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桑树叶色突变体类型与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新发现的两份桑树叶色突变体为材料 ,分析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及光合色素变化。结果表明 :在无性繁殖条件下 ,黄化突变体Cty Ym的叶色变异能够在后代植株中稳定遗传 ;白化突变体Cty Wm也属于遗传性变异 ,但由于缺乏光合色素而不能长久存活 ;与对照原始材料相比 ,突变体Cty Ym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明显减少 ,仅为对照桑的 17 6 5 %~ 2 5 32 % ,这是导致叶色黄化的主要原因 ,属于缺总色素 (Ch1)类型叶色突变体 ,推测其生理机制可能与突变体的叶绿素合成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2.
桑突变体Cty-Ym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桑树叶色突变体CtyYm变异的分子机理,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从突变体和对照桑中提取并分离叶片蛋白质,获得了IEF/SDSPAGE双向电泳图谱,在CBB染色条件下,检测到比较清晰的蛋白质点184个;经PDQuest软件分析,发现两者蛋白质点的相对含量有36处存在显著差异(±2倍),尤其是突变体中蛋白质点SSP2801的相对含量仅为对照桑的258%,经胶内酶切、LCESIQTOFMS分析、肽质量和碎片离子检索分析,鉴定该蛋白组分为RuBisCO大亚基,推测突变体CtyYm叶色黄化可能与RuBisCO大亚基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桑树形态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变异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突变体是研究植物遗传变异规律的理想材料。在说明桑树形态变异类型与发生途径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桑树叶形和叶色变异的成因与突变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叶形和叶色突变体在桑树基因工程与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烘干桑树叶粉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产蛋性能一致的26周龄海兰粉壳蛋鸡9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含4种日粮。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5%和20%的桑树叶粉,试验共开展12周。结果:日粮中桑树叶粉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P<0.05);随着桑树叶添加水平的升高,蛋鸡产蛋率、采食量、蛋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随着桑树叶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鸡蛋哈夫单位显著提高(P<0.05),蛋黄和蛋壳重量显著降低(P<0.05);32周龄鸡蛋蛋黄颜色L、a、b评分显著升高(P<0.05),20%桑树叶粉组蛋黄颜色L、a、b评分最高(P<0.05)。日粮添加10%~20%桑树叶粉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了38周龄鸡蛋蛋黄颜色L、a、b评分(P<0.05),其中蛋黄颜色L和a评分随桑树叶粉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结论:日粮桑树叶粉添加水平可以达到10%,其对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无负面影响。蛋鸡日粮添加桑树叶粉可以提高产蛋高峰期鸡蛋蛋黄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专家一致赞同桑树叶 和仙人掌叶是一种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动物饲草资源。研究表明桑树叶可以代替以粮食为主的泌乳奶牛的精饲料,且效果良好精饲料用桑树叶子代替时,其产奶量并没有受太大影响。给奶山羊饲喂的王草日粮的同时饲喂一定量的桑树叶可以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6.
桑树叶质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桑树叶质鉴定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桑树叶质的定义、鉴定方法及国内外关于叶质研究的主要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家蚕品种C1(H)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卵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卵色为淡红色,成虫复眼为红色,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与红卵突变基因re互为等位基因,命名为淡红卵突变体(pale red egg,re~p-1)。红卵突变体(re)被认为是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基因的序列发生了改变,故对re~p-1突变体MFS基因的结构及表达进行分析。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的MFS基因比较,re~p-1突变体的MFS基因在第6外显子中的一段长59 bp片段被长14 bp的片段所替换,但编码蛋白质的跨膜结构未发生根本改变,而re突变体中MFS基因的结构变化对表达产物的功能有显著影响。此外,利用qRT-PCR检测MFS基因在C1(H)的卵色正常型品系、re~p-1突变体和re突变体3个家蚕品系5龄幼虫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相较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和re~p-1突变体,re突变体所有组织中MFS基因的表达量普遍偏低;相较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re~p-1突变体的后部丝腺和精巢中MFS基因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将有助于对re~p-1突变基因定位分析和卵色突变形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树叶饲料对林麝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取12头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雄性林麝[体重(8.0±0.5) kg],随机分为6组。试验采用6×6拉丁方设计,整个试验期为84 d,共分为6期,每期14 d(预试期11 d,正试期3 d),按照树叶饲料种类分为青皮藤组、桑树叶组、三角枫叶组、榆树叶组、苦楝树叶组及以上树叶等比混合的混合叶组,共6组。结果表明:(1)桑树叶组基础饲粮和树叶采食量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桑树叶组日粮采食总量显著低于混合树叶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2)日粮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Ca)、碳水化合物(CHO)、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以桑树叶组较高(P<0.05)。(3)桑树叶组沉积氮和氮利用率较高(P<0.05)。由此可见,林麝以桑树叶为粗饲料时日粮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参考相关天蚕素类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及抗菌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假说,设计了杂合肽CecA-mag的3个突变体并利用重组聚合酶链式反应定点诱变技术,使突变体得以合成,利用琼脂孔扩散法检测CecA-mag和其突变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效价.结果显示,3个突变体的抑菌活性比CecA-mag分别提高了1....  相似文献   

10.
桑树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取代部分常规饲料。利用乳酸菌对桑树叶进行发酵,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接菌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无机氮源等因素对菌种生长的影响效果,获得微生物饲料的最佳原料配方。通过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菌量9%,发酵时间60h,尿素添加量2.0%,发酵温度36℃。  相似文献   

