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当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随着对IBD的了解加深,在田间对该病的控制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有的鸡场过去采取用灭活菌对种鸡加强接种,商品代鸡苗不用弱毒苗接种,也可通过母源抗体保护,21日龄内不感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情况1981年初以来,由于我场鸡苗供不应求,即从社会上大批购进种蛋,孵化鸡苗饲养。当养至七十日龄时,即陆续发现有跛鸡出现;一直持续到120日龄才逐渐停止。病鸡发病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某鸡场于1989年11月底从香港船运进口1日龄石歧杂鸡苗6000只,抵达口岸时,经登船检查,没有发现可疑疫病的临床症状,即运至隔离场隔离饲养。鸡苗在隔离检疫期陆续发病死亡。经临床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鸡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率、死亡率高。齐齐哈尔市某场1991年1月和6月对二批鸡39307只鸡雏,采用在第14日后用西德进口IBD弱毒苗1倍量加5%脱脂乳饮水,第28日龄用哈兽研生产的IBD弱毒饮水苗2倍量加6%脱脂乳进行免疫。结果仍于31、33日龄发生IBD,发病率分別为64%、89%。为了控制IBD再次发生,提高育雏成活率,该厂重新制定了IBD免疫防治方案,经实施取得了满意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传染病,引起法氏囊的坏死和萎缩。近几年,本病在我省各地发生,危害养鸡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尽管应用各种疫苗(包括进口苗)来预防鸡IBD的发生,但IBD人仍有发生也未得到很好的控制。1995年6月,某个体养鸡户的鸡群暴发了IBD,死亡率高达30.75%,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5年5月7日,某个体养鸡户购进海赛克斯在商品雏鸡800羽。雏鸡10日龄时(5月16日)采用饮水方法首免IBD弱毒疫苗;31日龄时(6月6日),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排黄白色水样稀便;32日龄时(6月7日),病鸡数量增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辉南县种鸡场依靠科学饲养管理和现代防疫手段在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免疫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结合本场实际及国内外IBD发生状况,提出了应注意和澄清以下几方面问题,有助于今后IBD的免疫。1 IBD母源抗体的监测及免疫日龄的确定 该场虽是种鸡场,但又有不少商品蛋鸡、肉鸡,不同品种不同日龄及不同IBD免疫程序的鸡群同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某肉鸡场发生了败血性大肠杆菌病伴发全眼球炎病例,为了控制鸡大肠杆菌在鸡群中的传播,我们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培养特性、致病力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研究。一、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2005年11月,某肉鸡场购进10000羽杂交肉鸡苗饲养。购入时鸡苗精神及营养状况良好,按常规进行了鸡新城疫、法氏囊病等的免疫,饲养至28日龄时,约有1/3的鸡相继发病,以腹泻为主要特征,并有大量鸡只死亡。经调查,该鸡场采用高床网上养鸡,使用肉仔鸡颗粒饲料,饲料外观未见异常,鸡场卫生状况不良,通风换气不足,空气中有异味,地面粪便清扫…  相似文献   

8.
鸡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危害主要在于一方面造成死淘率增加,另一方面导致免疫抑制,易引起鸡群免疫失败而继发鸡新城疫等多种疾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能否成功地控制该病是养鸡场生产经营成绩好坏的关键。深圳市某肉鸡场自办场以来,一直受到甘保罗病的严重影响,发病鸡的死亡率常为3%-6%,高者可达8%~12%,生产经营成绩一直上不来。这几年,该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该场防治IBD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提高员工的…  相似文献   

9.
分 析 近 几 年 我 省 及 我 市 鸡 发 病 状 况 , 在 鸡 病 中 传 染 性 法 氏 囊 病 (IBD)占 重 要 比 例 , 尤 其 今 年 秋 冬 季 育 雏 高 峰 我 市 IBD较 多 , 病 情 严 重 , 病 期 长 , 死 亡 率 高 。 现 摘 出 两 病 例 与 大 家 一 同 商 讨 防 治 该 病 的 较 好 办 法 。   例 1 某 养 鸡 户 从 北 京 购 进 尼 克 - T商 品 蛋 鸡 1000只 , 7日 龄 接 种 进 口 VH- H120- 28/86疫 苗 , 12日 龄 接 种 IBD疫 苗 。 20日 龄 鸡 开 始 发 病 , 就 诊 为 IBD病 , 注 射 双 免 血 清 , 0.1ml/只 , 同 时 用 2…  相似文献   

