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BaO(s1)为第1吸附位,Pt (s2)为第2吸附位,采用Chekmin软件对吸附还原脱除柴油机NOx和PM的微观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稀燃阶段气相NO(g)、NO2(g)以NO2( s1)、NO2NO3( s1)、NO3(s1)形式储存在BaO表面;浓燃阶段NOx中的N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N2分子被脱附,C(S)与活性氧O*进行表面反应.稀燃运行时间和比值大小、发动机排温及排气中氧浓度对NOx和PM的去除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EGR冷却强度对增压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不同冷却强度的EGR气体对增压柴油机的NOx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冷却强度的EGR 比热EGR更能降低NOx排放,但不同冷却强度的EGR降低NOx排放的效果在不同的工况下表现不同;发动机在较低转速的中低负荷工况下,降低NOx排放的效果更好;另外,不同冷却强度EGR气体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增压柴油机4100QBZL的进气道上加装喷水系统,分析在不同喷水量下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NOx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气道喷水对于柴油机的动力性有一定提升,燃油经济性在某些特定工况下有所改善,NOx排放则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一台四缸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为试验发动机,采用不同燃料品质的柴油为燃料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发动机动力特性、经济特性以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国三柴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动力性与普通柴油差别不大,仅在大转矩时优于普通柴油;其经济性明显优于普通柴油,燃油消耗率最大可降低将近7%;国三柴油燃烧后的排放物CO、HC、NOx、烟度以及P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焦炉气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NOx排放高以及工作状况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CATIA软件建立了发动机燃烧室的模型,运用AVL-fire软件仿真分析了怠速工况下不同点火时刻缸内压力、排放、缸内流场及火焰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点火时刻相比,点火时刻为350℃A时,缸内燃烧初始火核稳定、火焰传播速度快且NOx排放量较低,从而使NOx的排放得到了改善,同时提高了焦炉气发动机怠速工况的稳定性。为焦炉气燃料更好地应用在发动机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物质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三维燃烧模型,通过与直喷柴油机的对比,分析了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缸内的流场、喷油颗粒与燃油组分、压力、温度、NOx及O2浓度的分布和燃烧特性,较详细地得出缸内各参数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某四缸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对象,试验研究了预喷射在控制柴油机NOx和烟度排放中的作用。通过优化预喷射量、预喷与主喷间隔,寻求最佳的控制NOx和烟度的预喷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在全工况范围内都能降低NOx的排放,但对降低NOx有力的措施却无法有效降低烟度;较大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NOx排放较低;适当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有利于降低烟度;预喷射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NOx和炭烟排放中的矛盾,但适当的主预喷间隔和预喷量可在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以某四缸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对象,试验研究了预喷射在控制柴油机NOx和烟度排放中的作用。通过优化预喷射量、预喷与主喷间隔,寻求最佳的控制NOx和烟度的预喷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在全工况范围内都能降低NOx的排放,但对降低NOx有力的措施却无法有效降低烟度;较大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NOx排放较低;适当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有利于降低烟度;预喷射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NOx和炭烟排放中的矛盾,但适当的主预喷间隔和预喷量可在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以某轻型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在怠速工况下采用不同喷射策略及喷油参数时,NOx、soot及燃油消耗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次喷射并进行参数调整后,样机怠速工况下NOx和soot排放分别降低49.5%和36%。  相似文献   

10.
