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枇杷不同品种果实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其与耐贮藏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福建省5个主栽枇杷品种果实在20℃贮藏条件下的果实耐贮藏性和其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解放钟枇杷果实最耐贮藏,乌躬白、早钟6号、长红3号枇杷果实次之,白梨枇杷果实最不耐贮藏.不同品种的枇杷果实在果皮及角质层厚度、锈斑、果面茸毛密度、果粉、外表皮胞层及排列、果肉质地、外皮层细胞大小及排列、石细胞大小和分布、内皮层胞层及排列等形态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具特征.枇杷果实果皮及角质层厚,果面茸毛密生,果粉厚,外表皮胞层多排列紧密,果肉质地致密,石细胞大且多分布在果肉表层附近,外皮层胞层多密集为耐贮运枇杷果实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解放钟和早钟6号枇杷果实的贮藏性与采后生理变化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较研究解放钟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在20℃贮藏条件下果实的贮藏性及采后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解放钟枇杷果实比早钟6号枇杷果实较耐贮藏,耐贮藏的解放钟枇杷果实贮藏期间果实失水率较低,保水能力较强.贮藏期间,枇杷果实的总酸含量快速下降,但解放钟枇杷果实能保持较高的总酸含量,而且极显著高于早钟6号枇杷果实;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在贮藏前期(0~5 d)略有上升而后缓慢下降;超氧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且有酶活力峰出现,与解放钟枇杷果实相比,早钟6号枇杷果实SOD和CAT活性变化幅度大、酶活力峰提早出现,代谢不稳定;早钟6号枇杷果实H2O2和MDA含量均比解放钟枇杷果实高,表明早钟6号枇杷果实活性氧代谢加强,从而加快果实衰老,缩短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3.
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型和品质差异较大的黄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解放钟’和白肉枇杷‘白梨’的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与山梨醇代谢相关酶--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和山梨醇氧化酶(Sorbitol oxidase,SOX)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山梨醇代谢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中山梨醇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且‘白梨’枇杷果实中山梨醇含量高于‘解放钟’。在花后35~80 d,2个枇杷品种幼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较低且相对稳定,而花后95~140 d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逐渐上升,并在花后125~140 d果实成熟期急剧增加而达到峰值;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花后125~140 d的果实成熟期,‘白梨’果实中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解放钟’(p0.05)。果实发育过程中SDH和SOX的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说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SDH和山SOX的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果实山梨醇含量与SDH和SOX的活性在果实膨大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黄肉枇杷与白肉枇杷品质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中红’番木瓜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复合香茅精油处理对番木瓜果实采后保鲜效果及软化相关酶的影响,测定了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硬度、颜色、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和呼吸速率,还测定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纤维素酶(CL)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等软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热处理复合香茅精油处理可显著降低番木瓜果实病情指数和失重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和颜色的转黄,提高果实中的TSS和Vc含量和果实固酸比,降低果实呼吸速率,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复合处理可降低果实PG酶、PE酶和β-GAL酶活性,延迟PE酶峰值的出现,对CL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可见,复合处理对番木瓜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复合处理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与降低呼吸速率以及降低PG酶、PE酶和β-GAL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早钟6号’枇杷果实裸藏和聚乙烯薄膜袋藏下果皮的细胞壁代谢。结果表明:裸藏与袋藏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后8℃下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不断增大,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胶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逐渐升高;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与PE、PG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效应(p0.01);但袋藏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率,延缓果皮的细胞膜相对渗透率、PE和PG活性升高,说明薄膜包装贮藏能抑制果实失水、降低细胞壁降解酶(PE、PG)活性和维持果皮细胞膜的完整性。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不同贮藏性的5个枇杷品种果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枇杷果皮多皮孔,果顶与果蒂部位绒毛少且稀疏,果肉肉质细、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超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枇杷果实失水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贮藏性和抗病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锌处理对砂糖橘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皮硬度、细胞壁结构物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四年生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Shatangju)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喷施不同锌肥,同时对与果皮力学性能相关的细胞壁代谢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锌处理均可降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皮硬度的变化幅度,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酯酶(PE)的活性,其中Zn2++Ca2+处理的果皮硬度变化最均匀、陷痕果高发期Cx和PE活性低、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高。不同锌处理均可有效地降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壁代谢酶的活性,抑制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延缓细胞壁水解,使得果实硬度变化更均匀,其中Zn2++Ca2+处理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实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贮藏温度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1~12 d期间,25℃贮藏条件下枇杷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始终高于4℃和8℃贮藏,且在8℃和25℃贮藏条件下果肉中这3种色素含量呈相似的"升-降"变化规律,但3种色素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4℃贮藏条件下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不利于积累,总体上4℃贮藏的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25℃和8℃贮藏。可见,贮藏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不同温度贮藏后期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减少,贮藏温度过低或贮藏时间过长均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综合评价不同温度贮藏枇杷果实的商品价值,8℃环境条件下较适宜枇杷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8.
龙眼采后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为试材,研究了在3 ̄4℃贮藏条件下龙眼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储良龙眼果皮比石硖的衰老更快、更严重;储良果皮中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比石硖的高,出现上升的时间早;储良果皮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l)、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也高于石硖的,外切半乳糖醛酸酶(exo-PG)活性开始上升的时间也比石硖的早。  相似文献   

9.
