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杂交水稻种植规模、地位及竞争格局,总结了杂交稻种子市场供求关系、行业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国际种子行业及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从事杂交水稻行业的科研及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盈江危地马拉草是云南省盈江县有较长栽培历史的粗糙型热带牧草地方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早期生长缓慢,刈后再生性较弱,营养生长期长且营养价值保持相对稳定;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2.57~19.22 t/hm2,比对照德宏象草低29.02%~42.55%,但干季可利用干草产量比对照德宏象草高166.36%~242.03%。在饲草的可利用季节上盈江危地马拉草与德宏象草有较强的互补性,二者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云南南亚热带地区饲草的全年均衡供应,适合南亚热带冬季霜冻较轻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贵州花生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贵州花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贵州花生产业存在面积小、产量低、品种单一且严重退化、耕作栽培技术落后、加工规模小、能力低的问题及其原因;揭示了发展贵州花生产业对于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和地方财政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发展贵州花生产业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同时确立综合的观点,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基地为基础、政府为依托、科技为动力的产业运行机制,推动贵州花生产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加速贵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引进、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收集咖啡种质资源5个种377份,保存325份,建立3.34 hm2资源圃并被农业部授牌;对圃内保存的种质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旱、抗寒及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对资源进行共性、个性描述及共享利用;筛选优异咖啡种质18份,创制优异咖啡新种质13份,获得杂交组合后代49份,审定和认定咖啡新品种各1个,注册登记新品种5个,建立配套的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体系,新品种累计推广近30 000 hm2,为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年的杂交粳稻推广实践,分析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并对该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提出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稳面攻产保安全,提质增效促发展,创新机制作保障“的总体目标,并从亲本创新利用、种性提纯保纯、配套稻作技术研究、资源整合共享、发展稻米产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杂交粳稻科技及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抗条锈遗传背景丰富、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育种与抗病鉴定相结合,育成了抗条锈病新品种中梁17。根据该品种选育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及时进行产量测定及适应性鉴定;正确处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变化,调整育种目标;采用地方耐旱品种与高产多抗型外引品种、远缘中间材料杂交,使优良基因聚合累加;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创造、筛选新抗源及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广谱持久抗病抗旱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提高野栽稻杂交后代花药培养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普通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杂交组合共10个,研究了不同组合、不同世代、培养基配比及培养时变温处理等与花药培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有差异,普通野生稻与粳型杂交其后代花培易成绿苗;F1比F2、F3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均高;培养基以改良N6培养基最好;变温处理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际,国内花卉发展状况及云南省花卉生产,销售,出口现状,叙述了云南花卉发展的优势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加快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科技成果推广为途径,以质量为核心,以公司加农户为发展模式,进行适应规模专业化生产并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廖文孝 《麦类作物》1997,17(5):21-22,45
采用抗条锈遗传背景前景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育种与抗病鉴定结合,育成了抗条锈病新品种中梁17。根据该品种选育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育种工作应及时进行产量测定及适应性鉴定,正确处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变化,调整育种目标;采用地方耐旱品种与高产多抗上引品种、远缘中间材料杂交,使优良基因聚合累加;艇现有资源,引进、创造、筛选新抗源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广谱持久抗病抗旱小  相似文献   

11.
Automatic milking systems (AMS) present an opportunity for dairy farmers to not only improve their lifestyle and conditions of work, but also save on labour costs and/or increase the time available to focus on overall farm management. However, the viability of AMS will rely on achieving high levels of pasture utilization. Well‐established pasture management principles are implemented on many conventional milking system (CMS) farms and high levels of pasture utilization are achieved; however, the ability to follow these same principles on AMS is unknown. This study compared levels of pasture utilization and pre‐ and post‐grazing pasture mass between AMS and CMS farms at the same site when managed by the same pasture management principles. From 1 March 2007 to 29 February 2008, pre‐ and post‐grazing compressed height, milk yield and milk composi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two CMS farms and one AMS farm at the Elizabeth Macarthur Agricultural Institute, Camden, Australia. Despite differences in pre‐ and post‐ grazing pasture mass between milking systems, pre‐grazing mass was predominantly maintained within the bounds of 2200 and 2500 kg DM ha?1 and post‐grazing mass between 1400 and 1500 kg DM ha?1 (5–6 cm height). Similar levels of pasture utilization (mean 13 500 kg DM ha?1 year?1) were recorded between AMS and CMS farm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ability to follow established grazing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achieve high levels of pasture utilization on pasture‐based AMS farms.  相似文献   

12.
云南德宏州水牛业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30余年来,德宏水牛业总体呈下滑趋势,但能繁母水牛在畜群中所占比例则呈逐渐上升趋势。近年来,德宏水牛业正朝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主要表现在:优质水牛奶和水牛肉生产已成为水牛饲养的主要目的,杂交水牛存栏数快速增加,水牛畜群结构不断优化,水牛业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重庆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助推长江经济带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于SWOT方法分析了重庆水稻产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以“增强优势、弥补不足、应对挑战、消除威胁”为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的重庆水稻产业绿色发展对策建议。研究认为,重庆水稻要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重庆水稻发展要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战略导向,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为发展目标,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构建高质量水稻产业经济体系”为发展重点,以“深化水稻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推动水稻产业多种功能开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出的10条对策建议为:开展稻田宜机化整治工作、开展生计可持续性评估、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探索种植制度调整、构建特色绿色稻米产业、完善产业协同机制、提高科技支撑效应、构建多层级智慧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健全监管保障制度。本研究结果为新形势下制定重庆水稻绿色生产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扶持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咖啡产业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海南咖啡产业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海南咖啡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格局的思路和对策,以期支撑海南特色咖啡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调研,结果表明最近五年引起的湖南苎麻产业发展危机的原因是:苎麻加工、纺织业装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档次不高;外销萎缩,内销不畅。核心是剥麻成本高,污染环境重,产品质量低。为振兴苎麻产业,笔者认为必须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建议采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名优品牌,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才能有力地推动湖南苎麻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16.
田洪武  屠幼英 《茶叶》2014,40(4):216-219
通过对宁德重点产茶乡镇和茶叶企业的调查和座谈,发现茶企在茶叶加工环境、质量安全意识、开发高附加值茶叶新产品、市场营销调整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但也发现存在较多困难与问题,如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人才匮乏,产区市场建设滞后,企业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最后在对上述问题以宁德茶业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要优化服务环境,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壮大龙头企业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永定县农产品加工业出现了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比较鲜明,增长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等五个方面。但也存在加工总量不足,知名企业偏少,企业实力不强,原料基地分散,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潜力,提出永定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兴山县地处三峡大坝库区,这里是昭君故乡,也是古老茶区,自古以来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就有交集,今天更是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同属于地方优势文化资源,对于兴山茶产业的发展理应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作者通过两类文化契合于"敬"、"爱"、"和"、"美"的分析,从文化整合的角度,提出两类文化协同运用于兴山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蔗糖产业是湛江农垦带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支柱性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湛江农垦蔗糖产业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发展状况。研究显示,湛江农垦蔗糖产业存在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难、甘蔗种植规模化与机械化程度低、甘蔗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较弱等问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甘蔗规模化种植及全程机械化、开发深加工产品及拓宽销售渠道,以促进蔗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形势下,总结海南酒店服务业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海南酒店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构建海南酒店服务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