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文章以湖北省为例,深刻剖析了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支撑存在的问题,如科技对乡村产业的有效供给不足、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有效支撑不足、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力不强等,提出了加强乡村产业振兴的规划引领、强化科技有效供给、强化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等加强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发展与科技发展之间内在关系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当地通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以科技创新支撑都市农业发展等方式实现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和支撑,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农民群众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基...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背景意义,提出了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并从强化农业关键和基础性技术创新、强化种业自主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之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始终坚持"浙江需求、全国一流"的战略目标,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文章从学科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移转化、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新举措,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可以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科学技术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传略支撑,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用金融提振农业产业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以都昌县为例,以县区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都昌县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针对都昌县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加快金融科技产品与模式创新、完善配套体制机制、普及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科院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实现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以及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契合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科技创新体系,组建一批"一懂两爱"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队伍,研究并转化一批满足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重大科技成果,强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期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多面性的功能。文中对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做法、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科技创新驱动辽宁乡村振兴发展措施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辽宁乡村振兴、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杂粮生产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杂粮产业发展中的实际案例出发,探索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模式、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三个科技助力杂粮产业振兴模式,旨在为今后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有着重大意义。为直接、准确了解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生产一线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选取广西基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提高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科技服务输出精准性、推动科技成果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化、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郊区的乡村振兴推进举措,形成了5种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户模式、院区科技合作+合作社模式、专家工作站模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模式和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依托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模式。为解决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加强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和保障,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都市现代农业高科技的示范和引领,建立多层次的上海市农业农村科技型人才体系,从而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振兴乡村产业,富裕乡村农民。通过分析发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供需不匹配、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提高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消除"供需"矛盾,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物质基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析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宏伟目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实现产业兴旺就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而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所以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农业科技推广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农技推广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浪潮,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农技推广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种子、农药、化肥的推广服务以及科技培训、农业产业发展、植物保护新技术推广、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对策,以期促进太湖县弥陀镇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科技支撑、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石家庄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总结了石家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并分析了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归纳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实践中创制出的运用农业科技促进产业扶贫的典型模式,对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专题调研,分析了农业科技促进产业扶贫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农业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拓展防止返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蕉岭县是世界长寿乡,2018—2019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立足于解决区域农业科技和蕉岭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为目标,集成学科优势,协同攻关,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以及推广,有力支撑了蕉岭地区水稻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推动蕉岭丝苗米产业园发展中的基本做法及成功经验,并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区域水稻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提出农业科研院所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助推产业兴旺,助力区域乡村振兴,采取以实施研发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实施培训工程、示范工程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工作举措,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案例调研等方法对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科技支撑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合作社能够运用科技的力量为乡村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科技应用促进乡村人才的发展、通过科技培训提升乡村人才技能等振兴乡村人才的作用,并借鉴日本、韩国、美国合作社支撑乡村人才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合作社组织的科学管理、加强合作社应用科技储备与引进乡村人才、加强合作社应用科技培训与引导乡村人才等促进我国农民合作社科技支撑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益阳市资阳区始终坚持“农业为基、产业培育、乡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发展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笔者根据当地农产业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农业基础和农村特色优势提出了参考建议,并重点阐述了通过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扶持等途径,来匡助全区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三农"问题,以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和绿色产业业态作为研究对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视角,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动力源头,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系统化创新机制,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角度分别理清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和绿色产业业态发展脉络思路,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可行的创新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