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样青梅林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位也极其重要。本文分析海南岛橡胶群落与青梅林群落物种组成与区系成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调查面积为10 400 m2橡胶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91科296属450种;在调查面积为3 600 m2的青梅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45科84属94种。(2)橡胶林群落主要由大戟科、禾本科、茜草科、蝶形花科和菊科组成;青梅林群落主要由茜草科、大戟科、豆科、番荔枝科和无患子科组成。(3)橡胶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有58个,占总科数的63.7%,青梅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34个,占总科数的75.6%,表明了橡胶林群落和青梅林群落同样都具有热带性质。(4)橡胶林中热带亚洲的属37个,占总属数的12.5%;青梅林群落中热带亚洲的属22个,占总属数的26.2%,表明青梅林群落热带亚洲亲缘性较强。(5)海南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科有24个,占总科数的26.1%,世界广布的属有14个,占总属数的4.8%,分别高于青梅林群落的15.6%和1.2%,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分布比例较高表明了其群落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天然橡胶林作为经济林在海南森林碳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具有较大的碳汇价值,准确的获取橡胶林碳密度空间分布信息对开展橡胶林碳汇功能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在空间上体现同一区域不同地点橡胶碳密度的差异,在MODIS遥感数据和橡胶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ASA模型和降尺度的方法,得到了海南岛天然林橡胶碳密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海南岛天然橡胶林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天然橡胶林碳密度高值区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平均碳密度在25~33 t/hm2之间,而低值区域分布在海南岛北部,平均碳密度小于20 t/hm2。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岛儋州地区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橡胶林水汽通量进行长期观测,获得2010年全年橡胶林水汽通量观测数据,分析全年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橡胶林全年水汽通量基本为正值,水汽由生态系统进入环境,即橡胶林为水汽源;水汽通量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型,在12:00~14:00达到最大值,夜间水汽通量保持平稳,且接近0;白天水汽通量雨季(橡胶林主要生长季)远大于旱季,且变化规律性强;2010年全年总降雨量为1 763.8 mm,蒸散总量为999.6 mm,蒸散量占降雨量的56.67%;雨季8~10月降雨量远大于蒸散量,降水严重剩余;旱季蒸散量接近降雨量的2倍。(2)水汽通量与净辐射呈现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雨季相关性最好,5~10月R2为0.760 4,其次是旱季,11~12月R2为0.614 3,1~4月相关性最差(R2为0.290 3)。(3)橡胶林水汽通量与气温呈现正相关,雨季相关性高于旱季。(4)水汽通量与饱和水汽压差正相关,雨季相关性最好,R2为0.362 1。(5)不同月份,影响橡胶林水汽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是水汽循环最主要的驱动力,无论在旱季还是雨季都是影响水汽通量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儋州地区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观测,获得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动态特征,并分析其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日动态均为"U"型曲线,白天均为碳吸收(NEE为负值),夜间均为碳排放(NEE为正值);全年各月除2月外,NEE月总值均为负值,吸收碳,雨季4~10月各月NEE值均较大,旱季1~3月、11~12月,各月NEE值均较小;橡胶林年固碳能力强大,超过11.0 t C/(hm2·a)。(2)橡胶林生态系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冠层内大气平均温度(Ta)、地下5 cm土壤温度(T_-5 cm)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及地下5 cm土壤含水量(VWC_-5 cm)等均负相关,但影响强度不同,其中PAR影响最为显著;另外NEE还与橡胶林本身林分状况及周围大气环境CO2浓度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橡胶风害评估中,橡胶林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是建立定量评估模型的重要动力学参数。以MODIS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计算橡胶林的叶面积指数,并利用形态学Raupach方法,估算橡胶林归一化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该方法充分发挥了遥感大面积获取数据的优势,同时解决了传统气象学方法获取橡胶林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需要大量长期的野外观测资料的限制。结果表明:橡胶林叶面积指数与归一化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估算结果精度能满足橡胶风害评估模型参数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大范围内橡胶林风害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棕榈科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1992~1995年对942份海南岛稻资源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田间抗性等项目鉴定,整理编目,繁种入国家种质库。对上述资源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介绍了几个有直接利用价值的名种优品种。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食用豆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延药睡莲(Nymphaea nouchali Burm. f.)是海南原产的睡莲属原生种和珍稀水生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生态价值及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也是开展热带睡莲新品种培育的良好材料。