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西氏鲍是日本优良养殖品种西氏鲍(厦门大学鲍遗传育种团队引进)和本土皱纹盘鲍杂交而来的品种,杂交受精率达到70%以上,养殖成活率比皱纹盘鲍提高20%,生长速度较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日,福建省水技总站对渔业“五新”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其中平潭县水技站承担的“日本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技术推广”项目达到任务书规定指标,顺利通过验收。平潭县水技站承担的“Et本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技术推广”项目,经随机取样、计数,试验组每片附苗  相似文献   

3.
西盘鲍     
正育种单位:厦门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3年引自日本长崎县的西氏鲍群体经4代群体选育获得的西氏鲍长崎选育系为母本,以经4代群体选育获得的皱纹盘鲍晋江选育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西盘鲍。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与日本西氏鲍杂交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齐鲁渔业》2006,23(9):50-51
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西氏鲍,与我国北方产皱纹盘鲍进行了杂交育苗试验,使杂交鲍苗越冬后成活率提高,生长快,抗病力强,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状和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5.
西盘鲍     
正西盘鲍(品种登记号:GS-02-008-2014)是由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获得的杂交种。西氏鲍从日本长崎县引进,以经4代群体选育后构建的群体为母本,皱纹盘鲍从我国辽宁省大连市引进,以经4代群体选育后构建的群体为父本。优良品质高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西盘鲍贝壳中等大,坚实,椭圆形,螺旋部小,体螺层大,壳顶略微突起,壳面左侧有一列呼吸孔,前面3~5个为开口,其余皆闭合。壳面呈红褐色或青  相似文献   

