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产高效栽培(GCGX )和农户传统栽培(CK )2个处理,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2a进行田间试验,测定春玉米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吐丝期和乳熟期株高、穗位高产高效栽培略高于农户传统栽培。与农户传统栽培相比,高产高效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较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以下叶片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高产高效栽培显著小于农户传统栽培,而叶向值均显著大于农户传统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高产高效栽培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农户传统栽培,冠层光合能力极显著高于农户传统栽培。高产高效栽培下春玉米产量为14.009 t· hm-2(2012)和13.255 t· hm-2(2013),均极显著高于农户传统栽培。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灌浆期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存在差异。与常规栽培相比较,在覆草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在覆草和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的合成代谢旺盛,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积累量高,"库"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供应充足,可溶性总糖、蔗糖的降解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同化物利用能力,为籽粒中淀粉的快速积累以及最终实现较高的粒重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培养基培养、栽培种类等角度综述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概况。我国利用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菇、金针菇、蟹味菇、草菇和香菇,共5种食用菌,并主要集中于报道培养基配方的研发。列举文献报道的以油菜秸秆为主料的平菇栽培料配方29个,金针菇栽培料配方13个,其它食用菌栽培料配方6个,并对其生物转化率及栽培效果进行小结和讨论。虽然油菜秸秆为主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平菇和金针菇通常比以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生物转化率更低,但是前者不仅菌丝生长良好、快速,而且其出菇率和产量均较理想,并且由于原材料价格便宜、生产周期相对更短,其投产比更高,经济效益较好。现有研究充分证明油菜秸秆在栽培食用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今后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方面:1)增加食用菌试验品种;2)培育适合油菜秸秆栽培料的新品种;3)研发高产栽培料配方及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模式下谷子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栽培模式下谷子叶片衰老及抗性指标的变化规律, 本试验以谷丰888为试验材料,在80 kg/hm2施氮肥水平和基本苗为120~130万/hm2条件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栽培3种栽培模式下灌浆期谷子顶三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覆草栽培模式下,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降低缓慢,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常规栽培,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低;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SOD、CAT参与谷子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并通过协同作用来保护叶片,减少活性氧伤害,延长功能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陇中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 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675 kg/hm2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美国杏李不同栽培模式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美国杏李生长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分析表明:栽培模式3抗旱性好,在研究地可广泛应用;栽培模式2在研究地比较适合在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1抗旱性适中,可在研究地土壤水分条件尚好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5可在研究地土壤水分条件尚好的地区控制应用;栽培模式4在研究地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柑橘园不同地面管理栽培模式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差异性,通过设置留草、半留草和除草等3种栽培模式区,并开展柑橘园害虫天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柑橘害虫天敌资源比较丰富,共发现种类14种,其中寄生蜂种类有11种,占天敌昆虫的78.6%。3种栽培模式区天敌种类均主要是寄生蜂、瓢虫和草蛉等3大种类,这表明同一区域柑橘园天敌重要种类相似,生境是决定天敌种类多少的重要因素。留草栽培、半留草栽培区的天敌种类和数量丰富,且相差很小,均显著大于除草栽培区,表明同一区域内不同栽培模式是决定天敌数量的重要因素。寄生蜂在留草栽培和半留草栽培区的频度、优势度分别大于0.41和0.45,约是瓢虫和草蛉的2倍,但在除草栽培区3者均为0.35左右。  相似文献   

8.
杂草稻与栽培稻叶片生长的竞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草稻造成栽培稻产量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叶片间的相互竞争。争夺空间、争夺光照矛盾突出。杂草稻主茎叶片多于栽培稻,最大叶片长于栽培稻,最大叶片宽于栽培稻,叶片披散,形似杂交稻叶。如果在667 m2旱直播稻田接种2.5 kg粳性杂草稻籽,栽培稻上部全被杂草稻稻叶覆盖,栽培稻植株瘦黄、弱小,茎、蘖逐步退化消亡,造成基本绝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膜方式对粮饲兼用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年降雨量240 mm的靖远县若笠乡曹岘村,以饲料玉米富试0601为栽培作物,进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和不覆膜5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测定地表5 cm、10 cm、15 cm、20 cm的土层地温,以探索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生育期,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均是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不覆膜.并且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的有效积温均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而不覆膜的有效积温则不能满足,这导致不覆膜饲料玉米难以成熟,产量低下,667m2产籽粒仅130.95 kg,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饲料玉米667m2产量达到567.27 kg,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草莓已经成为世界性水果,而国内栽培时间不长。建国前仅上海郊区少有栽培,五、六十年代也仅上海、南京、大连等地少量种植。由于其风味独特优雅,栽培容易、见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大量优良新品种的涌入,栽培面积成千百倍地迅速扩展,全国各省都有草莓栽培,不但在城郊形成了基地,甚至有些县如江苏的句容、赣榆等县,栽培面积都已超过5000亩。总的讲,我国各地草莓目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旱塬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陇东旱塬选择年降雨量和年平均积温相近的3个试验点,以玉米为栽培作物,进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和不覆膜5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测定地表5 cm、10 cm、15 cm、20 cm的土层地温,以探索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生育期,不同的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均是A.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B.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D.半膜平铺>E.不覆膜。并且在海拔1 700 m以下区域,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的有效积温均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不覆膜的有效积温不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  相似文献   

