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法规的日趋严格,我国使用新型燃气汽车越来越多。本文所称的燃气汽车,是指两用燃料汽车,即采用定型的汽油车改装,在保留原车汽油供给系统的情况下,增加一套燃气供给系统,既可以使用液化石油气(LPG)或者压缩天然气(CNG)为燃料,也可以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汽车。  相似文献   

2.
根据T8138ZLCz型船用柴油机的工作特性,以及液化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的优势,设计一套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在不改变原机结构的基础上,加装液化天然气供给系统与电控系统,开展发动机性能台架试验,分析双燃料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并与原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保证发动机在双燃料模式下可靠运行;在相同工况下,改装后的双燃料发动机经济性较原机全面提升,在1 300r/min时最为明显,运行成本降低28.7%;碳烟和NOX排放均下降,最大降幅分别可达78.3%和68.3%,但CO和HC排放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3.
燃气发动机调速控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神经网络与PID控制器相结合,构成了神经网络非线性PID(NNXPID)控制器。将该方法应用到发动机转速控制中,测试了发动机的转速阶跃变化工况、热机启动工况以及负荷突加工况,结果显示NNXPID既具有PID拉制器结构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稳态性能良好的优点,又具有神经网络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还具有模糊控制的快速响应、智能调节的功能。NNXPID控制下的燃气发动机的稳定调速率小于5%,转速波动率小于0.5%,突加负荷瞬时调速率小于10%,稳定时间小于5S,具有很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单燃料燃气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自行设计出了PI控制器,并且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通过对燃气供给量的调整,保证发动机获得最佳性能,将空燃比精确地控制在理论值附近,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和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使用清洁燃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天然气掺氢是最具可行性的方式之一。为此,针对所选取的S195柴油机,选取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方式为进气管预混合方式,氢气利用氢气喷嘴按一定比例喷入进气歧管,进而设计出了天然气掺氢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气供给系统。同时,根据所选S195柴油机确定的一些基本参数,对燃气供给系统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发动机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汽车结构不发生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缓解石油危机的压力,也可以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对比了天然气与汽油、柴油的理化特性,阐述了天然气发动机的排放特性以及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改装设计方法,提出了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功率的措施,得出天然气发动机具有压缩比高、功率损失大、点火能量高和尾气排放低的结论,同时指出提高压缩比和点火能量、加大点火提前角可提高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  相似文献   

7.
■大趋势提起天然气汽车,人们不禁联想起上世纪50年代末的情景。那时,我国不少解放牌卡车的驾驶室上架着方木板,板上放一个鼓鼓囊囊的大气包。这些背着气包的汽车代表着原始的燃气汽车,或者说是第一代燃气汽车。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用燃气代替燃油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的普及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汽车一般由几千个到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如果汽车上的一些重要零部件出现故障,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文章主要针对发动机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研究,并探究了对发动机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一台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上进行60、70、80、90℃4个不同冷却液温度水平的发动机全工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影响LNG发动机的性能;冷却液温度升高,燃料经济性增加,但同时NOx排放量也普遍增加;冷却液温度对HC和CO排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该型LNG发动机的最佳冷却液温度MAP.  相似文献   

10.
徐平 《河北农机》2019,(7):27-27
作为汽车的最核心部分,发动机是汽车运行的关键。也就意味着,汽车自身的运行为汽车发动机的运转质量所决定。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运转,汽车发动机必然会受到一定的磨损,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到汽车的使用时长。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故障,然后探讨了其维修保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积碳分析及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由燃油系统产生的积碳是造成车辆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对传统和现行的清理积碳的设备及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现行的科学的积碳清洗方式才是既保证积碳的良好清理又能不影响发动机其它性能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燃气机热泵余热利用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燃气机热泵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能量平衡角度分析了除霜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除霜热量占余热回收总量的比值为6.5%~9.5%;在不同的除霜周内,制冷剂气化热量占回收余热总量的比值变化较大,最大不超过45%,从能量角度利用余热除霜是可行的;燃气机热泵的Cop可以提高30%,一次能源利用率在1.3~1.8,可见利用余热供热对提高燃气机热泵的性能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用ISG弱混合技术柴油机常温下的起动工况,通过分析控制策略,建立了柴油机的动态管理仿真模型和ISG电机电磁模型,对ISG电机拖动柴油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起动过程中电机功率、转矩随柴油机转速的变化关系,并与柴油机起动台架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ISG技术后,当蓄电池的电压为36~60V时,均可将柴油机拖至目标转速,满足起动要求.起动时,ISG电机各绕组平均起动转矩为87.4N·m,线电流在30~150A,输出功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功率峰值为4.98kW.从静止到着火转速的仿真起动时间只需0.4s,试验结果为0.5s;从静止到怠速稳定的仿真时间仅为2.8s,试验结果为3.1s,试验与仿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及其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危害及形成机理,对柴油机在不同部位抑制排放措施的研究表明,只有综合利用改善燃油品质、优化燃烧室结构等方法,才能达到减少有害排放,减低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完善,汽车工艺的不断提升,建立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系统汽车故障诊断理论体系成为发展的必要趋势。文章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信号处理、模糊故障诊断、知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望对以后发动机故障的诊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耕整种植联合作业工艺及配套机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的深松、全幅旋耕、垄台碎茬、分层深施化肥、开沟播种、扶垄或破垄和镇压等多种组合的耕整种植联合作业工艺,并设计了相应的耕整种植联合作业机。试验表明:该机各项作业指标均达到现代农艺技术要求,高效低耗,联合少耕,蓄水保墒。  相似文献   

17.
在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上采用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添加剂进行改善发动机起动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的DTBP可使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起动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在起动工况下,当添加的DTBP质量分数达到14.2%(J喷射模式)时,仅需750℃的电热塞温度就能实现常温起动;当电热塞温度高于1120℃时,常温起动的DTBP质量分数可减少到6.7%以下;过量的添加剂会导致发动机工作敲缸.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压路机发动机功率计算公式的不足,总结自身工作经验和同行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对压实车辆的5种使用工况进行了分析,据不同工况所计算的功率做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和发动机功率的校核,通过实例验算,验证了计算公式与车辆实际使用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9.
喷射持续期对大功率气体机影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功率气体机采用进气道多点顺序喷射方式时,喷射持续期对缸内混合气形成及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解析的方法研究了采用单管结构及双管结构进气对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采用双管结构喷射燃气。在发动机标定工况,保证其它条件一致的条件下,通过数值解析及燃烧测试分析的方法对比了5种不同喷射持续期对缸内混合气形成及循环变动率的影响规律。这5种喷射持续期的喷射起始时刻均为进气上止点后40°,此时排气门接近全关,不存在燃气直接进入排气管的情况;另外活塞运动速度快,进气具有较强的扰动能量,有助于促进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数值解析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用发动机在实验工况下,当喷射持续期从5 ms增加到10 ms时,由于能够充分利用进气扰动的能量改善混合气的形成,有效降低了循环变动率;随着喷射持续期的继续增加,当喷射持续期为12 ms或15 ms时,后期喷射的燃气由于此时进气流速降低无法进入缸内,部分燃气滞留进气道,减少了可燃混合气的燃气,形成的混合气偏稀,反而不利于缸内燃烧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