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20%敌畏·氰戊乳油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桃生长的不同时期,应用20%敌畏·氰戊乳油以施药剂量200mg/L进行消解动态试验,敌敌畏的消解半衰期为1.0—1.3d,氰戊菊酯的消解半衰期为4.1~4.6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按推荐剂量(100mg/L)和高剂量(200mg/L)使用2次和3次,在桃收获前7d或14d,敌敌畏残留量为未检出(〈0.01mg/kg)~0.023mg/kg,氰戊菊酯残留量为0.010~0.066mg/kg。综合多方面因素,建议20%敌畏氰戊乳油在桃上按推荐剂量(100mg/L)喷雾使用,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不小于7d,MRL推荐值为敌敌畏0.2mg/kg,氰戊菊酯为0.2mg/kg。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氰戊菊酯和敌敌畏在豇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氰戊菊酯的半衰期为2.5天,敌敌畏1天后消解90%以上。高浓度施药2次,3天后残留量均低于FAO/WHO关于这两种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MPL)(1mg/kg和0.5mg/kg),据此提出了安全使用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连续2a的消解动态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香料烟叶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其半衰期分别为5.28~5.73d和7.05~8.98d,施药后30d残留量分别在0.012 8mg/kg和0.358 2mg/kg以下,降解率达95%以上。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按其推荐剂量分别作2次和3次2种施药处理,采收间隔期15d后,香料烟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0.307 8 mg/kg和0.762 1 mg/kg,均低于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烟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芥蓝中的消解动态。【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GCECD)检测。【结果】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芥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甲氰菊酯在芥蓝中的半衰期为0.72~1.6 d,在土壤中为7.2~8.2 d;氰戊菊酯在芥蓝中的半衰期为1.2~4.6 d,在土壤中为6.1~23.4 d,均属于易消解农药。甲氰菊酯乳油和氰戊菊酯乳油分别按最高推荐使用剂量和1.5倍最高推荐使用剂量施药3~4次,距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芥蓝中甲氰菊酯的残留量低于1.54 mg/kg,膳食风险评估风险商值(RQ)为0.407;距末次施药后7 d,收获的芥蓝中氰戊菊酯的残留量低于1.14 mg/kg,风险商值为0.452,都处于安全水平。【结论】建议在使用20%甲氰菊酯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防治芥蓝虫害时,甲氰菊酯用药量为90 g a.i/hm~2,氰戊菊酯为120 g a.i/hm~2,最多施用3次,安全间隔期分别为5 d和7 d。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敌敌畏在胡萝卜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建立敌敌畏在胡萝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将77.5%敌敌畏乳油按1 800 g a.i./hm~2施药3次后,3 d后在胡萝卜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消解快,不会造成累积性残留;当敌敌畏按1 200和1 800 g a.i./hm~2,分别施药2次和3次,施药间隔为7 d,于末次施药后5、7和14 d采收胡萝卜,其残留量为0.010~0.112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敌敌畏在深色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2 mg/kg。[结论]建议在使用77.5%敌敌畏乳油防治胡萝卜病害时,用药量不超过有效成分1 200 g a.i./hm~2,最多施药3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小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1.03%~94.39%;土壤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为88.72%~91.70%。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5.53~7.37d和3.09~7.15d。在小白菜上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最多施药3次,最后一次施药7d后,采收的小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小于0.2mg/kg。  相似文献   

7.
毒死蜱在枸杞果实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0%毒死蜱乳油在枸杞果实内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残留动态试验表明,毒死蜱在枸杞果实内消解较快,半衰期为2.87~3.15 d.在使用浓度800倍、施药2次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7 d,枸杞果实内的残留量为0.225 mg/kg.  相似文献   

