的充分性定理,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NO3-/NH4+不同配比(10:0、7:3、5:5、3:7、0:10)对植物的镉吸收累积及生理方面的影响。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以小白菜为材料,研究了NO3-/NH4+不同配比对镉胁迫下(1mg/L)小白菜生长、镉累积及全氮、全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mg/L镉处理下,以NO3-/NH4+配比为5:5时,株高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NO3-/NH4+配比为7:3时,地上部鲜重、干重与地下部鲜重、干重均为最大,而各处理之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效率随NH4+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并以NO3-/NH4+配比为7:3时最大,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后,地上部全碳含量随NH4+浓度的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地下部全碳含量则为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均高于对照;地上部全氮含量随NH4+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均小于对照,地下部全氮含量除NO3-/NH4+配比为3:7处理外,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地上部镉含量以NO3-/NH4+为7:3时为最小,且随NH4+浓度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呈增加趋势,而各处理的地下部镉含量均高于地上部镉含量。在1mg/L镉处理下,以NO3-/NH4+为7:3时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累积最少;增加NH4+浓度能加速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考虑抛物-双曲方程:u2+α(x,t)/2·▽x^u^2=△u,t〉0,其中α是向量值函数,div α≤O,且u+=max{u,O}.该方程在[u,〈0]上是双曲方程,在[u〉0]上是抛物方程.证明了若该方程的熵解在x→∞时不超过线性增长,那么它在加权的空间中解具有稳定性.同时,说明了线性增长条件对于它的解的唯一性成立时已经是最优化的条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