6.
曾莉婷  骆轩  柯才焕  游伟伟 《水产学报》2023,47(1):019618-019618
绿盘鲍和西盘鲍作为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在生长和耐高温性能上表现出显著优势,已在产业上广泛推广养殖,但其营养品质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以这两个鲍新品种以及西氏鲍、皱纹盘鲍和绿鲍为对象,对其营养成分与质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绿盘鲍的肥满度为(0.76±0.14) g/cm3,相较于其母本提高了35.71%,相较于其父本提高了72.73%;足肌的粗蛋白含量为62.26%±6.62%,相较于其母本提高了9.83%,相较于其父本提高了14.26%,因此在肥满度和粗蛋白含量方面,绿盘鲍具有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5种鲍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为皱纹盘鲍>绿盘鲍>西盘鲍>绿鲍>西氏鲍,可见杂交种的脂肪酸营养具有中亲杂种优势。在质构指标上,西氏鲍的弹性和脆度最高,绿鲍脆度最低,杂交种各项质构指标都未表现出杂种优势。熵权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皱纹盘鲍营养品质最优,绿盘鲍和绿鲍在风味上优于西氏鲍与西盘鲍。本研究结果将为未来鲍的品质育种及产品精深加工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世界重要经济鲍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旭光 《齐鲁渔业》1998,15(4):20-22
对分布世界各地的22种鲍皱纹盘鲍,杂色鲍,盘鲍,大鲍,西氏鲍,耳鲍,黑唇鲍,绿唇鲍,罗氏鲍,黑足鲍,黄足鲍,白足鲍,红鲍,绿鲍,桃红鲍,白鲍,线鲍,黑鲍,平鲍,瘤鲍,米氏鲍,堪察加鲍的形态,生态,生理等生物学特征及其经济价值,引进情况作简明介绍,为养鲍业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近十多年来,随着北鲍南移规模化养殖试验的成功,皱纹盘鲍养殖已是我省海水养殖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伴随着皱纹盘鲍养殖面积与产量的急剧增加,其种质不断退化,不耐高温的性状也不断显现,导致近几年来病害不断增多,经常在高温季节大面积爆发病害、死鲍等现象,已严重威胁了我省鲍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西氏鲍是日本、韩国鲍鱼产业的主要经济种类,属于温水性品种,较皱纹盘鲍耐高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盘鲍、皱纹盘鲍、两者的杂交子一代(F1)及本地多年养殖的杂交鲍的DNA进行RAPD分析,探讨鲍种质演变遗传学现象。结果表明杂种子一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并不对等,更偏向皱纹盘鲍:本地鲍的多态位比例最低,表明本地杂交鲍在遗传上发生了种质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皱纹盘鲍、西氏鲍、绿鲍和杂色鲍等4种鲍的核型特征,实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比较定位了上述4种鲍的45S rDNA位点。皱纹盘鲍中约83%的中期细胞均检出2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13号和16号染色体的长臂端部。西氏鲍中约7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端部、14号和17号染色体长臂端部。绿鲍中约8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4号、6号和8号染色体长臂的端部。杂色鲍中约6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 DNA,位点,分别位于3号、4号和12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此外,4种鲍均有少数中期相的45S rDNA位点数高于众数,这提示,除了明确的45S rDNA位点外,4种鲍可能均有若干个不稳定的45S rDNA位点。实验结果丰富了鲍细胞遗传学研究资料,同时为鲍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渔业科技产业》2005,(2):39-39
近日,农业部发布第485号公告,公布了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二次会议审定的7个水产养殖新品种:豫选黄河鲤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品系),“大连1号”杂交鲍、“荣福”海带、“东方2号”杂交海带为适宜推广的杂交新品种,鳄龟、苏氏圆腹鱼芒和池蝶蚌为适宜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品种。其中,豫选黄河鲤、“大连1号”杂交鲍、鳄龟、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鲍与皱纹盘鲍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大鲍,与我国产皱纹盘鲍进行了杂交育苗试验,在540m^2鲍育苗池中,1999年6月常温采苗至当年11月份,培育出平均壳长17.9mm的皱纹盘鲍雌与日本大鲍雄的杂交鲍苗180余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300余粒/m^2。这些杂交鲍苗,经过1年多的室内饲育,至2000年11月平均个体壳长达37mm,最大个体壳长达45mm,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状和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黑鲍是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的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与我国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杂交所产生的新品种。黑鲍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好等杂交优势,它的选育成功促进了我省鲍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我省黑鲍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大产业,是沿海渔民发家致富的生财之道。现将黑鲍人工苗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交F1(DD×DF、DD×FD)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文对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回交后代的生长、存活差异及相应的优势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效果、准确评价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05,26(4):44-44
日前,农业部发布第485号公告.公布了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二次会议审定的7个水产养殖新品种:豫选黄河鲤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品系),“大连1号”杂交鲍、“荣福”海带、“东方2号”杂交海带为适宜推广的杂交新品种,鳄龟、苏氏圆腹鱼芒和池蝶蚌为适宜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品种。其中。豫选黄河鲤、“大连1号”杂交鲍、鳄龟、苏氏圆腹鱼芒、池蝶蚌5个品种应严格控制在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杂种优势的角度对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子一代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杂交鲍子一代(F1)活体重比皱纹盘鲍增加36.87%,软体部干重增加33.21%,总干重增加29.20%,其它性状也显著优于皱纹盘鲍。杂交鲍F1的壳长、壳宽、活体重、软体部干重和总干重等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4%~44.51%,其中软体部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壳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且杂交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皱纹盘鲍。杂交鲍子一代的变异有助于定向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盘鲍引进养殖与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6年从日本长崎引进盘鲍,在平潭与连江黄岐半岛进行了生活,生长与育苗养殖试验,表明该种鲍适于福建沿海的水温特点,比本地的杂色鲍生长快;比北方引进的皱纹盘鲍与台湾的九孔具有更强的适温能力,当前已用自育的第二代做亲鲍,培育出大量苗种,并与皱纹盘鲍杂交所育的大量苗种为本省提供一优良的鲍的养殖新种。  相似文献   

18.
国内     
《水产科技》2005,(2):43-43
“大连1号”杂交鲍,养殖业的新品种;浙江虾苗跨越技术壁垒 首次成功出口日本,茂名三高良种繁殖基地通过了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资格初审,湛江: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通过省级鉴定。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连江是南方地区最早开展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的地方。1989年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将日本盘鲍与大连的皱纹盘鲍进行人工育苗并获得成功,杂交鲍现比较明显的杂交优势,尤其是对高温的适应性优于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成功后,杂交鲍养殖成效突显,以福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鲍鱼养殖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连江。"这是中国鲍鱼行业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显示着连江在全国鲍鱼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福建连江县是全国鲍鱼重点养殖区,也被誉为"中国鲍鱼之乡",这里拥有全国三成左右的鲍鱼产量。多年来连江鲍鱼主养的品种为皱纹盘鲍杂交鲍(以下称杂交鲍),但这些年随着杂交鲍近亲繁殖情况严重,品系混乱,导致种质退化,其性状已大不如前,同时成活率低也是杂交鲍的一大问题。近年来厦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