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叶片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生叶片酶解分离原生质体试验表明,植株的苗龄和叶龄对原生质体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苗龄15~20d的顶部刚平展幼叶是获得高产原生质体的最佳材料。酶浓度和酶解时间是影响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重要因素。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选择较低的酶浓度,较短的酶解时间,并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不大的酶处理方法,是原生质体培养成功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作为植物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茶树原生质体研究极少,本文简要回顾了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总结了茶树原生质体的研究现状,结合原生质体制备体系的各个环节讨论了现有茶树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良茶树原生质体制备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萧  曹淡君 《杂粮作物》1998,18(4):47-49
沈阳农业大学生化教研室成功地研制了一种纤维素酶SN8805。为了进一步确定其性能和质量,将其用于分离玉米,水稻,烟草等植物原生质体。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在分离原生质体方面具有解壁快,存活率高等特点,但是使用时因材料不同,浓度和辅助酶和加量等条件应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5.
在大田条件下,无荫蔽栽培的小粒种咖啡向阳叶片的气孔在晴天午间出现迅速关闭、气孔阻力增大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小粒种咖啡生理上固有的,灌水可明显减小气孔关闭的程度;不论晴天或阴天,灌水和不灌水两种处理当太阳辐射强度约小于300μmolm~(-2)s~(-1)时,小粒种咖啡向阳叶片气孔阻力都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大,但晴天全天平均,灌水比不灌水处理的气孔阻力小,其分别为11.230s/cm 和20.036s/cm。小粒种咖啡群落树冠下内层过度荫敝叶午间无气孔关闭的现象,但其气孔阻力要比向阳叶的大,它们全天平均分别为53.740s/cm 和19.910s/cm。有荫蔽栽培的小粒种咖啡,上层外围向阳叶片气孔阻力的日变化情况基本上呈“U”字型,全天平均的气孔阻力为14.599s/cm,比无荫蔽的20.733s/cm 低29.6%,荫蔽栽培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合于小粒种咖啡气孔维持较大开度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咖啡和橡胶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体内法测定中粒种咖啡橡胶品系88—13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干旱季节不经诱导叶片基本上不具有可测定的酶活性,但雨后则有。KNO_3诱导浓度以50毫克分子为最好。连枝叶片酶活性,橡胶以诱导36小时为最强,咖啡直到48小时酶活性仍未见下降。在室内自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条件下,酶活性随光强增加而提高,但连续光照并不能促使酶活性进一步提高。酶活性以成龄叶为最高,幼叶较低,衰老叶常不表现酶活性。100ppm 钼酸铵对咖啡和橡胶叶片酶活性都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中粒种咖啡叶片的酶活性远比橡胶品系88—13大。  相似文献   

7.
以咖啡成熟叶片为材料,进行多种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的DNA样品。结果表明,CTAB改良Ⅰ和CTAB改良Ⅱ均可用于咖啡叶片的DNA提取,尤其是CTAB改良Ⅱ法,提取的DNA产量较CTAB改良Ⅰ高,能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稻瘟病菌转化体系,选用稻瘟病菌2539B为受体,用Novozyme-234或国产裂解酶分别消化该菌细胞壁,都获得了足够数量的原生质体,并具再生菌的能力,其效率大体相近。上述两种裂解酶按1 g鲜重菌丝加50 mg酶量,消化2 h即可获得4.65×108细胞/mL密度的原生质体,制备的原生质体和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具有相似的习性。  相似文献   

9.
以人参幼叶为外植体,在MS+2ppm2.4—D+0.5ppmKT+500ppmLH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将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1ppm2.4—D+O.5ppmNAA+0.5ppmKT+500ppmLH液体培养基上建立细胞悬浮系.用含2.0%Onozuka R—10,0.5% Pectinase和11%甘露醇的混合酶液在PH5.8、25℃下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培养后的第3天形成再生细胞并进行第一次分裂,第8天形成细胞团,40天形成愈伤组织.当再生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0.1ppmNAA+0.5ppmKT上时分化产生大量不定根.  相似文献   

10.
毛叶枣与冬枣原生质体分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毛叶枣及冬枣的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以后应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创造优异的毛叶枣体细胞杂种材料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枣叶片分离出的原生质体活性显著高于悬浮培养物,但是产量低于悬浮培养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毛叶枣酶解所需酶液最佳浓度为纤维素酶10g/L 离析酶4g/L 甘露醇0.7mol/L;冬枣酶解所需酶液最佳浓度为纤维素酶15g/L 离析酶4g/L 甘露醇0.7mol/L,酶解时间均为14 ̄16h。  相似文献   

