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以农业产业布局特色化,提升农村区域竞争力,以农业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仪征市月塘镇赵桥村为例,对村域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农村的新型管理模式、特色产业结构、农民生活环境变化情况以及农产品效益低下、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提出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投入、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村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仪征市月塘镇赵桥村为例,对村域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农村的新型管理模式、特色产业结构、农民生活环境变化情况以及农产品效益低下、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提出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投入、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村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分析乡村产业发展发现,农户对未来扩大农业投资的意愿不强,农产品现代化销售方式较为欠缺,乡村产业和农户分化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奠定基础,但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动力不足问题仍是制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难点。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河北省475户农户和234名村干部的微观调研数据,重点从农村位置、设施、农产品交易和加工等外在客观条件分析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发现,交通便利程度、村水利设施和冷库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适度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广西鹿寨县"三农"工作上新台阶,总结该县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针对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层干部队伍担当不足和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等主要问题,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蓬勃兴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中以商洛的农业特色产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商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着力发挥政府的服务性职能,加大资金投入;科学选择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等对策,以期有效促进商洛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陈小波 《甘肃农业》2008,(11):73-74
礼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有29个乡镇,568个村,2607个村民小组,10.6万户,51.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2万人。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作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关键性措施来抓,发展扶持了礼县果农协会、礼县果业经营协会、礼县利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农产品的数量问题基本解决,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二是农业发展由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追求效益最大化;三是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投入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四是农业经营形式由单纯的原料型生产逐步转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  相似文献   

9.
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优质农产品的大量涌入,这个问题将变得日益尖锐.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当前农产品结构性相对过剩的特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寻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政带来农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院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当如何更好的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助力的问题理当深入探讨。本文结合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为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传递助力;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为农业研发、应用新技术助力三方面提出农业院校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政带来农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院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当如何更好的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助力的问题理当深入探讨。本文结合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为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传递助力;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为农业研发、应用新技术助力三方面提出农业院校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需要先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问题。粤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推动力量不足、农村产业融合主体能力良莠不齐、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开发不完善及数字化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应从加大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力度、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培育壮大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掘粤西地区特色产业品牌、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进粤西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只有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介绍了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果业创新的布局路径、畜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渔业创新的主要举措,分析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瓶颈、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不够充分、适应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要求的现代基础设施比较薄弱3个问题。提出了突出项目带动,培育富民产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培育地方特色品牌6个建议,以期促进当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泗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基地建设水平仍然较低、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缓慢等现存问题,提出了做好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健全农业特色产业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支撑水平、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泗县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台儿庄区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采取强化农业生产基础、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注重多产业融合、狠抓项目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措施,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同时存在精品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模不大、农业项目资金统筹不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农业品牌产品较少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突出优势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6.
针对菏泽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观念更新慢、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资金投入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小城镇规划布局落后等问题,提出了解放思想、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工业园区、全方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科学规划小城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转变政府职能等相应对策,以加快菏泽市镇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平湖市不断强化种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构筑"1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大力推进蔬菜(芦笋)、食用菌、花卉水果、西甜瓜、水产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互联网农业,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本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我国农业已进入了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并呈现出阶段性、地区性、季节性相对过剩的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附加值,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从根本上缓解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国家和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增快,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农业种植,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村环境恶化、生产模式粗发、违法占用耕地、农产品市场调控力不足与生产积极性下降等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要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建立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甘谷县坚持从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农产品产销对接3个方面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甘谷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壮大甘谷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