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鱼类越冬池为什么要及时扫雪?答:在自然情况下,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扩散溶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对于养鱼水体而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在鱼类越冬期间,由于冰面的封隔作用,如果不采取人工机械增氧,冰下水体依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体氧气补充的唯一来源。因此,在鱼类越冬期间,及时地对覆盖在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进行清扫,对保证冰面  相似文献   

2.
鱼类越冬池溶解氧含量过低会使鱼窒息死亡,但溶解氧含量过高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越冬中、后期池塘水质较肥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高,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气泡病一般发生在越冬中期和后期,由于前期一般  相似文献   

3.
2009年冬季恶劣的天气,导致了辽源地区现有的鱼类越冬池塘、泡塘、水库、大水面等养殖水体冰封较差,“乌冰”现象严重。乌冰严重影响阳光透过冰层进入水中,从而大大降低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生物增氧的能力降到最低。水中溶解氧出现严重不足现象,会致使越冬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4.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5):23-23,25
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北方地区的越冬期长达半年之久,到了冬季由于池塘水面结冰,鱼类在冰下水中进入休眠状态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要采取正确的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才能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和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对鱼类安全越冬提出一点体会和看法,仅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6.
梁贺 《科学养鱼》2002,(12):46-46
一、越冬期间鱼类死亡的原因1.越冬池水中缺氧水中缺氧是造成鱼类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缺氧的因素一是由于池水清瘦,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太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二是越冬池选择不当,鱼池面积过小,池内有机物、水草、杂鱼过多,这些常会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三是池水太浅,放养鱼的密度大,加之天气冷,冰层厚导致水中缺氧。四是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或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鱼塘溶氧不足。2.鱼体消瘦鱼在冬季身体消耗量大,长时间越冬,鱼的体重会减轻10%~15%,加之越冬前培育不好,在冬季体内积累的养分和脂肪不够…  相似文献   

7.
浅谈水中溶解氧与养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生态条件之一,如果水中溶氧量降到一定限度,就会给鱼类生活史的任何一个时期带来不良的影响,推迟鱼类的生长发育,降低抗逆能力,并易被感染鱼病。氧量继续下降就可造成鱼类的大批死亡,这在我省的养鱼生产实践中已屡见不鲜。本文简述了水中溶解氧与养殖鱼类的繁殖、生长、越冬等方面各自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增氧技术及措施。 一、缺氧对鱼类的影响 (一)缺氧对鱼类人工繁  相似文献   

8.
鱼类的标志     
鱼类标志法对研究鱼类资源变动,鱼类的选育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不同于陆生动物。它们栖息的水体大小深浅各不一样,有的在淡水,有的在咸水,有的在内陆水域,有的在海洋。鱼类在水中的生长、繁殖、洄游、越冬等活动,光凭人的视觉是很难研究清楚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的鱼类越冬池.年覆冰期达100天,是一类典型的封闭式冰下水生生态系统。为了使鱼类安全过冬,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增氧方法是打冰眼,此法通过狭窄的冰眼所溶人水中的气体十分有限,所以对越冬地增氧并无权益,反倒耗去大量人力、物力。较有效的增氧方法是池水自身循环曝气。此法不受天气的影响,作为救鱼的应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缺点是降低了池水水温,惊扰鱼类,加大体耗,反倒不利于鱼类越冬。多年来,鱼类工作者通过分析越冬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状况发现,静止水越冬地免于缺氧的最好办法是生物增氧。即通过人为措施在越冬…  相似文献   

10.
鱼类越冬是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东北地区的越冬期长达半年之久。这期间,鱼类在冰下水中进入休眠状态,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脂肪以维持生命,次年春季出池时体重要减轻20%左右。越冬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的关键。 一、加强秋季饲养,促进鱼体健壮 前面已经讲过,鱼在冬季主要靠体内积累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进入秋季饲养期后,首先要增加鱼饲料中的脂肪量,也就是尽一切可能让鱼长得又肥又壮,从而提高鱼的越冬成活率。实践证明,鱼的肥…  相似文献   