11.
以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酶液浓度、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酶解pH等因素对番木瓜种子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存活的番木瓜种子原生质体分离最佳条件是酶液组成为2.2%纤维素酶+0.6%离析酶、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酶解9 h、酶解pH值为5.5。本研究奠定了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的基础,为番木瓜种子相关活性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选择“桂味”和“妃子笑”两个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的花药胚性细胞悬浮系来源的原生质体作融合亲本,在优化电融合参数(排列电压5V,脉冲电压80V,脉冲持续时间45~65 μs,原生质体密度5.0×105~7.5×105个/mL,融合液Ca2+浓度0.2 mmol/L,甘露醇浓度10%~11%)条件下,可获得20%以上双元异核融合率.在亲本原生质体混合前,以0.02%中性红10 min染色“桂味”原生质体,有助于双元异核融合体的有效确认.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高质量的大麦幼苗胚芽鞘保卫细胞以进行转录组相关研究,以大麦品种Morex的幼苗胚芽鞘为实验材料,分别对胚芽鞘表皮条撕取方法和保卫细胞分离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刮压"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完整的大麦胚芽鞘表皮条,而且缩短了获取的时间;利用纤维素酶R-10与离析酶R-10制备酶解液,同时在酶解液中加入转录抑制剂,并结合表皮条"穿孔"进行辅助酶解,发现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水浴1.5 h时,可以获取大量具有活性的大麦胚芽鞘保卫细胞。  相似文献   

14.
选用具有拮抗作用的根瘤菌L396,对影响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菌龄为对数生长中期,培养液中加入0.5%青霉素可以促进原生质体的形成,在溶菌酶浓度1.5 mg.mL-1、酶解温度为35℃的情况下可以较快较好的产生原生质体,同时显微观察了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高纯度的甘蔗原生质体RNA,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ROC22)和桂糖28号(GT28)甘蔗原生质体为材料,探究了渗透压和原生质体活力对甘蔗原生质体RNA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Trizol法、改良Trizol法、改良CTAB法、试剂盒法4种R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渗透压与RN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原生质体活力与RNase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Nase活性越高,RNA提取效果越差;使用0.5 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可获取活力最高的甘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活力为70%和90%时所提的RNA完整性好且纯度高,符合后续分子实验的需求,原生质体活力为90%时,RNA产量最高。因此,需要提取甘蔗原生质RNA时,至少需要保证原生质体的活力在70%以上,且原生质体活力越高,RNA的产量越高;采用改良Trizol法,可以大量制备能满足后续分子实验的完整性好且纯度高的RNA,利用该条件和方法,可以确保获得大量高质量的甘蔗原生质体RNA。本研究结果为甘蔗体细胞融合育种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从甜菜下胚轴愈伤组织SC_3和未授粉胚珠愈组织SC_1、SC_2中分离到原生质体,在MSB(2)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约1周后,开始第一次细胞分裂,2~3周左右形成了小细胞团,SC_3原生质体直接发育成原胚。此时统计植板车约为0.1%~0.2%。培养至第五周,3种基因型原生质体中均出现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原胚发育成球型胚状体。待愈伤组织长到一定大小时,及时转移到新的固态培养基上增殖后进行各种分化试验。球形胚在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8周后形成心形胚状体。  相似文献   

17.
甜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栽培甜菜的未授精胚珠或胚为外植体,在MS附加NAA和BA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选择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从该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并以液体浅层法或半固体琼脂糖法培养在一系列培养基上,植板率为0.01%~1.2%.再生愈伤组织形成后,转入固体培养基(MSB)上培养,再转入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苗,分化率可达2.5%,由愈伤组织上切下分化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很容易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8.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的作用,主要探讨大豆原生质体融合的途径和方式,以期达到在大豆育种改良中克服远缘有性杂交不亲和性和创新种质等目的。通过对其他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大豆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35份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对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目的是使试管苗的叶片增大,叶面积增加,并有利于进行叶肉原生质体的融合。结果表明:含有AgNO3的培养基(MS+0.5 mg/L NAA+1 mg/L AgNO3)适合22份供试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的培养;添加AgNO3比不添加AgNO3的试管苗的叶片明显增大,叶面积显著增加,添加2%蔗糖和2 mg/L AgNO3的培养基的试管苗叶面积最大;以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和二倍体材料DY4-5-10为亲本进行电融合,以添加2%蔗糖和1 mg/L AgNO3的培养基培养其试管苗,获得的融合产物可再生出完整植株,该培养基适合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即体细胞杂交是有性杂交的重要有益补充.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包括融合方法和融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主要应用,并分析和探讨体细胞杂交育种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