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的种植年限对土壤硝酸盐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寿光日光温室土壤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并且种植年限在1~6年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含量逐渐增加,在0~60 cm土层的空间分布是从上到下含量逐渐降低,表层积聚严重。日光温室土壤速效N、P、K含量变化受施肥量影响很大,也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提高,从而导致40~60 cm土壤速效N、P、K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年限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超过一定年限(5年)时,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栽培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尚未达到一级菜田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年限对渭北地区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种植年限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洛川县不同园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3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样品,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对不同土层果园土壤紧实度、容重、pH、有机质和碳酸钙等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20 cm以下土层紧实度和容重均超过了限制根系生长的标准,黏粒在剖面上发生向下移动的趋势。果园土壤pH和HCO~-_3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显著高于20 cm以下土层,而CaCO_3在30 cm以下土层含量偏高。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大于20 a以上果园紧实度和容重增加,造成黏粒在土壤深层(40~60 cm)的淋溶淀积,土壤pH、CaCO_3和HCO~-_3均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趋势。果园土壤发生了深层紧实化、CaCO_3退化现象以及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不同蔬菜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水溶性钙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土壤中水溶性钙含量的因子。旨在为日光温室土壤钙素的合理调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蔬菜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0-40cm土层中水溶性钙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露地土壤(p〈0.05)。目光温室土壤中水溶性钙含量的变异与土壤中NO3-N含量、盐分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宁夏灌区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养分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宁夏灌区温室的分布状况,按照不同年限分别采集了不同层次的温室土壤,分析了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温室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1~9a)的延长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但养分种类、土壤深度随种植年限的不同而增长幅度不同.方差分析表明,温室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年限间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温室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的二次拟合曲线及其求解结果来看,不同土层深度(0~15cm,15~30cm,30~60cm)的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达最高时的种植年限不同,多数集中在7~9a之间。  相似文献   

5.
选取陕北延安市子长县具有代表性的设施农业土壤,以不同建棚年限(1、3、6、11a)的设施农业土壤为试验材料,分别取0~10cm、10~20cm和20~40cm的分层土样,以大田土壤作为对照,对其基本养分含量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栽培年限、不同土壤层次设施农业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和富集规律,对设施农业土壤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设施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都表现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都是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含量逐渐降低。并且0~20cm的含量和增加幅度都要高于20~40cm。随着设施土壤种植年限的增加和逐年肥水的施入,全氮、碱解氮含量也逐渐富集。设施农业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高于对照。(2)硝态氮和铵态氮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含量逐渐升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含量逐渐降低。相同地方和相同种植时间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相比较,硝态氮要高于铵态氮含量。(3)设施农业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由于大多设施作物属于浅根性作物,逐年施肥大多集中在0~20cm,因此,0~20cm的含量要高于20~40cm的含量。在0~11a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磷素含量逐渐呈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磷素养分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衡水市侯刘马村不同种植年限的桃园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了1年龄、 3年龄、 5年龄、 7年龄桃园0~10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有逐渐降低趋势,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脲酶、磷酸酶以及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20~10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受种植年限影响不大。7年龄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多数酶活性出现下降趋势,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枣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分析枣园种植年限对土壤营养元素变化的影响趋势,探明枣园退化关键原因,为枣园退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研究3年、5年、7年种植年限枣园,按照枣树冠幅内、外一周各取0~20 cm和20~40 cm各4个土样混合,分析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全氮、盐分、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3年、5年、7年果园冠幅内外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量元素(效硼、铜、铁、锰、锌)和土壤速效钾随着种植年限而降低;冠幅内土壤0~20 cm土壤速效氮、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冠幅外土壤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由于新疆南部地区果园普遍不施微肥以及不施或少施钾肥,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树根系及作物吸收消耗了土壤有效硼、铜、铁、锰、锌和钾元素,使得土壤微量及钾肥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果树和大田作物根系分布的差异性以及大田作物间耕作效应,使得冠幅内外在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性;果树根系较深,对冠幅外土壤深层养分吸收消耗较多,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在施肥过程中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造成土壤养分消耗降低,使得果园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8.
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省寿光蔬菜大棚土壤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年限不同层次的大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的拟合曲线及其求解结果来看,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达到最高时的种植年限不同,多数集中在8~11 a。  相似文献   

9.
对施秉县太子参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进行分析,发现0~20与20~40cm土层重金属元素含量不同,Cr、Cd和Pb元素在太子参连作10a的土壤中含量最高,并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在各种植方式下,上下2层土壤Cr、Cd和Pb含量变化不大;在轮作方式下,土壤中Cu、As、Hg、Mo和Mn等含量均高于同一土层在其他种植方式下的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0~20cm土层,太子参在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下,除Zn、Mo和Mn 3种元素外,其他各元素的平均值均低于连作3、6和10a的土壤。连作6a和连作10a土壤中的Cd、Cu和Zn含量远高于连作1a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单因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但连作6和10a种植区的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下,太子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远小于0.7,属于安全、清洁水平,土壤环境质量为1级,符合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的土壤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旨在摸清目前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特征 ,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保持温室土壤环境优化和蔬菜高产优质。对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取样研究表明 :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磷、钾含量分别为 18.4 6g·kg-1、5 9.38和178.1mg·kg-1,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而微量元素含量除硼外均处于高水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日光温室土壤养分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75和 0 .6 90 ;速效磷、有效锌含量与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2 3和 0 .5 2 8。经过一茬长季节果菜的种植 ,0~ 2 0cm土层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钾、有效铁、锰、铜含量均有极显著提高 ,增加幅度分别为4 5 .6 %、2 2 .5 %、5 6 .9%、75 .4 %、10 5 .1%、10 2 .5 %、14 9.1%和 31.4 %。它们在 2 0~ 4 0cm土层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2 5 .9%、4 7.9%、76 .6 %、90 .5 %、139.3%、174 .3%、178.8%和 6 1.4 % ,比 0~ 2 0cm土层的增加幅度大。但 0~ 2 0cm土层有效硼却比种植前显著减少了 36 .2 %。  相似文献   

