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继兰 《新农村》2013,(1):35-35
1.亲鳅选择 人工繁殖亲鳅要求2—4龄,雌体长10—15厘米,重15~30克;雄体长8—12厘米,重10~15克。要求体型端正、体质健壮,体色鲜亮,体表粘液正常,性情活泼,无明显外伤,雌雄比例以1:2为宜。  相似文献   

2.
杨保国 《新农村》2005,(10):20-20
1.亲鳅选择 泥鳅自然产卵在每年的4~8月,水温达到20~25℃左右时为产卵盛期。繁殖用的亲鳅要选择2龄以上、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泥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体重20克以上、腹部膨大和胸鳍宽而前端圆的个体;雄泥鳅应选取胸鳍狭窄而前端较尖的个体。  相似文献   

3.
4.
文章介绍了泥鳅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分析了相关注意问题,从而为广西保护和开发利用泥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赵林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139-139,156
本文对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泥鳅是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小型底栖经济鱼类。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稻田中都能养殖,是农村家庭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7.
李冬 《农家科技》2006,(12):28-28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优良经济鱼类品种。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成技术介绍如下。1.人工繁殖。①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型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  相似文献   

8.
一、技术简介泥鳅是我国特种水产鱼类之一,它不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随着特种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泥鳅养殖业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泥鳅养殖技术简单易行,养殖泥鳅具有管理方便、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好、资金回笼快等特点。可以在池塘、水泥池、水槽(木箱)、稻田(莲田)、流水沟中养殖,是适合广大农民朋友养殖的好品种。二、操作要点所选用的鳅苗无病无伤,经过2%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方可放养。1.池塘养殖。饲养面积一般在100-150平…  相似文献   

9.
朱定贵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139-140
该文阐述了亲鳅的繁殖、苗种培育以及成鳅的稻田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泥鳅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该研究选择体重15 g/尾以上的亲鳅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催产亲鱼400组,可获卵近122万粒,平均产卵量3 050粒/尾,繁殖水花73.85万尾,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0.5%、75.2%。同时,归纳了繁殖技术关键点,对人工繁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我镇农民在塑料大棚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价格高时上市,差价一般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我地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鳅是分布广、数量多的杂食性淡水食用鱼,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有较高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态特性、食性、生长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全面介绍了泥鳅亲鱼的选育、人工催产以及苗种培育技术,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团头鲂原是长江流域野生的草食性鱼类,其肉味鲜美,抗病力和适应性都比草鱼强,生长速度也不慢,我县近几年才引进开始养殖.生产实践已证明,团头鲂在水库、池塘、湖泊都可以正常生长,可以作为草食性鱼类不足的补充,且容易捕捞,在池塘养殖的情况下,可就地进行人工繁殖.笔者把这两年来的实践总结一下,贡献给广大农民朋友,望能从中学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贵州山区规模化生产台湾泥鳅种苗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6年采用人工催产技术对规格为17~19尾/kg和12~14尾/kg的雌亲鳅505.5kg进行了人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繁育台湾泥鳅种苗4批共840万尾,平均受精率70.25%,孵化率73%,种苗成活57%;2016年繁育种苗5批共1 640万尾,平均受精率93.40%,孵化率96.8%,种苗成活70%;2年共繁育泥鳅种苗2 480万尾,实现种苗销售产值224万元,利润89.6万元。在一定的亲鳅标准(8~10尾/kg)、科学合理的孵化设施(一槽一系统)以及育苗池(单池面积1 200~1 300m~2,池深1.4~1.5m,水位保持1.2~1.3m)条件下,贵州山区能较好地对台湾泥鳅种苗进行规模化人工繁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宋维光 《吉林农业》2002,(11):35-35
泥鳅,也叫鰌、鰼,属鱼纲、鳅科,分布较广,南北方都有,人工养殖也逐渐增多。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欢迎,现已成为市场上畅销的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18.
泥鳅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选择人工培育鳅苗(3~5 cm)和天然鳅苗(5~8 cm)放养在666.67~2 000.00 m~2的池塘中养殖。放养前清塘消毒、苗种消毒、做好防逃措施,放养后投喂膨化颗粒料、调节水质、定期预防病害、做好日常管理及捕捞等工作。历时100~120 d养殖,10月鳅苗达到10~15 cm。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黄山地区泥鳅养殖成本,针对黄山地区冬季温度低的实际,采用温室大棚水泥池进行台湾泥鳅繁育试验,成功在冬季培育出水花苗。  相似文献   

20.
<正>泥鳅肉质细嫩、清香鲜美、营养价值高,还药用。从1995年至今,泥鳅数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但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