锆改性固体酸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Zr改性的固体超强酸S2O82--TiO2/Fe3O4作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的催化特性.试验表明:甲醇脂肪酸液料比3 mL/g,催化剂投入量1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4%,产品得率90%,且催化剂回收再次利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Fe、Co、Cu改性HZSM-5催化热解制备生物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对HZSM-5分别进行了Fe、Co、Cu改性;通过XRD、Py-IR和BET法对改性HZSM-5进行了表征;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热解气的在线提质试验;分析了改性HZSM-5的催化提质和抗结焦性能。结果表明,Fe、Co、Cu改性负载物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团聚成大颗粒晶体,对HZSM-5的酸性分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修饰了分子筛孔道,减小了分子筛孔容;经Fe、Co、Cu改性HZSM-5催化所得精制生物油的产率为18.37%~19.03%,O质量分数为15.13%~17.23%,p H值为5.05~5.12,运动黏度为5.16~5.22 mm2/s,高位热值为34.56~36.01 MJ/kg;精制生物油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有机物种类较多,烃类物质总含量有明显升高,尤其是PAHs的含量显著升高,芳构化性能显著增强,其中,经Fe/HZSM-5和Co/HZSM-5催化提质,生物油中MAHs含量相对较高;Fe/HZSM-5和Cu/HZSM-5抗无定型焦炭的性能较强,Co/HZSM-5抗石墨型焦炭的能力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以松木热解半焦为载体,制备了载La半焦基催化剂,利用自行设计的两段式生物质催化热解固定床反应系统进行松木燃料棒催化热解试验,研究不同重整温度下载La半焦基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气、焦油、焦炭三相产物的影响规律.通过气体组分的变化、焦油FTIR谱图的变化以及催化剂SEM、XRD表征特性测试,探讨载La半焦基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阶谱法作物重金属污染元素判别与污染程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铜离子(Cu~(2+))和铅离子(Pb~(2+))胁迫梯度下玉米叶片光谱微分数据,结合高阶谱估计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Gray gradient co-occurrence matrix,GGCM)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了Cu~(2+)和Pb~(2+)污染定性分析、污染元素种类识别和污染程度诊断的方法。首先,测量了不同胁迫梯度下玉米叶片光谱数据以及叶片中富集的Cu~(2+)、Pb~(2+)含量;然后,利用高阶谱估计的ARMA模型参数法对各类玉米叶片微分光谱数据序列进行双谱估计,得到bisp_rts和bisp_qs矩阵及其相应的双谱三维图,从而可以直观可视地定性分析玉米是否已受Cu~(2+)和Pb~(2+)污染,辨别出Cu~(2+)或Pb~(2+)污染的元素类别;最后,构造bisp_rts和bisp_qs矩阵相应的GGCM,通过提取各GGCM的纹理参量特征值,诊断玉米叶片受Cu~(2+)和Pb~(2+)的污染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高阶谱估计可以定性分析玉米老叶(O)、中叶(M)、新叶(N)是否已受Cu~(2+)和Pb~(2+)污染,也可辨别出O、M叶片所受Cu~(2+)或Pb~(2+)污染的元素类别;bisp_rts矩阵的灰度分布不均匀性(T1)、能量(T2)特征值均能反映O、M叶片中Pb~(2+)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诊断O、M叶片中Pb~(2+)的污染程度,而bisp_qs矩阵的小梯度优势(T3)特征值能反映O、M叶片中Cu~(2+)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诊断O、M叶片中Cu~(2+)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摩托车第三阶段排放标准中增加了关于排放限值和耐久性试验的要求,对电喷系统的空燃比控制及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空燃比"催化窗口"的高温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提出了氧传感器自适应控制策略并采用了新研制的基于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的新型三元催化剂。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和高的储氧量以及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整车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三元催化剂不仅具有优异的初始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老化特性,能够满足电喷发动机排放耐久试验的苛刻要求。  相似文献   

15.