11.
我场新发越冬池面积为17.8亩,冰下水深2.0m,越冬鱼类为鲤、草鱼成鱼,鱼类越冬数量为19080kg,越冬密度1100kg/亩。1996年1月溶解氧不断下降,至1月22日该池溶解氧下降至1.5mg/1以下,越冬鱼类开始上浮,有可能造成大批死亡。在组织抢救的同时,我们对水中溶解氧下降原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主要是由于冰下水体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轮虫、桡足类、嗽叭虫)加之注水管直接插入冰下注水(井水溶解氧为0),而造成越冬池局部溶解氧低于1mg/1,我们将注水管抬起接触空气注水后局部溶解氧上升至1.5mg/1,上浮鱼类开始下游,但该池溶解氧始终很低。  相似文献   

12.
鱼类越冬是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掌握越冬期的增氧方法十分必要.通常情况下,池塘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三种:一是从空气中直接溶解,通过风浪的作用,使水和空气接触,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就溶入水中,增氧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二是光合作用增氧,这是主要来源,约占池塘水中溶氧的90%.三是补水增氧,利用自然的流水或是人工的注水来增加溶解氧.  相似文献   

13.
越冬鱼池的缺氧,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各地方对越冬期的水层管理,水质调节,扫雪保冰等工作作为避免鱼池缺氧的主要措施来抓,但尽管这样,许多地方仍有大批鱼类因缺氧死亡。特别是化冰前的一段时间尤为突出。通过测定分析,这时期缺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鱼池中耗氧因子迅速增加化冰前期这段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这时由于北方的气温逐渐回升,鱼池水中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开始复活衍繁。水中鱼类也开始由“眠”到醒活动。所以水中的耗氧者急剧增  相似文献   

14.
<正>冬季,由于池塘易结冰,水中溶氧差,常给鱼类带来许多不利因素,甚至造成鱼类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损失。下面介绍鱼类冬季几种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1越冬池塘存在病鱼或致病菌发生病害的鱼类未经认真治疗或不消毒就放  相似文献   

15.
赵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推广成功的越冬管理经验,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精养池塘越冬期关键技术措施,具有方法简单、可操性强的特点,能够保证亩产1500公斤池塘的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成活率达到100%。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调节水质 北方地区一般10月中旬停止投饵,经过6个月的养殖期,池水水色深、透明度低、pH值下降,溶解氧含量低。水中存在着大量残饵、鱼类粪便、水生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池底淤泥增厚、耗氧增大并积累有毒或有害物质,如NH3、H2…  相似文献   

16.
郑亚平 《内陆水产》2004,29(1):34-34
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中,越冬鱼种死亡率高达15%-25%。不但使鱼种数量减少,而且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就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1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一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鱼种规格较小越冬期间,多数鱼类基本不摄食,不大活动,新陈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17.
北方越冬鱼塘水中溶解氧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养鱼池塘每年都有一段冰封期,冰封期在大部分地区都有4个~5个月时间,养殖鱼类能否渡过漫长的冬季,关系到一年养殖生产效益能否实现。随着养殖渔业生产的发展,各种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放养密度和养殖产量都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旅游休闲渔业的兴起和商品鱼的全年均衡上市,改变了养殖鱼类秋季集中捕捞销售的单一经营模式。近几年北方地区养殖鱼类池塘越冬面积和越冬密度都有大幅增加。池塘处于冰封期,鱼的密度大,水中的溶解氧降低,鱼类长期生活在低溶解氧环境下,体重和体质严重下降甚至大批死亡现象经常发生,缺氧是越冬鱼类死亡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 ,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 ,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 ,冰下水温低(约为1~3℃) ,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 ,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 ,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 ,简单地说 ,就是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作为越…  相似文献   

19.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50天以上,最大冰厚可达80cm—100cm。越冬池塘封冰后,池水和大气隔绝,溶解氧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补充,而冰下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对搞好鱼类越冬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2):25-25
鱼种的越冬工作常易被养鱼户所忽视,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现就鱼种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1水中缺氧这是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缺氧的原因有:(1)水质清瘦,水中的浮游植物太少,以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够消耗;(2)放养鱼种密度过大、池水过浅或水中有机物过多,消耗大量氧气,引起缺氧;(3)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和产生有害气体。1.2鱼种规格体质瘦弱鱼种越冬期间,体质消耗大,长时间越冬体重减轻10%~15%,体质瘦弱的鱼种,体内养分不够越冬消耗。1.3管理不善并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