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种植业结构的多元化,种养殖业之间竞争随之加剧.如何客观、全面地了解目前蚕桑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并对其进行反思,也许对提高今天蚕桑生产水平,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而确立蚕桑生产样本户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自2001年始,根据不同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生产区域等因素,综合确定每年30户蚕农作为蚕桑生产的调查样本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家庭的基本情况、蚕桑比重、蚕桑效益情况、投入及成本核算等.样本户相对固定,对调查的项目必须如实记载,公司每年给样本户一定报酬.3年来蚕桑样本户所反映的情况,笔者认为能比较真实地代表淳安蚕桑生产水平.现将2003年30个样本户蚕桑生产水平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2010-2012年我国蚕桑生产连续3年增长之后,2013年蚕桑生产继续增产增收,实现了“四连增”.叙述了2013年全国桑园面积、产茧量继续增加,蚕茧价格和蚕茧产值再创新高,蚕桑生产效益显著提高、桑蚕生产区域继续东缩西扩,柞蚕生产增产增收等情况,分析了我国蚕桑生产存在微粒子病潜在威胁严重、科研进展跟不上生产需要、蚕桑专业人才和劳动力匮乏、蚕桑生产投入不足等问题;但基于当前的各种有利条件,2014年蚕桑生产有望继续增产增收、创造“五连增”的佳迹.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来,蚕桑生产被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对待.蚕桑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专业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户少,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不大.据统计2001年杭州市全市共有桑园面积8952 hm2,种桑养蚕农户84457户,全年饲养蚕种239569张,生产蚕茧10772 t,蚕茧产值9878.6万元.平均户拥有桑园面积1060 m2,户均年饲养蚕种2.8张,户均蚕桑收入为1169.7元.这几年来,随着全省"蚕桑两进"工程的实施,杭州市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蚕桑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效益化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促进蚕桑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组织实施的"蚕桑西进工程"已于去年9月吹响了号角,这对作为蚕桑西进的重点县--淳安来讲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该如何把握?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蚕桑经济效益是促进蚕桑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如果蚕桑经济效益上不去,即使一时发展了也不能长久.惟有提高蚕桑的比较效益,淳安的蚕桑生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在今后蚕桑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2003~2004年)>、<淳安县蚕桑发展规划(2003~2007年)>指导我县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蚕桑基本概况 1.1蚕桑生产在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的1995年,贵池区蚕桑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桑园面积达到3800hm2,年发种量突破1万张,年产蚕茧325t.  相似文献   

6.
诸暨蚕业历史悠久,粮、桑、茶、生猪曾为诸暨的四大传统拳头产品.1993年全市发放蚕种达8.46万张,生产蚕茧2835t,成为浙江省十大蚕茧生产县市之一.随后几年由于乡镇工业、家庭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蚕桑生产一路下滑,至1999年全市实发蚕种仅21790.6张,生产蚕茧909.8t,蚕桑生产已岌岌可危.借鉴近邻县市绍兴、义乌、肖山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蚕桑生产迅速萎缩消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如何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市蚕桑站于2000年开展了"十村百户兴蚕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全市蚕桑重点乡镇中有代表性地区选择10个村、100个户作为科技兴蚕的重点指导对象,旨在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蚕桑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通过5年来的工作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蚕桑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0-2010年我国蚕桑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概述了新中国60年蚕桑生产发展的历程及发展特点,并总结了经验与教训,即以市场为导向、力求产销平衡是防止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唯一途径,提高养蚕比较效益是保持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实行以质论价、优质优价是稳定提高蚕茧质量的有效措施,开拓国内外丝绸市场需求是发展蚕桑生产的源动力,加快机械化、省力化管桑养蚕技术研发是稳定蚕桑生产队伍的唯一办法,加强蚕桑科研教育是增强我国蚕桑生产后劲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6,43(3):72-73
7月26日,2006年上半年全区蚕业工作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海市召开.会议主要总结交流了2006年上半年我区蚕桑生产情况,分析蚕桑生产及蚕种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半年蚕种生产计划和部署蚕桑生产工作重点.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领导和代表、全区14个市、52个蚕桑生产县蚕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23个蚕种场场长等共108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周懿 《蚕学通讯》2021,41(2):41-44
重庆市潼南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在原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的长期重视下,大力发展"四边桑",1992年全县农户饲养家蚕的规模曾达到13万张种,产茧量近3000 t.自1995年后,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蚕桑生产规模逐年下滑,至2018年前几近消失.重启蚕桑生产成为潼南区政府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蚕桑工作者多年的愿望.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经信委和区农委组织各方代表深入调研了蚕桑生产濒临消失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传统蚕桑生产由于农户养蚕规模小,养蚕收入低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小,故调动不起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其后区里的有关业务部门又组织有意愿的企业家到重庆市黔江区和四川省绵阳市天虹集团考察蚕桑生产,通过考察与交流形成共识:只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蚕桑生产布局,发展蚕桑生产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蚕业经济效益对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蚕桑在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借以了解蚕桑在其他作物生产中的竞争能力,笔者在1984年9-11月,对我省蚕桑生产的洞庭湖区和湘北山丘区的蚕桑同水稻、棉花、茶叶、红麻、苎麻等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调查,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如下.一、调查概况调查以我省蚕桑主产区和近三年发展起  相似文献   

