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榆中县在海拔1 800 m以下、年均气温7~9 ℃、无霜期大于130 d、≥0 ℃的活动积温3 200 ℃以上,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大棚西瓜采收后复种花椰菜栽培技术示范.目前已示范推广130 hm2,前茬西瓜产量达3.75万~4.50万kg/hm2,产值6.0万~7.0万元/hm2,后茬花椰菜产量达3.0万kg/hm2,产值2.7万~3.6万元/hm2,合计产值为8.7万~10.6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达里湖浮游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里湖(达里诺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东经116°26′~45′,北纬43°13′~23′,海拔1226~1228m。是一个碳酸盐型半咸水湖泊。面积约238km2(35.7万亩)。平均水深6.7m,最大水深13.0m。湖水的主要来源是:贡格尔河、沙里河、亮子河、耗来河4条河流,此外,还有地下水补给。在达里湖的东南部有岗更诺尔(牤牛泡子),面积0.21万hm2,由沙里河与达里湖沟通;西北部有鲤鱼泡子,面积0.02万hm2,经耗来河与达里湖  相似文献   

3.
高台县在境内海拔1 300~1 400m之间,无霜期149d,年均气温7.60~8℃,≥0℃,活动积温3 568℃以上的川区,连片示范种植塑料大棚春提早番茄复种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创出了高产高效新典型,前茬番茄平均产量达到12~15万kg/hm2,产值为10.80~13.50万元/hm2,后茬大白菜产量16.50~19.50万kg/hm2,产值1.65~1.95万元/hm2,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靖远县境内海拔1 300~3 017 m,年降水量239 mm,年平均气温9.9 ℃,最低气温-19.1 ℃,最高气温39.5 ℃,≥10 ℃有效积温3 244 ℃,全年日照时数2 691 h,无霜期165 d.全县按自然条件分为沿黄灌区、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山区三大类.全县总耕地面积7.53万hm2,其中水浇地3.24万hm2.春小麦年均播种面积1.65万hm2,平均产量为3 324.2 kg/hm2.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现将靖远县春小麦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 基本概况 黄羊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东南面,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14亿m3,距武威市区约30km,灌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海拔高程1600~1920m,自然纵坡1/70~1/200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180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98mm。灌区耕地面积1.98万hm2,设计灌溉面积1.6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42万hm2。  相似文献   

6.
庄浪县油用向日葵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庄浪县地处北纬35°03′23″~35°28′26″,海拔1 400~2 857 m,年均降水量547.8 mm,年均气温7.9℃,无霜期142 d,≥10℃活动积温2 208.8~2 903.7℃,属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耕地面积6.1万hm2,年均农作物播种面积7.1万hm2。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影响及人们种植观念的改变,油用  相似文献   

7.
全膜胡萝卜复种大葱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海拔1730~3670 m,年平均气温7.0℃,全年日照平均为2437.9 h,平均无霜期146 d,川区无霜期在113~177 d,全年降水量在370~565 mm。近年来,随着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临洮县新店镇、太石镇、洮阳镇、八里铺镇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总结出了全地膜覆盖胡萝卜收获后复栽大葱的高效栽培技术,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 hm2,胡萝卜平均产量52.5~105.0 t/hm2,产值6.3万~16.7万元/hm2;大葱平均产量52500 kg/hm2,产值10.5万元/hm2,总产值为16.8万~27.2万元/hm2。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沈家河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0.27万hm2,由于灌区配套不完善,历年最大灌溉面积0.22万hm2,而且已配套渠道年久老化失修,截至目前,实灌面积仅约0.1万hm2,灌区效益低下。所以,对沈家河库井灌区进行全面节水改造配套,可是首先要考虑的是供水量是否满足需水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二阴区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套种蚕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榆中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属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面积7.07万hm2,山旱地5.1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2.8%.全县海拔1 430~3 670 m,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左右,蒸发量高达1 450 mm,无霜期90~120 d,年均气温6.7℃,≥10℃的有效积温1 400~3 000 ℃,属典型的一年一熟区.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农药使用现状与安全用药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洵 《贵州农业科学》2002,30(Z1):63-6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27mm,年均温15.8℃,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及病虫草害的滋生繁殖危害.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25.3万hm2,果树种植4.93万hm2.常年各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80万hm2次,施用农药防治64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10~12万t.化学农药防治对农业生产持续稳产、高产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