10.
一、免疫失败的原因1.饲养鸡密度比较大,达每平方米雏鸡40只,中鸡20只。鸡舍布局又不合理,为了便于鸡舍转栏,小鸡舍建在中间,槽鸡舍在侧旁,每月进鸡苗4批出栏4批,这样一个鸡场养着各种天龄的鸡,而且两批鸡之间空栏时间很短,仅约1周时间。这些都给病毒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上兽医防疫制度不够健全,为疾病包括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防疫带来了很大困难。2.存在的超强毒株或变异株可突破常规IBD疫苗的免疫保护,造成免疫鸡群发生IBD。该场过去IBD比较严重,几乎每批雏鸡都发生一次,有些甚至发生二次或三次,免…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1.2011年3月,广西兴业县某鸡场场主购进800羽鸡苗饲养。购入时鸡苗精神状况良好,并按常规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饲养至31日龄时,约9%的鸡相继发病,以腹泻为主要特征,并有大量鸡只死亡。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采食  相似文献   

12.
<正> 绍兴市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程序,曾采用上海松江产法氏囊苗21日龄一次饮水免疫。但近两年来IBD在市属各县(区)流行不断扩大。不仅未免疫的鸡群发病,经过免疫的也发病。免疫一次的发病。免疫两次的也发病,发病日龄从12日龄至49日龄不一,死亡率1.03~40%,一般20%左右。严重影响专业场(户)的积极性和养鸡业的发展。为探索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自1988年开始,我们对IBD免疫程序和预防措施进行了一些试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冯锋1龚少宇2李天宪1孙祥浩2罗怡珊1张定安21995年,湖北一鸡场在鸡苗引进后不久接种过一次法氏囊B87株疫苗,鸡至40余日龄时,急性死亡近40%,临诊症状同国内报道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症状相似,为给该病一个更准确的诊断,我们对...  相似文献   

14.
自制的火鸡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IBDS)对实验感染的IBD鸡,自然发病鸡、IBD病重鸡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6.65%和80%.每毫升IBDS可治疗30日龄左右的IBD病鸡20羽。扩大试验治疗5万余IBD病鸡,总有效率为90~95%。  相似文献   

15.
用 2例疑似IBD鸡群的病料通过绒毛尿囊膜接种 9日龄IBD阴性鸡胚 ,鸡胚出现死亡和特征性病理变化 ,敏感雏鸡回归试验表现IBD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 ,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料和血清 ,均有IBD特异性反应 ,从而确诊是IBD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又称甘罗病,是一种破坏鸡的主要免疫中枢器官一腔上囊的病毒性传染病。1957年在美国甘罗地区首先发现,以后世界各地也报道有本病流行。我国1979年以来,许多省市也相继报道了此病。我省尚未见有本病报道。 1986年5月底,省饲料公司养鸡场约3月龄的2500只小鸡群突然有少数鸡精神食欲不好,羽毛松乱,部分病鸡肢腿发软,并陆续有少量死亡。该场怀疑为鸡马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河北沧州一养殖户养殖柴鸡2500只,在135日龄以后陆续出现死亡,150日龄前来就诊,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1发病情况经了解该养殖户共养2 500只柴鸡,150日龄,当初鸡苗是自己从散养户中收购鸡蛋自行孵化的,没有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并且是在果园中散养的。从135日龄以后开始出现病鸡,病鸡精神沉郁,食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传入我国已近20年,早已成为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初进我国时,感染3至6周龄的雏鸡,感染率高、发病急,可造成大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30%—70%。患病后痊愈的雏鸡可引起长期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一般150日龄后不会发病。IBD由于长期在我国流行,因外界环境条件和鸡内免疫机制的改变,其流行特点与原来有所不同。现就其不同点谈几个实例,供同仁们参考讨论。一.发病日龄区间的变化鸡IBD最早发病日龄在3日龄,最大发病日龄260日龄。1996年4月雷某某…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底,建阳市某肉鸡饲养场第11#鸡舍鸡群发生大肠杆菌病与霉形体病混合感染,现总结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该栋鸡舍于2013年6月初进鸡,在进鸡苗前进行了垫料处理、洗栏,使用百毒杀全舍消毒,并用20%石灰乳和4%NaOH对鸡舍地面消毒。在进鸡苗前4 d,使用安丰康对垫料消毒,并用消毒威再次全场外围消毒。6月3日进鸡苗2.3万羽,舍内采用自动温控系统控制温度、通风,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该鸡群22日龄之前饮食活动均正常,生长发育良好,第23日龄开始发病。最初出现几十羽鸡精神不振,排黄白色稀便,伴有呼吸道啰音。该场开始使用多粘菌素0.3 g/L水对鸡群进行饮水用药,腹泻现象有所抑制,但鸡只死亡没有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简称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中雏,破坏其免疫器官法氏囊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IBD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极高的特点。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14~105日龄的幼雏和中雏易感,其中21~42日龄雏最易感,1~2日龄幼雏和成鸡也可呈隐性感染,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群一旦染上IBD,3天内可波及全群,感染率高达100%。虽IBD死亡率仅5%~30%(发病率为60%~80%),但由于IBD病毒破坏了法氏囊和淋巴细胞,致使免疫机能降低,使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达不到免疫效果,进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