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征地区片价的制定是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革新,对我国征地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在明确征地区片价定义和价格构成的基础上,总结了征地区片价的制定步骤,对主要区片划分方法和征地区片价测算方法的使用条件做出了概括,并以广东省A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提出了征地区片价测算中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征地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期.征地补偿作为征地制度中最关键的一环,一直以来是理论界和土地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对征地补偿问题中的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和测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征地补偿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以珠江三角洲乌涌综合整治工程为对象,通过前期设计、征地拆迁、工程实施和资金来源等分析,发现由于受城市化影响,市政工程实施的难度也逐渐提高。其中,城市郊区社会公益性工程的建设成本显著上升,对建设资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补偿标准偏低、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和社会保障机制缺乏等因素都对河涌综合整治涉及的征(借)地拆迁带来了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市本级城建和水利部门之间,以及市、区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也为城郊河涌综合整治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为克服城郊河涌综合整治中征地拆迁、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上的困难,成立各部门联合小组开展工程管理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综合用地是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新的用地类型,它体现了土地用途由一元向多元、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发展的趋势。为此,探讨了应用基准地价结合地价楼层分配系数和基准地价结合面积分摊系数两种测算综合用地价格的方法,给出了案例分析,并用剩余法对测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还探讨方法适用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征地补偿作为征地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与征地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征地补偿问题,即征地补偿的"三阶段"说:一是纯行政行为的补偿,对应于这种性质的是行政补偿,该模式的测算是满足失地农民基本生存权的需要;二是半市场化行为,这种行为的补偿是一种基于"效用"的"等价交换";三是市场定价,在这种定价模式下,征地通过中介机构评估定值。同时,分析了3种价格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并指出3种定价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最后总结了3种模式的不足,并对征地问题的解决阐明了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以凌源市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建立基本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获得农用地综合质量和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并揭示了二者的统计规律,最终测算基准地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本回归模型有利于保证基准地价测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弹性片性能与滴头水力性能之间的关系,提高建立压力补偿滴头设计方法,采用滴头样品进行水力性能测试,研究了弹性片硬度和厚度对迷宫流道结构滴头流量系数、流态指数、起调压力、补偿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片硬度和厚度对滴头流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硬度对滴头流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厚度;弹性片硬度和厚度均与流量系数、起调压力、补偿区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流态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存在适宜的弹性片特性范围,使不同结构压力补偿滴头拥有较小的起调压力、最小的流态指数和最大补偿区间.该试验滴头在弹性片硬度为60 HA、厚度为1.2 mm时,流态指数最小,其值为0.078.建立了弹性片特征参数与滴头流量、流态指数、起调压力和补偿区间的数学关系,可为压力补偿滴头的快速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凌源市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建立基本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获得农用地综合质量和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并揭示了二者的统计规律,最终测算基准地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本回归模型有利于保证基准地价测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城镇地价监测点的土地价格是由点到面的对城镇地价的总体反映,其价格的测算与确定直接影响着政府部门对整个城市地价水平的把握和控制。为此,根据地价监测点在城镇内不同用地类型、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地级别中的分布,确定测算地价监测点最佳方法,然后具体分析和测算监测点的修正系数,最后计算出监测点地价,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地价监测点土地价格测算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我国土地征用中利益分配机制入手,基于对国内外土地征用补偿方案的对比研究,对我国土地征用中土地征用范围、征地主体、补偿对象、补偿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品溢价产生机理——基于信用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用的产品性质出发,对产品溢价的产生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产品溢价的根本来源是农机企业在交易活动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信用;对信用的生产过程以及定价模式进行了分析,对信用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企业如何获得产品溢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玉米蛋白可食性膜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可食性蛋白膜的特点、改性方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可食性蛋白质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玉米蛋白可食性膜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可食性蛋白膜的特点、改性方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建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农产品品牌溢价,助力农产品“走出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研究“黄河口农品”品牌效应的影响因素,得到区域公共品牌效应的关键是增加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口碑等方面,提出注重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产品多领域发展、加大区域公共品牌保护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对策,以期为区域公共品牌效益提升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墨烯以导电性强、良好生物相容性在电化学领域广泛的应用.