以10年生‘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对象,研究夏梢生长对幼果及果柄离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及其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梢萌发6 d后幼果大量脱落,15 d后累积落果率高达79.5%,比同期去梢的增加91.7%。夏梢生长明显促进幼果和离区中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提高,其活性水平与相对落果率均达显著正相关。果胶(甲)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不受夏梢生长所影响。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夏梢生长促进CsPG、Csβ-Gal和Cs Cx的表达上调,6 d时出现表达峰值,而CsPME的表达不受夏梢影响。综合认为‘砂糖橘’夏梢生长诱导幼果脱离过程中,Cx、PG是参与脱落调控的细胞壁降解关键酶。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 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中至少含有10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3, 5 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诱导底物,内切 β 1,4 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其次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polymethylgalacturonase, PMG);以果胶为诱导底物,PG活性最强,PMG次之。通过比较不同底物对PG、Cx和PMG这三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效果,发现Cx用1.0%CMC的诱导效果最好,PG和PMG用1.0%果胶的诱导效果最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0℃,PG和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Cx和PMG的反应时间定为40 min较为合适,PG反应时间定为60 min较为合适;当pH值达到5.0时PG酶活性最强,当pH值达到9.0时Cx酶活性最强,pH值为4.0~6.0时,PMG的酶活性达到最强。通过对酶处理后叶片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细胞壁降解酶的确对水稻叶片组织造成了损伤,并且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
以‘解放钟’和‘白梨’果实为材料,研究基于转录组筛选出的表达量较高且在2个品种中有差异的EjNADP-ME2(Unigene0001461)基因,采用RACE和RT-PCR技术成功克隆EjNADP-ME2的cDNA全长。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jNADP-ME2与苹果的NADP-ME基因关系最近。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EjNADP-ME2蛋白应该位于细胞质中。用染色体步移法成功克隆了EjNADP-ME2的启动子序列,序列预测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水杨酸、茉莉酸、脱落酸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此外还有厌氧诱导元件、MYB和MYC参与黄化和干旱诱导的结合位点MBS。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EjNADP-ME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在2个品种中大致相同,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趋势,且该基因在低酸品种的表达量稍低于高酸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低酸品种EjNADP-ME2基因转录水平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探究EjNADP-ME2基因在苹果酸代谢途径中的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年生枇杷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胁迫下水杨酸(SA)处理后枇杷幼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SA能增强枇杷幼果的抗寒性,其中以70mg/L SA处理枇杷幼果的效果最好;SA处理枇杷幼果,能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CSH)和类胡萝卜素(Caro)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抑制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以AP(African Pride)番荔枝冬季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乙烯利处理下,番荔枝果实淀粉、可溶性糖、蔗糖等糖类以及果胶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活性的变化,以期从多糖代谢角度探讨温度和乙烯对番荔枝冬季果软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20℃)可延缓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高温(32℃)可促进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而28℃下番荔枝软熟最快。28、32℃下果实果皮变硬可能与果皮中原果胶的合成有一定关系。果实的软化与果肉中的原果胶降解有关,但和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无必然联系。温度和乙烯对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Eth-28℃处理对酶活性诱导最显著。Cx和PG活性的变化与果实软化最相关,而PME在果实软化中可能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枇杷锈斑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锈斑病是普遍发生在枇杷生产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枇杷产区锈斑病日趋严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和同一植株不同方位的枇杷果实发病情况各不相同。同一地点外围果比内膛果发病严重;云霄山顶不同方位果实发病比仙游地区严重;"早钟6号"抗病性较强;牛皮纸套袋抗病效果最好。因此,在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技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者Ca2+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淀粉酶(Amglase)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a2+对果实后熟具有双重效应,当Ca2+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处理果实冷藏(12 d)后回至室温第 3~4 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的抑制效应。并讨论了Ca2+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在活体内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PG、PMG、Cx),并且几种酶的产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首先是PG和PMG的产生,PG活性高于PMG的活性,而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不大,而且活性相对较弱,对掖单13和浓试29的损伤率,表明感病品种被损伤的程度比抗病品种强,而且PG对两个品种的影响较为明显。说明PG在弯孢菌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庄卫东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2031-2037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松风本’龙眼果实为材料,研究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普通聚乙烯薄膜袋等3种保鲜薄膜袋包装对龙眼果实在(5±1)℃下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内较高的O2含量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外观品质,保持较高的龙眼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内较高的CO2含量能延缓龙眼果肉自溶和果实病害发生,但果肉乙醇含量积累会影响龙眼果实品质,加速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普通聚乙烯薄膜袋内的O2含量最低而CO2含量最高,会导致果肉乙醇含量积累过多、果实发病率最高和好果率最低。综合结果可知,3种保鲜薄膜袋包装对‘松风本’龙眼果实在(5±1)℃低温下贮藏保鲜效果为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普通聚乙烯薄膜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23种枇杷果实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对果实的外观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及结合SPSS 19.0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枇杷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Mn>Zn>Fe>Cu>Ni>Co>Mo>Se>V。其中Mn、Fe和Zn 3种微量元素是枇杷果实中主要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主因子,枇杷果肉中Mn、Co、Cu和Se是枇杷的特征微量元素,综合得分较高的前3个品种依次是‘新霄’、‘卓南1号’和‘少核大红袍’。(2)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将枇杷分为3个类型,即高Zn、Fe含量类型,包括‘木鱼种’、‘小毛枇杷’等共计19个品种;高Cu含量类型,包括‘少核大红袍’和‘湖北二六’;高Mn、Co含量类型,包括‘卓南1号’和‘新霄’。(3)对果实中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元素Mn和Co、Cu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和0.538;此外元素V和Fe、Zn,元素Co和Cu之间表现出显著相关,元素Ni和Se表现为显著相关。同时对微量元素与果实品质之间做相关性分析表明,Fe与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相关;元素Cu与果实横径表现为极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枇杷中富含Fe、Zn、Mn等有益微量元素,且含有特征微量元素Se。‘新霄’是23个品种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