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在3类冬水田(夏旱田、普通田和囤水田)种植下,研究了稻谷产量与库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产量受稻田类型影响极大,3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稻田类型的产量变异趋势一致,筛选出7个杂交中稻组合在3类稻田均能获得高产。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目标是在保证较高颖花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与穗粒数和库容充实度呈抛物线关系,在3类稻田均可获得高产的杂交中稻组合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200粒、最高苗332.98~36098万/hm2、有效穗200.14~225.24万/hm2、结实率77.56%~82.38%、千粒重29.06~30.32 g、颖花量3.61~3.98朵/m2、叶面积指数5.69~6.59、粒叶比0.55~0.70朵/cm2、单穗重4.00~4.51 g。为水稻育种者鉴定高产组合和生产部门筛选适宜冬水田区不同类型稻田的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杂交中稻高产品种灌浆期的库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的库源特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的LAI、地上部干物重均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齐穗期消光系数、LAI衰减率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库大源足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高产品种每hm^2产量9000kg以上的库源特征为:齐穗期的LAI6.5-7.0,成熟期的LAI3.5-4.0,成熟期的生物产量每hm^218750kg左右,每hm^2颖花数37500万朵以上,齐穗期叶粒比1.7cm^2/粒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着粒数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关键因子,结实率可代替充实率作为籽粒充实度的测试指标,在重穗型杂交水稻育种中选育组合的最大着粒数  相似文献   

4.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着粒数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关键因子,结实率可代替充实率作为籽粒充实度的测试指标,在重穗型杂交水稻育种中选育组合的最大着粒数  相似文献   

5.
以目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2个粳稻不育系“寒丰A”、“秀水-04A”和R378等个粳型恢复系配组合5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粳稻的库源特征及其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库容优势明显,且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穗大;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中稻组合G46A/10制12和内香6A/10制5为材料,在两种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库源调节对杂交中稻强、弱势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势粒灌溉起动较快,粒重进入缓慢增长期拐点比弱势粒早10~15 d。强势粒与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差异不显著,过多施用氮肥不利于籽粒灌浆结实。“源”供应不足是弱势粒充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增加“源”的供应量,弱势粒可以达到或超过正常生长植株强势粒的充实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亚种间杂交稻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籽粒充实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较汕优63低;特别是二次枝梗籽粒尤为明显。一次枝梗的籽粒充实度大于二次枝梗。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与其源库矛盾大、后期早衰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0粒的组合,每公顷施尿素应高于300kg,但其具体施用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需求量与头季稻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 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光合产物基本能满足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对下部叶片光合物质量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此外,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还与本田移栽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植株基部光照强度的改善有利于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组合、确定适宜播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烤田、日灌夜排防热害、严防病虫为害,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粳型超级稻品种产量与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丰47和辽星1号2个超级粳稻品种的产量、产量结构、物质生产及源库特性等。结果表明,2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盐丰47的有效穗数最高,产量水平最高,辽星1号的每穗粒数最高,各品种成粒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超级稻品种出穗后物质生产能力和茎鞘物质向子粒的转运率都高于对照品种,超级稻品种单位面积颖花量和灌浆期叶源量、比叶重、光合势都高于对照,源库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2):211-214
通过对福州市2007~2009年中稻新品种联合区试的30个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观测数据分析,为鉴定、评选高产稳产中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差异性分析表明,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性状相对稳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免耕方式对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栽培方式下,对18个杂交中稻组合的生长发育特点、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比免耕抛秧分蘖早,够苗期早,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长;产量表现免耕直播为530.85-745.99 kg/667m^2,较免耕抛秧增产5.64%-20.1%;品种以黔优18和Ⅱ优084免耕直播栽培的产量最高,黔优88和汕优联合2号免耕抛秧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慈利县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合慈利县种植的杂交中稻新品种,以Y两优1号为对照,对近3年新审定的11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8.66 t/hm~2,筛选出产量超过对照5%的品种3个,其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Ⅱ优3301、宜香618、广两优2010、天香58和川香优727,适合在慈利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形成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形成生理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灌浆结实期进行高温(昼/夜温度为36.5℃/27.5℃)和适温(昼/夜温度为29.5℃/23.5℃)处理,对两优培九灌浆结实期籽粒质量、籽粒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及ADPG焦磷酸化酶(ADPGPase)、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快,粒质量增长快,成熟后籽粒质量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较适温条件下低,而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适温条件下高.在高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ase和GBSS活性在始花后前10d活性较适温条件下高,始花10d后迅速下降;GOT和GP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始花后10 d出现峰值.在适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ase和GBSS活性在始花后13d达到其活性高峰值,GOT和GPT活性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始花13d后ADPGPase、GBSS、GOT和GP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高温处理.可见,在灌浆中后期,相对低的日均温度有助于提高两优培九籽粒中ADPGPase、GBSS、GOT和GPT活性和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6.
籼糯稻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月华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14-16,33
为了阐明籼糯稻品种的高产限制因子和产量潜力,以原南方主栽的籼糯品种早糯717为对照,分析高产籼糯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杂优糯稻组合特优63糯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高、库容量大,而未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的原因是后期功能绿叶面积下降幅度快,干物质转化效率较低;籼糯稻高产育种,应朝着提高生物产量、提高每穗粒数方向开展,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后期能维持较高绿叶面积且经济系数较高的株系。  相似文献   

17.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由于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的间接副作用较大,所以有效穗数太大对提高产量反而不利。笔者认为,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高产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同时兼顾提高千粒重,协调好性状之间的关系。其单产9.0t/hm2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265~270万/hm2,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大于84%,千粒重27~29g。  相似文献   

19.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