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并确定防风花粉生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快速有效测定方法。使用I2-KI、TCC、亚甲基蓝及无机盐培养法测定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亚甲基蓝染色法最适于检测花粉活力,结果与无机盐观测法符合度高。防风刚开花时花粉活力不高,开花后第三天花粉活力最高,可达96%,第五天花粉活力开始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防风开花2d后柱头分泌黏液,第3d分泌量最大,但此时柱头不具有可授性。待花药脱落后,柱头可授性逐渐增强,第6-8d达到最大值。亚甲基蓝染色法简便、快捷,适于防风花粉活力的观测。花药脱落后第6-8d柱头可授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膜荚黄芪繁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膜荚黄芪的花部特征,用亚甲基兰法测定花粉活力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并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方法测定了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从开花当日开始,花粉活力不断下降,在开花后五天,花粉活力几乎为零。在花后1天柱头有较高的可授性,花后4天失去可授性。膜荚黄芪的杂交指数(OCI)=3,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3850-4300,为专性异交。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风味玫瑰’自然结果率偏低的原因,运用花部形态、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花粉-胚珠比(P/O)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味玫瑰’生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风味玫瑰’的花有两种类型,一种花柱高于雄蕊,另一种花柱萎缩,很短;(2)花粉活力持续3d,柱头可授性持续5d,主要访花昆虫为蜂类;(3)平均单花花粉量/单花胚珠数(P/O)值为(605.7±25.1);(4)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可达30.19%,自花授粉坐果率为7.8%,明显比异花授粉坐果率低,表明‘风味玫瑰’交配系统类型是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研究结果认为,传粉效率低是其自然结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澳洲坚果开花授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基地观察澳洲坚果花的生长动态及访花者的访花规律;琼脂法测定澳洲坚果花粉的萌发率;联苯氨-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柱头与花药之间的距离为(5.1±1)mm,开花后花粉堆积在柱头上;5个品种中D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6%;开花前1天与开花第1天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长度最长,平均分别为63%和64.1μm;澳洲坚果的柱头可授期可达10d,最佳可授期是开花前1天和开花第1、2天。澳洲坚果访花昆虫在访花期有2个活动高峰期,即11:00~12:00和15:00~17:00,开放当天的花序和盛花期树上的访花者最多。访花者以膜翅目、双翅目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 天达到80%以上,第2 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 天仅采到少许花粉,但活力仍在32%左右。甘蔗雌蕊柱头开花前1天具有可授性,自交授粉后的1~2 d内保持强可授性,之后柱头迅速变黑枯萎;未授粉柱头花开后的9 d内一直保持靓丽的艳红色,具强可授性。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1~9 天,甘蔗的最佳授粉期为母本开花2 d后再授以父本花粉,4 d内即可完成杂交过程。  相似文献   

6.
花粉和柱头特性的研究是兰花杂交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花指甲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粉微观形态用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I2-KI和醋酸洋红染液并结合花粉离体培养检测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粉活力,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 多花指甲兰花粉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花粉表面颜色变深,质地更硬,花粉粒结合更加紧密,花粉团体积变小,表面变得更加平滑致密。 多花指甲兰花蕾期花粉染色为粉红色,盛花期的花粉染色最明显,染色率最高,而衰败期的花粉几乎无法被染色,在整个开花过程中,花粉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柱头可授性的结果显示,盛花期柱头气泡最多最迅速,可授性最强。该研究结果为多花指甲兰的引种栽培、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在花卉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3种不同果壳类型油棕花粉在散粉后不同天数和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不同花期及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散粉第1 d即具有活力,薄壳种、厚壳种和无壳种的花粉活力分别在散粉后第2、3、4 d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日变化特点:在同一开放状态下,除12:00和18:00时,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排序为:薄壳种>厚壳种>无壳种。柱头可授性的变化特点为:雌花开放的早期,具有较弱的柱头可授性,薄壳种和无壳种在第Ⅲ期可授性最强,第Ⅳ期开始减弱,厚壳种则是在第Ⅳ期达最强,柱头的可授性日变化排序为:8:00~10:00,无壳种>薄壳种>厚壳种,12:00~18:00则是厚壳种>薄壳种>无壳种。综上可知,3种果壳类型油棕的花粉应于散粉后的第2~4 d采集;无壳种和薄壳种的雌花在开花后第Ⅲ期的10:00授粉效果最佳,厚壳种则是开花后第Ⅳ期的16:00授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观果玫瑰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变化规律,为观果玫瑰的有性繁殖和人工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同一品种的花粉活力在花朵开放后4天内差异明显,12个品种花后1天花粉活力最高,其中8个品种在花朵露色时即表现有活力,不同品种间的花粉活力差异表现明显。[结论]观果玫瑰人工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1至3天,且选作母本材料需在花朵露色时即去除雄蕊;  相似文献   