12.
旱地辣椒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旱作条件下,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栽培方式,设直播(A1)和育苗移栽(A2)两个水平;B因素为覆膜方式,设全膜双垄沟栽培(B1)、半膜垄侧栽培(B2)、全膜平铺栽培(B3)3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旱地辣椒栽培模式对辣椒产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移栽较直播栽培的开花期早16 d,红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3.
掌握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情况,是做好玉米病虫草害科学有效防治的基础。本研究于2017年在陕西省长武县选择露地、黑色地膜覆盖和白色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田,分别于玉米苗后期、吐丝抽雄期和灌浆乳熟期,对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田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尤以对草害的发生程度影响显著;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草害的发生程度极显著地小于露地栽培和白色地膜覆盖栽培;但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种类无显著的影响,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田的病虫草害种类组成基本相同。据此建议,在草害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区,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即可有效控制玉米田杂草的危害,又可大大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周国梁  易建平  孙红 《植物检疫》2000,14(2):109-111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上海口岸进口的花卉种苗数量不断增加 ,进口过程中由于保活的需要 ,种苗常常带有少量根际土壤或栽培介质。近期 ,一些从事蔬菜和花卉生产的企业因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开始从国外进口栽培介质 (主要是泥炭 )。而我国的检疫法规定 ,土壤是禁止进境物之一 ,如因特殊需要 ,须经国家检疫机关特许审批。这样 ,口岸检疫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如 :栽培介质究竟是不是土壤 ?栽培介质是否需要检疫 ?如何检疫 ?对此 ,我们根据对已进口栽培介质检疫的结果及国内外关于栽培介质的文献报道 ,对栽培介质的检疫提…  相似文献   

15.
正实施葡萄保健栽培,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园的通凤透光度,促使植株根系发达、树体健壮,提高葡萄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是减轻和防治病虫害的基础。目前,兴安县果农普遍存在轻视保健栽培,忽视农业防治,将葡萄病虫害防治只简单地理解为农药防治,从而导致农药使用频繁。葡萄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应立足于保健栽培和农业措施防治,同时结合药剂防治的方法。保健栽培和农业措施防治的内容很广泛,土、肥、水和蔓、叶、果的管理,栽培架式、密度、  相似文献   

16.
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春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胡麻保全苗难等问题探讨旱地胡麻地膜栽培模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可防止胡麻出苗板结,有效提高胡麻出苗率,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胡麻生长的前期地温明显提高,胡麻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水分生产率,比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旱地胡麻半膜膜侧穴播和露地穴播栽培分别提高28.28%、40.33%和116.17%;比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旱地胡麻半膜膜侧穴播和露地穴播栽培分别增产22.04%、28.74%和53.74%,是目前旱地胡麻增产稳产高产的最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草莓设施栽培的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设施栽培的设施内形成高温多湿的小气候,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设施生产中如不加强病虫害的防控,会造成草莓的品质下降,影响草莓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应加强对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地区不同葡萄设施栽培模式下开展葡萄灰霉病田间防治试验,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的葡萄灰霉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施用生物农药哈茨木霉菌+几丁聚糖和化学农药嘧霉胺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双膜覆盖栽培模式的葡萄灰霉病发生最早且最重。哈茨木霉菌+几丁聚糖在喷施3次后对各栽培模式的葡萄灰霉病的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其中,对双膜、单膜覆盖栽培模式的灰霉病的总体防效高于嘧霉胺,对避雨栽培模式的灰霉病的总体防效与嘧霉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莴笋(含油麦菜)在重庆地区普遍栽培,没有严格的栽培季节限制,可排开播种,分期收获,达到周年生产、均衡上市的目的。现将莴笋(含油麦菜)周年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播期与品种安排莴笋可以周年进行栽培,在季节上可以分为春莴笋、夏莴笋(或油麦菜)、早秋莴笋和冬莴笋。应根据不同栽培季节和栽培目的选用适宜品种,具体播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当下矮化密植是苹果树栽培最常见的技术方式。在该种技术手段下,能够有效降低树高、缩小冠面、提高栽培密度,实现苹果树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