为了全面了解海南岛延药睡莲的资源分布及保护现状,为其科学保护和有序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延药睡莲资源进行多次野外调查,记录观测延药睡莲分布、生境条件及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延药睡莲在海口、万宁、昌江、三亚、乐东等市县有自然分布,各分布点野生植株数量及生长势不一,其中三亚甘什岭分布点延药睡莲的生长状况较好,而乐东球港村分布点的植株数量最多;延药睡莲主要生长于水深0.2~1.6 m的静态水体中,对水质和水位等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极易因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种群规模减少乃至消失;延药睡莲的自然分布点大多处于未保护状态,受外来生物入侵和人为因素干扰严重,野生数量稀少,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海南岛天然橡胶风害评估存在的问题,将长时间序列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高精度、低时空分辨率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应用到橡胶风害的评估中,为橡胶灾害的灾前预评估、灾后评估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源;以可拓方法为理论基础,从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等方面确定天然橡胶风害评估的影响因子,选择气象综合因子、橡胶因子和综合地形因子,建立橡胶风害评估模型,并基于ArcGIS平台开发天然橡胶风害实时评估系统,实现天然橡胶的灾前预估和灾后评估。该系统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天然橡胶风害防灾减灾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瑾  杨小波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2098-2103
农村地区植被不同程度上都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为了揭示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特征,在搜集文献资料和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文昌、琼海的23个村庄周边森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被主要有维管植物967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924种。科的分布区类型中单种科与寡种科占多数,特别是单种科比例较高,与尖峰岭的较为接近,比五指山高8个百分点,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小属和单种属占绝大多数,占海南1 210属的45.62%,地理成分以泛热带植物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调查,整理出海南省有禾本科(Poaceae)药用植物资源48属,87种(包括变种)。其中簕竹属(Bambusa Schreber)药用植物最多,有9种。海南省禾本科药用植物按药用部位分,全草类最多;按药用功效分,清热类最多。同时还分析了海南省禾本科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香料植物名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南岛香料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哈钦松系统编制“海南岛香料植物名录”。该名录共包括香料植物329种,隶属64科,其中海南野生种191种,栽培种138种,基本囊括了分布于海南的香料植物。   相似文献   

15.
概述海南自然资源和热带饲用植物资源现状,分析开发热带饲用植物资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的代表站点1981~2012年冬季(12月、1月、2月)逐日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数据,提取海南岛冬季日平均气温<15℃天数、日最低气温<10℃天数、寒害有效积寒3个因子,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表征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气温综合指标D,并以此为基础对海南天然橡胶树寒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为:以中部山区为界,南轻北重,北部以琼中、白沙、儋州、临高、澄迈为中心最易遭受寒害,其余则以中心向四周逐级递减;南部地区寒害较轻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大热区之一,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世纪以来,海南省的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橡胶林作为当地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面积因全球胶价的快速攀升增加了约50%,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橡胶等人工林的增长将对森林的结构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监测森林现状及动态变化可为海南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联合Landsat/Sentinel-2光学和PALSAR/PALSAR-2雷达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监测海南岛2007—2018年的森林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8年海南岛森林面积增长显著,从2007年的1.94×104 km2增长至2018年的2.15×104 km2,覆盖率从56.43%上升到62.59%,森林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0.99%;(2)2007—2018年,在海南岛18个市(县)中有15个市(县)的森林面积呈正增长趋势,其中增长排前5的市(县)(儋州市、澄迈县、琼海市、临高县、定安县)增长面积占正增长市(县)总增长面积的68.78%,仅有东方市、三亚市和琼中县3个市(县)的森林面积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3、76、113 km2;(3)森林增长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200 m和坡度小于8°的区域,分别占增长总面积的92.88%和91.43%;(4)橡胶林的增长是森林面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橡胶林面积增长最多的5个市(县)其森林面积也增长最多,这5个市(县)的橡胶增长总面积占森林总增长面积的63.40%;(5)森林损失区域集中在海南岛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高郁闭度森林(如橡胶林)逐步转换为郁闭度较底的热带果园(如芒果园等),另外旅游建设开发、城市化和水利建设等也导致了部分森林损失。研究总体显示,海南岛2007—2018年森林在低海拔平缓区域增长显著,森林消长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中部山区森林持续保持较高的覆盖度且较少大面积森林损失,总体增长模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