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蚕茧及茧丝品质方面的试验已较多,而对现行品种的茧层及蛹体水分含量等方面尚少系统的试验,其实,蛹体含水率及蛹体无水量对正确掌握烘茧的干燥程度是个重要依据,不但对掌握适干标准有关,也直接影响着茧质及缫丝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正> 现行评定鲜茧等级的方法是先剖鲜茧,以茧层干量为标准定级,如何做到减少这笔损失,又能测定茧层干量等级,这就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一、公式推导 设W、W_1和W_2分别为50克鲜茧重量、鲜茧茧层量和鲜茧蛹蜕量,再设W_干、W_(1干)和W_(2干)分别为60克鲜茧无水干量、茧层无水干量和蛹蜕无水干量,又设W、W_1、W_2、W_干W_(1干)和W_(2干)为每粒茧的鲜茧重量、鲜茧茧层量、鲜茧蛹蜕量、无水粒茧重、无水茧层量和无水蛹蜕量,ε_1为茧层平均含水率,ε_2为蛹蜕平均含水率。  相似文献   

3.
《四川蚕业》2002,30(3):57-57
<正> 鲜茧经头冲后,茧层似已干燥,但蛹体仍含有很多水分,经过半干茧处理,可使蛹体水分通过茧层继续散发,使茧层吸收部分水分,增加二冲时的抵抗力,避免茧层过干而影响解舒,并能缩小半干茧干湿差距,有利于二冲干燥均匀,同时,分二次干燥,可以提高烘茧设备的利用率,如果蛹体水分,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发生蒸热,蛹体变黑甚  相似文献   

4.
以稀土生态农用膜为光能接受和转化物,将光能中的紫外线等转化为远红外线从而可利用太阳能烘干蚕茧。采用该方法在蚕茧适干时的温度比传统的茧灶干茧法稍低,且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茧层内的温度高低,从而影响烘茧时间的长短。由于远红外线直接穿透茧层干燥蛹体,所以不损伤茧丝品质,干茧解舒率可提高4.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5龄干量折合法,对生产上推广的11个柞蚕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的素材。春期试验中,柞蚕品种582基于全茧量和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46%±0.46%、15.08%±0.66%;柞蚕品种早418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51%±0.13%。秋期试验中,柞蚕品种8821基于蛹体质量、全茧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77%±1.32%、18.59%±1.39%;柞蚕品种多丝4号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87%±0.27%。试验结果显示,柞蚕品种间基于全茧量、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显著,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极显著,且基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3个性状间的饲料转化效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广西蚕业》1997,34(1):61-61
鲜茧经头冲后,茧层似已干燥,但蛹体仍含有很多水份,经过半干茧处理,可使蛹体水份通过茧层继续散发,使茧层吸收部分水分,增加二冲时的抵抗力,避免茧层过于而影响解舒,并能缩小半干茧干湿差距,有利于二冲干燥均匀,同时,分二次干燥,可以提高烘茧设备的利用率,如果蛹体水份,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发生蒸热,蛹体变黑甚至霉烂,造成解舒不良,影响丝质,降低缫丝的经济价值,因此,半干茧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蒸热,消灭霉烂。  相似文献   

7.
(一)用国产95型温度计测定半干茧还性期中的温度变化,根据室温,茧堆表面茧层温度,茧堆中央茧层温度,蛹体温度,蛹心温度等,摸索出一些规律。(二)半干茧堆放中达到水分平衡,堆放当时温度无变化,一昼夜后蛹心温度高于蛹体表层温度,蛹体温度高于茧堆中央茧层温度,茧堆中央茧层温度高于茧堆表面茧层温度和室内温度,说明随着水分的扩散,有机物质作相应的分解;而有机物质的分解,更促进水分的扩散。三昼夜后此种趋势减弱,五昼夜则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三)还性适当的时候,就是蛹体、茧层、堆内、堆外的湿度相一致,也即是分解,扩散,吸收达到相对平衡的时候。但此时各部温度虽大体相同,却和室温有差别,说明茧堆表面茧层的水分,仍是向室内蒸发的。(四)还性适当的高度湿润茧,暴露于室内空气中时,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渐向室内蒸发水分,茧层含水量逐渐减少,温度也就逐步提高,达到茧层中的恒定含湿量时,茧层手觉干燥,茧层温度就和室内温度相一致了。  相似文献   

8.
<正> 桑蚕鲜茧评级标准是以鲜茧茧层率定基本等级,再以上茧率、解舒(色泽、匀净度)、茧层含水率进行茧价金额升降调整,最后定价的。(一)茧层率:茧是由茧农、茧层、蛹体和蜕皮组成的,其全部重量叫全茧量。茧层量占全茧量的百分比,称作茧层率。茧层率高低是体现蚕茧经济价值大小的主要因素。茧层率从16%一21%,每相差1%为一个茧级,共分6级。超过21%每增  相似文献   

9.
预热段蚕茧感温与干燥工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 ,鲜蛹与半干蛹感温变化趋势相似 ;快速加温与中、慢速加温区间蛹体感温存在极显著差异 ;预热段加温速度以中速偏快 (1 0~ 1 2℃ /min)为宜。茧层潮湿可以使半干蛹感温滞后 2~ 6min ,并且快、中速加温区同工艺对应潮、燥茧层间 ,半干蛹感温差异水平显著。说明茧层水分一方面吸收了空气热量 ,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热能向茧内传递  相似文献   