11.
浅析泰兴市"续春蚕"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增强竞争力,使蚕桑生产立于不败之地.泰兴市从2004年开始推广试养续春蚕并取得预期成功.  相似文献   

12.
常山县位于金衢盆地边缘,钱塘江上游,属丘陵半山区.自1957年以来本县蚕桑生产几经起落,从无到有.目前,形成了以常山港沿岸溪滩桑园为主,东北西南两区宜桑地逐步开发的蚕桑基地格局.据统计,94年全县桑园面积为11000亩.自94年起我县蚕桑生产开始滑坡,95年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几年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蚕桑生产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我区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蚕桑生产越来越向集中化、专业化发展,形成一大批蚕桑生产专业村、重点村.在蚕桑生产集中地区,就一个家庭来说,多大的经营规模才算适度呢?本人就这一问题对我区2个乡镇、3个专业村,1991、1992两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概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丽水地区蚕桑学会于1986年3月18~20日在青田县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到会会员45人,列席代表15人.会议认真总结了一九八五年蚕桑生产和学会工作;传达了省蚕桑学会和地区科协的有关会议精神;同时围绕统一蚕桑生产形势的认识,提高蚕茧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983年3月2日至3月3日丽水地区蚕桑学会在丽水县举行了首届年会.会议上,全地区的蚕桑学会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欢聚一堂.交流了蚕桑生产、科技经验,共同探索蚕茧优质高产的途径,研究了加快蚕桑生产发展的措施.会议得到了地区科协、地区农  相似文献   

16.
李云平 《蚕学通讯》2005,25(1):54-56
2003年,中央、省、市政府分别做出了"关于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方案的决定",把桑树作为退耕还林中的主要树种,又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给安康的蚕桑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蚕桑生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安康的蚕桑产业.现谈谈大力发展我市蚕桑产业的目标和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蚕业基地,是蚕桑生产逐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95年起,经市政府同意,并划拨专项资金,在原重庆市辖区确立了12个镇(乡)作为蚕桑基地.由重庆市农业局蚕桑站具体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历时三年(1995~1997年)的蚕桑基地建设工作在各级党政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蚕桑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在全市蚕桑生产出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面前,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  相似文献   

18.
淳安县的汾口片是个蚕桑老区,蚕茧质量一直徘徊不进,致使蚕桑经济效益不能增长,影响蚕桑生产稳步发展.原因是方格蔟的使用率低,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方格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充分认识到市场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为了使汾口片的蚕桑生产立于不败之地,1998年我片蚕桑站加大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方格蔟的推广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爱玲 《蚕桑通报》2004,35(4):44-45
宿豫蚕桑业历史悠久,历来是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对外经贸的创汇支柱,乡镇企业的税利大户.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 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3年,桑园面积减至4800 hm2,减少了64%,年发种量13.9万张,减少了55.3%.特别是2004年春茧上市后,一些农户不想培桑养蚕,有的已经开始挖桑或变相毁桑.蚕农为何逐渐丧失对栽桑养蚕的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蚕桑生产和其它农作物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相比,有较大的风险性,加上市场因素,使得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如何降低蚕桑生产风险,确保蚕桑稳产高产,应该是蚕桑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西场镇是海安县蚕桑生产的重点乡镇之一,是海安县蚕桑生产的窗口.其蚕桑生产的发展态势,基本上反映了全县蚕桑生产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