11.
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差异蛋白质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以该突变体与正常桑的叶片为材料,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二者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与正常绿色叶相比,在桑树斑叶突变体的叶片黄化部位,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大小亚基、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质体蓝素、三磷酸腺苷(ATP)合酶等蛋白质组分的表达量显著减少,而磷酸甘油酸激酶、Rubisco活化酶、核苷二磷酸激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激蛋白、18 kD蛋白A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蛋白组分显示上调表达。依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桑树斑叶突变体Cty-Sm的突变类型与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青方法制备桑叶茶的品质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桑叶茶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将采摘的新鲜桑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和滚筒加热的方法进行杀青处理,测试不同杀青方法加工后成品桑叶茶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保健品质。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加工桑叶茶的外形色泽、汤色、叶底等感官品质较好,总浸出率、总黄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2种杀青方法加工的桑叶茶,且对水浸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多酚含量3项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香气和滋味欠佳。综合各项测试结果认为,微波杀青能较好保持桑叶茶的营养保健品质和感官品质,可考虑优化微波杀青工艺参数改善桑叶茶的香气和滋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产叶量影响的初步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 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可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和春叶产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同时影响桑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干旱及旱后复水对桑树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揭示其对干旱的适应性及复水后的修复机制,以秋雨桑(Morus alba‘Qiuyu')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探究了桑树叶片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26.7%时,叶片含水量显著降低,萎蔫下垂,卷曲度、叶基角增大;桑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等主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近于0,而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升高。初始荧光、过剩光能、失活PSⅡ反应中心的热耗散量子产额、维持类囊体膜两侧质子梯度和叶黄素循环的比例、荧光量子产额和热耗散的量子产额值均升高,而最大荧光、电子传递效率和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量子产额下降;复水后,叶片长势指标、主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值迅速恢复。这表明干旱下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由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限制,PSⅡ反应中心部分失活,叶片通过增加叶黄素循环,荧光量子产额和热耗散来消耗过剩光能。且复水后,桑树叶片光合机构具有完善的调节修复机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复干旱胁迫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广西桑树品种老化和桑园产量低产等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选育出超高产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并研究出配套技术,该品种具有投产快、稳产高产、叶质优良等优点。至2012年,这两个品种在广西已经种植184.8万亩,占广西桑园面积的73.35%,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64%。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测产试验,两个品种的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218.33kg,亩桑平均养蚕4.35张,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农民的桑园管理水平,对广西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α-蔗糖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桑叶中提取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作为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的功能。为了解明桑叶DNJ对α-蔗糖酶的作用机制,应用酶抑制动力学分析桑叶DNJ(纯度95%)对α-蔗糖酶的抑制特性。通过建立的α-蔗糖酶酶促反应体系表明,在α-蔗糖酶质量浓度≤500μg/mL、反应时间8min以内时,反应体系呈现良好的线性趋势;抑制活性检测表明,桑叶DNJ对α-蔗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5.67mg/mL;依据酶抑制动力学曲线特征推断桑叶DNJ对α-蔗糖酶具有明显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Ki为6.73mg/mL。  相似文献   

17.
桑叶抗焦虑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焦虑动物模型研究桑叶抗焦虑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0.375 mL)、地西泮对照组(0.0023 g/kg)、桑叶组(4.5 g/kg)、真空处理桑叶组(4.5 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4 d后,依次采用自主活动仪、明暗箱、高架十字迷宫考察药物对小鼠的行为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行为学实验后小鼠脑神经递质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真空处理桑叶组可显著增加小鼠在明箱停留时间(P〈0.05),并显著提高小鼠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OT%)(P〈0.05)。小鼠脑内神经递质检测显示,真空处理桑叶组、桑叶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浓度(P〈0.05),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浓度也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桑叶具有抗焦虑作用,且其物质基础可能为γ-氨基丁酸(GABA)。  相似文献   

18.
桑叶天然染料的萃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寻求桑叶多用途开发的路径 ,采用正交实验法及单因子实验法 ,研究了对桑叶染液有效萃取的影响因子 ,并对萃取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发现桑叶的水萃取液和盐酸萃取液的光吸收曲线相似。桑叶天然染料萃取的最大影响因子是萃取剂的种类 ,NaOH是有效的萃取剂 ,最佳浓度为 2 0 % ,其萃取液的色浓、光密度值大。 3种萃取液的光稳定性和抗还原性能均较好 ,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保存几天 ,其中H2 O和HCl萃取液的抗氧化性能较弱 ,而NaOH萃取液的稳定性则较好。一次萃取一定量的桑叶染液可供给几天染色用 ,如此可减少提取桑叶染液的次数 ,节约时间、劳力及能耗 ,有利于桑叶染料实用化开发。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59份野生桑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以及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液-质联用(LC-MS)仪分离纯化桑叶粗提物中的DNJ,并对其抑制蔗糖酶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期望筛选出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物开发的药用桑资源,以及为解析桑叶粗提物和纯化的桑叶DNJ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机制提供线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中的DNJ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自开远地区的岩桑桑叶中DNJ的质量分数高达0.791 1%,是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野生桑资源;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的体外抑制率差异显著,但抑制活性的大小与样品中的DNJ含量不成正比,推测桑叶中除含有DNJ外还含有具有明显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多种DNJ类似物;从野生桑桑叶粗提物中分离纯化的DNJ对淀粉酶无明显抑制活性,但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对蔗糖酶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多元化开发利用桑叶蛋白质资源,将桑叶粉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桑叶蛋白。以桑叶蛋白得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桑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后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桑叶蛋白得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最优条件为桑叶粉质量浓度2.64mg/mL、装液量105 mL、蔗糖质量浓度22 mg/mL、发酵时间45.1 h。在此优化条件下,桑叶蛋白得率的预测值为16.43%,验证值为16.29%,试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建立的桑叶蛋白得率与主要发酵条件因子的数学回归模型可靠。体外消化试验表明,该方法制备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体外消化率比发酵前提高了4.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