8.
二甲戊乐灵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和浙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二甲戊乐灵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在甘蓝中的平均半衰期为6.8d,而在土壤中的消解有较大差异,福建黄红壤中的消解较在浙江灰潮土中缓慢。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用30%二甲戊乐灵乳油,施药1次或2次,采样距最后1次施药间隔期30d时,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1mg·kg-1。建议30%二甲戊乐灵乳油的使用剂量为990gai·hm-2时,施药1次,距甘蓝采收时的安全间隔期为30d。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对水稻及稻田中的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该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5~3.48 d、3.16~6.36 d和2.05~2.98 d。毒死蜱在稻田土壤、糙米、谷壳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随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采样时间延长而降低。按推荐剂量1 8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 700 g/hm~2各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距末次施药33 d,土壤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4 7 mg/kg和0.081 2 mg/kg,植株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7 9 mg/kg和0.063 2 mg/kg,收获的糙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 4 mg/kg和0.076 5 mg/kg,谷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84 3 mg/kg和0.093 6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谷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花生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及室内检测研究50%异甲·特丁净乳油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50%异甲·特丁净乳油按施药剂量为2 250、3 750 g a.i./hm~2,于花生播后苗前土壤喷施1次,收获期的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花生植株、花生壳、花生仁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异丙甲草胺残留量0.05 mg/kg,特丁净残留量0.01 mg/kg)。异丙甲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6~14.8 d,药后30 d消解90%以上;特丁净在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1~14.7 d,药后30 d消解87%以上。总的来说,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结论]试验结果为异丙甲草胺·特丁净在花生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戊菌唑在黄瓜中的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对戊菌唑在江苏南京、北京和吉林长春3个试验点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 mg/kg、0.10 mg/kg和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菌唑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5%~94.2%,相对标准偏差为4.8%~7.5%;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1.2%~93.2%,相对标准偏差为6.2%~9.1%;戊菌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戊菌唑在3个试验点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6~1.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2.3 d。戊菌唑按低剂量(57.0 g/hm2,a.i.)或高剂量(85.5 g/hm2,a.i.)施药2次或3次,在最后一次施药1 d、3 d和5 d后采收,黄瓜中戊菌唑的残留量均低于0.080 mg/kg。按试验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戊菌唑,参照CAC、欧盟或日本制订的黄瓜中戊菌唑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1 mg/kg),所采收的黄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0%毒死蜱乳油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75 mL/hm2下,其降解半衰期为2.49 d;在加倍剂量150 mL/hm2下,降解半衰期为2.55 d,药后7 d的残留量为0.200 0 mg/kg,符合我国对毒死蜱在番茄上残留≤0.5 mg/kg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丙溴磷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丙溴磷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环境评价,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0 %丙溴磷?炔螨特乳油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趋势。样品采用甲醇提取,石油醚液液分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GC-ECD检测分析。2010-2011年广东、广西和福建三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柑桔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4.3~7.2天、5.5~8.1天。施药浓度333 mg/kg,2次施药,药后21 d,柑桔全果中丙溴磷最终残留量<0.01-0.04 mg/kg,柑桔果肉中丙溴磷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丙溴磷在柑桔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2 mg/kg,果皮中的残留量为0.03~0.30 mg/kg,可知,施用后的丙溴磷大部分残留于柑桔果皮中。按照推荐施药剂量为333 mg/kg处理,安全间隔期为21 d,施药次数不超过2次,食用柑桔果肉是安全的,柑桔果皮需经过加工处理不能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吡唑醚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吡唑醚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9.9%~93.7%和80.9%~99.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4.0%和1.8%~2.8%,吡唑醚菌酯的最低检出量为2×10-10g,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吡唑醚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显示,吡唑醚菌酯在辣椒中的半衰期为3.6~4.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8~10.7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按施药剂量为540~810g a.i./hm2,对水喷雾,连喷3~4次,施药间隔期为7 d,最后一次喷药后3、5、7、14、21 d,辣椒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0102~0.2234 mg/kg,均未超过0.5 mg/kg(MRL)。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在辣椒上使用,按采收间隔期3 d收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唑虫酰胺茶园使用安全性,在福安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园开展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54~270 g · hm-2施用剂量下,原始附着量和原始残留量随施用剂量的提高线性增加,烘干不能使残留消解;在108、162、216 g · hm -2等推荐使用剂量下,5月份时唑虫酰胺在茶树上的原始残留量高达33.73~67.58 mg · kg -1,降解速度较慢,药后10 d的残留量方低于20 mg · kg -1;在茶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长达4.02~5.00 d;同一使用剂量在不同季节施药后的残留量有较大差异,9月份的原始残留量显著高于5月份。研究认为唑虫酰胺在茶园使用的食品安全性较低,对于国内市场,建议在茶叶上的残留限量暂定为20 mg · kg -1,安全间隔期15 d。  相似文献   

16.
以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水乳剂5种不同剂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剂型戊唑醇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在高剂量(有效成分浓度300 mg/kg)施药1次后,不同剂型戊唑醇的消解半衰期为11~12 d。分别以高剂量和低剂量(有效成分浓度300 mg/kg和450 mg/kg,两个浓度水平在土壤中进行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的28、35和42 d后,分别测定5种剂型戊唑醇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剂型戊唑醇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氟硅唑在苹果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及环境安全性,在银川、咸阳、济南市郊区三地进行了氟硅唑在苹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PSA分散吸附剂吸附净化,液相色谱-紫外测定.氟硅唑的最小检出量为9.9 ng,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9.9 ×10-3 mg/kg.在0.02 ~0.2 mg/L添加水平下,苹果中的回收率71.5% ~ 105.0%,相对标准偏差2.4%~4.2%;土壤中的回收率78.0% ~ 100.0%,相对标准偏差5.7%~8.2%;符合农残分析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在苹果中消解较快,土壤中相对缓慢,半衰期分别为8.7 ~43.6 d和3.9~26.8 d.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30 d,苹果中氟硅唑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氟环唑(Epoxiconazole)30%悬浮剂在不同地区葡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收获期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为制定氟环唑在葡萄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乙酸乙酯或乙腈超声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氟环唑残留的方法。该悬浮剂在葡萄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9~17.2 d和21.2~32.5 d;在最后一次施药后30 d和40 d时葡萄中的残留量为0.05~0.33 mg/kg。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施药,每季最多使用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30 d时葡萄中的残留量低于0.5 mg/kg,推荐氟环唑在葡萄上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5 m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杀虫剂新产品247g/L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田间合理安全地使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气相、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247g/L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大豆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黑龙江、吉林和山东2年3地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在大豆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8.6d、2.5~15.8d,半衰期均较短,属于易降解农药。在有效成分为90和135ml/hm^2的剂量条件下,施药2~3次,测得大豆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残留量均低于0.02mg/kg。[结论]综合多方面因素,建议我国247g/L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大豆上施用,施药量不高于90ml/hm^2,施药2次,施药安全间隔期为15d;我国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在大豆上最大残留限量值可暂定为0.02mg/kg。  相似文献   

20.
溴氰菊酯在油麦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溴氰菊酯在油麦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油麦菜中的半衰期为2.6~2.9 d,药后14 d消解96%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5~8.2 d,药后14 d消解73%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油麦菜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推荐该药在油麦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