11.
天津宁河地区设施土壤盐分特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宁河不同地区不同年限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特性进行了多点取样及综合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土壤全盐含量有表聚现象,且均高于大田;1~2年设施土壤含盐量高,与其他处理之间显著差异,是新建棚室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盐与EC值在0~20cm土层呈线性正相关,R2=0.9296。土壤硝酸盐随着种植年限延长逐渐累积。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pH值呈降低趋势,随着土壤深度增加,pH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以种植6年左右的大棚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由田间栽培改为设施栽培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B/F比值先增加后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由田间栽培改为大棚蔬菜保护地后,设施栽培初期,土壤生态环境较好,种植6~8年以后,土壤盐分累积、养分富集和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种草对桃园土壤物理性状、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桃园中种植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牧草对果园土壤物理性质、果树生长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桃园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在盛夏季高温季节,种植牧草使0~5 cm土层温度降低8.0~12.3℃,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0.83%~20.62%,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同时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但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降低。种植紫花苜蓿明显促进了桃树新枝生长,而种植菊苣对桃树新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桃园生草有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桃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作用,但改良效果和作用程度在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上海市松江区“浦南”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该地区设施菜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除Cd含量超标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各重金属含量因种植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种植第3年出现峰值。较之露地种植,研究区设施菜地各剖面中Cu,Pb,Cd,Cr,As含量均较高,5种重金属中,除Cd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富集在0~20 cm土层中,而Cd主要富集在40~60 cm土层中,因此应重视Cd在土壤剖面的富集及迁移。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单项指数Pi为Cd>Cu>Pb>Cr>As,Pb、Cr、As仍处于清洁水平,随着种植年限增加,Cu含量处于尚清洁水平,而研究区土壤已经受到Cd污染,并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污染风险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菜田土壤肥力、盐渍化及酸碱度的影响,采集西安市8个涉农区县露地、大棚和日光温室全部菜田共422个样本0~20 cm土样进行了土壤养分及盐分和p H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棚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露地和大棚蔬菜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大棚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大棚和日光温室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总的来看,随种植年限增长,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养分富集十分明显,这与设施蔬菜化肥投入过高有关,必须控制设施蔬菜化肥用量,从而避免肥料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盐分均无显著变化,但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是露地蔬菜的2.2~2.3倍,土壤电导率是露地的2.0~3.3倍,说明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和盐分累积十分明显,对蔬菜生产形成潜在不良影响,应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加以防控。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p H值均无显著变化,两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露地与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及无机氮含量变化特征,给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米林县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1 a、4 a和6 a)和相邻露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露地和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0~20 cm表层)和(0~70cm剖面)土壤无机氮浓度及pH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浓度表现为,1 a大棚4 a大棚6 a大棚露地;铵态氮浓度表现为,6 a大棚4 a大棚露地1 a大棚;pH值分布为,1 a大棚露地4 a大棚6 a大棚。随着剖面土壤层次的加深,大棚土壤硝态氮及矿化氮浓度呈降低趋势,露地土壤硝态氮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露地土壤铵态氮及矿化氮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露地相比,大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及pH值具有更大的垂直空间变异性。土壤pH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露地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蔬菜大棚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大棚土壤pH值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露地土壤pH值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林芝区域大棚生产过程中,表层土壤酸化现象加重,且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积累,故在生产管理中宜适当减少氮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18.
种植不同牧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对渭北苹果生草园和清耕园土壤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生草平均降低0~40 cm土壤容重6.5,增加田间持水量7.19,显著地增加o~20 cm土壤有机质,禾本科牧草每年增加0.1,豆科牧草增加0.15.同时,生草降低了0~40 cm土层全N、全P、全K含量,牧草、苹果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应在生产中加强对牧草的施肥管理,但生草能提高该土层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有利于苹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禾本科牧草活化有机P的能力强于豆科,而豆科牧草提高水解N强于禾本科.在渭北苹果园生草中开展不同种类牧草混作和轮作有利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年限大棚土壤盐分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明杨凌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演变特性。[方法]以露天菜地为对照,运用相关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杨凌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性。[结果]大棚土壤中水溶性总盐含量与电导率(EC)比露地蔬菜土壤明显增高,且随栽培年限的延长总盐含量与EC值逐渐升高,水溶性总盐与EC值在0-10cm土层呈线性正相关,R2=0.9106。对不同棚龄土壤总盐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F=16.977>F0.01=5.06,3、5年大棚土壤含盐量与其他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3年大棚土壤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0-40cm土层,大棚土壤pH值随土壤层次加深而增高。8大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分别占总盐的24.42%和21.46%。大棚土壤盐渍化趋势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越来越明显。[结论]确定了杨凌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演变规律,为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壤障碍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理化分析、微生物培养方法及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和PCR\|DGGE手段分析了瑞安市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多样性和遗传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探讨长期大棚设施栽培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大棚蔬菜地土壤全盐量及pH显著升高,土壤有机质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群落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土壤中总细菌的遗传功能多样性未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氨氧化细菌(AOB)优势种群发生了显著改变,且多样性从丰富变为较单一;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受施肥、植被及土壤pH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当大棚种植年限足够长时其多样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