加气灌溉对麦秸秆还田后土壤还原性与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添加微纳米气泡的加气灌溉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轮作区水稻生长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进气量的加气灌溉方式,设置6个处理(无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CK)、小麦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ST)、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3L/min加气灌溉(SO1)、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5L/min加气灌溉(SO2)、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7L/min加气灌溉(SO3)和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9L/min加气灌溉(SO4))开展水稻盆栽试验,观测不同处理下的土壤还原性状况以及水稻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强土壤的还原性状况,微纳米加气灌溉可以改善土壤还原性,且随着进气量的增加改善效果逐渐增强,当进气量为0.9L/min时,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含量、Mn2+含量最高可降低48.66%、56.11%和42.76%;进气量在0.5~0.7L/min时的加气灌溉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缓解秸秆还田带来的水稻生长前期生长受到抑制的问题,促进水稻根系良好生长,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的有效性,促进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微纳米加气灌溉处理较无秸秆还田以及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处理最高可增产19.7%。综合考虑添加微纳米气泡的加气灌溉对于改善秸秆还田后土壤的还原性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推荐使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mg/L的微纳米气泡水(SO3处理)对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后的水稻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古土壤剖面的土壤与土壤铁锰胶膜的化学组成,从土壤微环境方面对剖面各层次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水热条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铁锰胶膜在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上与整个土体和基质有明显差异,土壤铁锰胶膜的全量化学组成符合风化壳组成规律,以SiO2,Al2O3,Fe2O3为主;剖面的胶膜主要是大量的铁锰胶膜和少量的粘粒胶膜;S1—S4古红土地层代表的气候条件较L2—L4古黄土地层代表的气候条件湿润的多。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半干旱区苹果树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进行了滴灌条件下北方半干旱地区水肥耦合效应对苹果幼树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的试验,灌水设4个水平,施肥设3个水平,其中灌水处理为田间持水率的75%~90%(W1)、65%~80%(W2)、55%~70%(W3)和45%~60%(W4),施肥处理为N、P2O5、K2O与风干土质量比分别为0.9、0.3、0.3g/kg(F1),0.6、0.3、0.3g/kg(F2),0.3、0.3、0.3g/kg(F3)。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苹果幼树各生育期植株生长量、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最大值均出现在F1W2处理,最小值均出现在F3W4处理,植株生长量和叶面积在萌芽开花期、新梢生长期、坐果膨大期和成熟期较F1W1处理分别增加了6.9%、6.2%、11.0%、2.7%和9.3%、5.8%、5.0%、3.3%,生长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物的生理特性。随着苹果幼树的生长,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苹果幼树叶片SPAD的影响越来越大,苹果幼树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在F1W2处理下水分生产率均达到最大值(2.43kg/m3),且与F1W1处理相比增加了14.6%,耗水量却减少了12.2%。苹果幼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F1W1处理,F1W2处理与其相比分别降低了4.2%、9.7%和4.2%,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最大值也出现在F1W2处理。综上,F1W2水肥处理为最佳的水肥耦合模式,是最佳的灌溉和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Fenton氧化联用处理印染废水,并将超声-Fenton氧化联用与两种方法单独作用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初始pH、Fe2+、H2O2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CODCr浓度为1 000mg/L的印染废水,超声-Fenton氧化联合处理在pH为4,Fe2+投加量为0.02mol/L,H2O2投加量为0.18mol/L,反应时间6min,CODCr的去除率达到最高61.05%。  相似文献   

19.
利用NaOH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微波辐射的方法进行物理方式处理,选取含多官能团小分子的柠檬酸与玉米秸秆进行酯化反应,以添加羧基官能团的方式制备出吸附性能强的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对Cu2+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8 g、pH值为5、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35 ℃、溶液初始浓度60 mg/L时,对Cu2+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为对象,分别进行了盐度为0.1%、0.3%、0.5%和0.7%海冰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0.3%海冰水以450 m3/hm2灌溉时,能减轻作物干旱胁迫,增产效果显著,但灌水量增加到900 m3/hm2和1350 m3/hm2时反而减产。盐度达到0.5%时,3种灌水量处理比0.3%盐度900 m3/hm2处理区,减产9.5%、10.8%和18.4%。当海冰灌溉水盐度为0.7%灌水量1350 m3/hm2时,产量接近全旱处理区产量水平。玉米经不同盐度海冰水灌溉,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