10.
通过6种类型的蚕茧干燥温度对蛹体适干率、茧丝品质等的影响的综合调查,认为二冲突温干燥的蛹体适干率、茧丝品质优于恒温干燥,而以头冲温度适中(110℃),二冲变温(100℃→90℃)时的蛹体适干率和茧丝品质略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1.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同胞分析法估测家蚕几个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其大小因估测方法、品种及性别而不同。h_s~2以茧层率和产卵数较高;h_d~2、h_(ds)~2以茧层率和蛹体重较高。r_A雌的茧层率与全茧量、蛹体重、茧层量间为负相关,全茧量与产卵数及茧层量间、蛹体重与茧层量和产卵数间为正相关,雄的几项性状间都为正相关。r_A的通径分析表明:对于茧层率,雌主要受全茧量的负作用;雄主要受茧层量的正作用。故在选择上,雌应限制全茧量,雄选择茧层量有利。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认为 :蚕茧干燥中室内相对湿度峰值不出现在临排气前的 82℃时段 ,而是位于鲜茧进灶 10min左右的 70℃附近 ;在现行干燥设备及控湿条件下 ,等速干燥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基本符合干燥工艺要求 ,但减速干燥阶段则相差较大 ,应进行人工补湿。对茧层含水率的测定分析认为 ,预热段加温速度会对茧层含水率产生影响 ,快速加温有利于缩短杀蛹时间 ,维持较适当的茧层含水率。但生产上以中速偏快加温方式 (加温速度 1 0~ 1.2℃ /min)为宜。茧层含水率高低与灶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二者相关系数达 0 8312 ,且相对湿度 2 0 %及以上时与 10 %及以下时的茧层含水率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状况,是选择合理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以干燥理论分析了蚕茧干燥的特点,认为通常把蚕茧干燥过程看成如同一般湿润物料干燥那样,分为恒率干燥阶段和减率干燥阶段,应该是有条件的。事实上茧层几乎没有恒率干燥阶段。指出了,认为茧层在蚕茧恒率干燥阶段保持为湿球温度,而采用较高空气温度将有损于茧质。简要介绍了作者测试蚕茧茧层和蛹体温度的方法、仪器及所得的数据。试验表明,在蚕茧恒率干燥阶段,茧层温度高于湿球温度,蛹体温度几乎保持为湿球温度;在减率干燥阶段,茧层和蛹体温度均随烘率的降低而上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空气温度高于茧层温度,茧层温度高于蛹体温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茧层率高和其它性状优良的品种用作育种材料,于2015-2016年春、秋蚕期4次分别以我所保育的1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给桑、个体选择等方式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8个品种的结茧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茧层率表现优良的品种是育成高茧层率品种的优选材料,而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则是选育适应性广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两种评茧准标的内容评介桑蚕鲜茧评级标准是按照蚕茧质量评级定价的依据。现行国家部颁蚕茧评级标准有两种:第一个标准是以干壳量定基本等级,再以上茧率、解舒、茧层含水率进行升降补正;第二个标准是以鲜茧茧层率定基本等级,再以上茧率、解舒、茧层含水率进行升降  相似文献   

16.
PJ 型电脑评茧仪测量的茧重量、干壳量、茧层含水率及茧层率与A&D电子秤(日本产)调查值相比,误差分别为0.01g~0.15g、0.00g~0.18g、0.01%~0.29%和 0.00%~0.26%之间,两者无显著差异。通过比较认为,PJ 型电脑评茧仪误差较小,稳定性好,能在 5 秒左右快速、准确地同时进行干壳量、茧层含水率和茧层率三项指标的测量,是快速、准确、易操作的评茧仪器之 一 。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部分母种为材料,采用1~2龄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调查茧质成绩,并与全龄桑叶育茧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蚕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茧层率有升有降,增幅不明显。说明增幅主要来源于蛹体重量,其次为茧层量。通过茧质成绩尤其是全茧量、茧层量比较发现,小蚕人工饲料育转到大蚕期桑叶育后,生长迅速,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说明可能存在某种补偿生长,但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7,(3):1-4
文章报告了江苏省如东县2017年优食一号蚕品种连续采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的情况,全龄发育经过较菁松×皓月(正反交)略短,饲育期间未发生蚕病感染;平均盒种产茧35.4kg、平均生产1kg鲜茧耗用粉体干料3.82kg;平均1kg鲜茧700粒、蚁蚕平均结茧率81.57%、良蛹率平均93.98%;茧层平均含水率10.34%、茧层率为17.4%;上车率平均77.53%、粒茧丝长平均1187.0m、解舒率平均58.64%、茧丝纤度平均1.833 dtex。结果表明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良好。笔者认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还需探索家蚕不同发育时期适应性饲料配方和加快适应性蚕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9.
作者简述了为增加产丝量的目的而选育出来的TG蚕的性状,并指出当茧层量达到23—24%时,蚕蛾羽化后,经常不能穿破茧壳而出来。这种情形,在两亲都是茧层厚的中国品种初次交杂时,特别显著。有些近于球形茧的品种,虽然丝量不见得特别丰富,只是因为茧腔狭小,妨碍蛹体活动,也每每发生这种情形,即由于茧形异常和不能穿破茧壳。但TG蚕没有出现不正形茧,茧腔也有足够蛹体自由活  相似文献   

20.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