文章利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将氧化石墨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DMF)中,再把溶有氧化石墨的DMF溶液涂在导电玻璃表面,利用循环伏安法找出最佳的还原电压,在此恒电压下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得石墨烯.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高直链玉米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为模式原料,与聚乙烯醇(PVA)及甘油共混制备了2种淀粉基生物可降解薄膜。通过厌氧发酵实验,考察并比较了2种淀粉薄膜的沼气发酵过程、发酵潜力、能源转化效率以及膜结构形貌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普通玉米淀粉薄膜和高直链玉米淀粉薄膜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2种薄膜的厌氧生物降解率和沼气发酵潜力均相当;然而,高直链淀粉薄膜的结构和成分更有利于沼气发酵的进行,其发酵过程比普通淀粉薄膜更加平稳,能够有效减少发酵罐的酸化并缩短发酵周期,同时具有更高的能源转化效率。此外,综合农用薄膜年产量和淀粉基薄膜的产气率,若用高直链淀粉或普通淀粉薄膜替代普通农用膜,则经厌氧处理后相应的年产能分别为3.31×105GJ/a和3.18×105GJ/a,可见淀粉基生物可降解薄膜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厌氧发酵原料。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产生了严重的残地膜污染危害,但现阶段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应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因而,地膜污染防控不可回避。当前,残膜污染防控技术措施主要有地膜减量化应用、降解膜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残地膜回收等三种。本文阐述了我国农用地膜发展应用简史、覆膜种植的积极作用、残地膜污染的危害、残地膜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并进行了残地膜污染防控技术总结展望,以期为残地膜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场下乙醇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陈野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0):298-303
在浇铸法成膜过程中引入电场处理玉米醇溶蛋白溶液,在不同乙醇浓度溶剂下,得到了质地柔软、形状完整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克服了纯玉米醇溶蛋白膜易碎裂、耐水性差的缺点。通过对薄膜性质的测定,研究了乙醇浓度与电场协同作用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处理可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在电场与乙醇浓度协同作用下,玉米醇溶蛋白分子有序排列形成均匀的网络状结构,提高了薄膜的均一性;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疏水性增强;电场处理后薄膜热特性改变,变性温度增大。当乙醇体积分数为90%时,薄膜理化性质最佳,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3.41 MPa、9.54%;水蒸气透过率为2.54×10-8g·m/(m2·h·Pa);SEM观察显示薄膜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断面无孔隙;静态接触角测试为62.46°,变性温度为116.52℃,熔融热为56.61 J/g;Raman结果显示C=O双键断裂,β-折叠含量增加。通过调节溶剂浓度可得到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同时具有疏水特性的薄膜,为开发可食性食品包装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每年有各种各样的塑料薄膜材料在农业设施中应用,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作保护地栽培,如温室和拱棚。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中,由于使用过程中受太阳辐射、昼夜空气温湿度变化、农药化肥等的交叉作用,这些膜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发生降解,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影响温室塑料薄膜降解的关键因素,以监测各种老化因素对薄膜降解的影响,为后期根据上述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来延长温室栽培中覆盖薄膜的使用寿命,减少塑料污染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生物解离技术提取油脂和蛋白后,产生的残渣主要是大豆不溶性纤维素。合理利用该部分纤维素有益于提高生物解离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以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为成膜基材,加入柠檬酸、丙三醇制备可食性膜,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丙三醇添加量及交联时间对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上述三因素对可食性膜水蒸气透过率影响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三因素对可食性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丙三醇添加量、交联时间、柠檬酸添加量。经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20%、丙三醇添加量36%、交联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可食性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81 g·m/(h·Pa·m~2);通过可食性膜扫描电镜图得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可食性膜表面较为平整光滑。此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可食性膜拉伸强度及水分阻隔性的增加是由于柠檬酸与生物解离纤维素发生了交联酯化反应,丙三醇的添加可能会影响柠檬酸与纤维素的反应。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以作为基料制备出具有较好机械性的可食性膜,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