9.
不育系柱头和恢复系花粉生活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CO2诱导水稻颖花整齐地开放,去除不育系未开颖以及柱头来外露的颖花,授粉于外露柱头,以其结实率来衡量柱头活力;定时将裂药后的花粉散落于马铃薯培养基上,镜检花粉的发芽率。结果表明;不育系颖花外露柱头的生活力能维持3一4天,但以当天和第二天的活性为最高;恢复系开花后残留在花药中的花粉萌发力仍能维持3小时之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君子兰花粉和柱头为材料,研究君子兰花粉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和柱头可授性.[方法]比较TTC、I2鄄KI、亚甲基蓝、醋酸洋红、卡宝品红5种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鉴定君子兰花粉活力,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I2鄄KI染色法、卡宝品红、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君子兰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离体...  相似文献   

11.
从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角度对海南油茶不育株花器发育过程导致不育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海南油茶正常株和不育株为实验材料,对其花芽发育过程外部形态特性进行阶段性比较观察,并应用花粉原位萌发技术检测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发育差异;应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过程中雌雄蕊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雌雄蕊发育时期与其花芽外部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育花与正常花外部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不育株开花后子房即脱落,表明没有正常授精,不育株柱头授粉后花粉粒不萌发,花粉管并不伸长;从雌雄蕊石蜡切片可以看出,不育株花器发育失常,其花药的绒毡层降解异常,无法形成成熟花粉粒,而在其胚珠发育过程中不育株未能形成成熟胚囊,导致空心胚珠。  相似文献   

1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过程中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认识反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的花粉与柱头间认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油菜柱头接受诸葛菜花粉后,个别提前萌发的花粉管能进入柱头,但当花粉大量萌发后,花粉管则不能进入柱头,在柱头表面出现爬行、扭曲、肿胀、产生分枝等不亲和现象.诸葛菜柱头接受油菜花粉后,多数花粉不能萌发,少数花粉管一旦萌发,即能顺利进入柱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滇龙胆的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进行观测,统计不同处理的结实率和结籽率,分析滇龙胆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等繁育特征。结果表明:滇龙胆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单花花期持续17~19 d,单个花序花期可持续33~37 d,单株水平花期可持续8周,群体水平开花期持续时间为60 d以上,具有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特征。滇龙胆杂交指数(OCI)值为5,花粉-胚珠比(P/O)值集中于(582.8±441.2)~(140 5.8±550.8)之间,结合人工授粉套袋试验结果,证实滇龙胆的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通过人工补充授粉,可显著提高滇龙胆结实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四川牡丹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萌发法、亚历山大染色法、TTC染色法及I2-KI染色法,测定四川牡丹花粉的活力。结果表明:开花后第1天花粉即具有活力,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花粉活力逐渐下降。开花后1~7 d,用4种测定方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亚历山大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极其显著(P<0.01)。TTC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I2-KI测定结果最接近离体萌发法。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实验周期、实验过程和药品保存方法等因素,I2-KI染色法适合四川牡丹野外人工传粉之前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粉活力。这为探讨四川牡丹濒危的原因、保护种质资源、开展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三角梅属植物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从而提高其杂交效率。以‘伊娃夫人’(Bougainvillea glabra ‘Mrs Eva’)、‘小叶紫’(B. glabra ‘Sao paulo’)、‘伊娃白’(B. glabra ‘Mrs Eva White’)、‘加州黄金’(B. × buttiana ‘California Gold’)和‘橙红’(B. × buttiana ‘Afterglow’)等5个三角梅品种为试材,采用FDA、液体培养基萌发法检测5个品种的花粉生活力,探究不同保存方法对其花粉活力的影响;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5个品种的柱头可授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01%FDA染色液均能使5个三角梅品种染色,其中,‘伊娃白’花粉活力最高,花粉活力为27.16%;其次是‘伊娃夫人’和‘小叶紫’,分别为13.98%和11.86%;活力最低的是‘橙红’和‘加州黄金’,分别为7.17%和4.01%。(2)不同保存条件下,5个三角梅品种的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28℃干燥保存条件下,各品种花粉活力大小顺序为‘小叶紫’>‘伊娃夫人’>‘伊娃白’>‘橙红’>‘加州黄金’;4℃冰箱保存条件下,各品种花粉活力大小顺序为‘伊娃夫人’>‘伊娃白’>‘小叶紫’>‘加州黄金’>‘橙红’。(3)通过液体培养基培养12 h后5个三角梅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均较低,其中‘小叶紫’萌发率相对较高,为4.50%;其次是‘伊娃白’和‘伊娃夫人’,分别为2.78%和2.51%;‘加州黄金’和‘橙红’萌发率最低,分别为0.98%和0.08%。(4)5个三角梅品种的柱头可授性差异明显,其中‘小叶紫’和‘伊娃夫人’柱头可授性较好,其次是‘伊娃白’,而‘加州黄金’和‘橙红’柱头可授性均较低。综上,‘小叶紫’‘伊娃夫人’和‘伊娃白’3个三角梅品种适合作为杂交育种中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