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林 《果树学报》2012,(5):872-876
【目的】果实韧皮部胞间连丝分布特点决定韧皮部同化物卸载途径类型,为了解‘富有’柿果实膨大期韧皮部胞间连丝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膨大期果实韧皮部做超微结构研究,统计不同类型细胞界面上胞间连丝发生频率。【结果】结果表明,柿果实维管束没有维管束鞘,直接与果肉细胞连接,韧皮部由筛管分子、伴胞和维管薄壁细胞构成,筛管-伴胞界面、伴胞-维管薄壁细胞界面、维管薄壁细胞-维管薄壁细胞界面以及维管薄壁细胞-果肉细胞界面上都存在胞间连丝,伴胞-维管薄壁细胞界面上的胞间连丝发生频率约为维管薄壁细胞-果肉细胞界面上的一半。【结论】据此认为,‘富有’柿果实韧皮部伴胞与维管薄壁细胞界面上分布有中等数量的胞间连丝,显示韧皮部卸载途径为共质体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樱桃叶单宁积累的特征,用组织化学和超微技术对幼叶与成熟叶中的单宁积累及分布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樱桃幼叶和成熟叶均积累单宁,积累单宁的细胞类型有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维管薄壁细胞。叶发育阶段不同,单宁分布模式略有差异:在各种组织尚未完成分化的幼叶中,维管组织、表皮以及两者之间的支持组织积累较多单宁,将来分化为叶肉组织的细胞积累单宁较少。在成熟叶中,叶肉细胞积累单宁较多,而维管组织和表皮只积累少量单宁。单宁在液泡中积累,被限制在液泡内,不向细胞质中扩散,从而不会影响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功能。归纳起来,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均积累单宁,但单宁分布模式随叶片发育状态而发生微小变化,樱桃叶具有以单宁为基础的防御紫外线伤害和病原菌侵染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揭示枣果实维管束的解剖结构特征,为枣果实糖分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北制干品种—木枣为研究对象,利用离体染色、石蜡制片和电镜技术系统观察了枣果实维管束分布、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枣果实维管束属外韧型无限维管束,根据分布位置将其归为核内维管束、内果皮维管束和中果皮维管束三类。果实维管束由果柄中12条维管束发育而来,中心2条发育为核内维管束,其余10条主维管束发育为内果皮和中果皮维管束。核内和内果皮维管束为果核的硬化和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中果皮维管束为果肉组织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各维管束韧皮部发达,增强了有机物质运输的效率。【结论】枣果实维管束有三类分布形态,不同类型的维管束(形态差异)为枣果实不同部位提供水分和有机营养。韧皮部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与内含物的变化可能与韧皮部卸载方式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4.
龙眼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扫描、石蜡切片、半薄切片显微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等方法, 研究了龙眼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龙眼花蜜腺位于雌、雄蕊与花瓣、花萼之间的花托上, 呈边缘凹陷的扁平盘状。成熟蜜腺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只具韧皮部的维管组织构成, 为典型的结构蜜腺。蜜腺表面密被单细胞的表皮毛, 具多个气孔。表皮细胞外具角质层, 多数细胞内含颗粒状酚类物质。泌蜜组织由大小两类细胞组成, 小细胞中细胞质浓, 大细胞中含酚类物质。维管组织较为发达。雌、雄花蜜腺是在花的各部分分化后, 开始从花托表面分化。在蜜腺发育过程中, 液泡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预示着液泡可能参与了蜜汁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泌蜜组织中的大型特化细胞所含的酚类物质在泌蜜过程中存在着分解现象, 因而其除形成蜜腺自身的保护机制外, 也可能作为蜜汁的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翠冠’梨果锈形成过程,为阐明‘翠冠’梨果锈形成机制和研制果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光学、体式、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翠冠’梨果锈形态与发生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花后49~56 d,果实进入快速生长期,果肉细胞体积增大,向外扩张,而表皮、亚表皮以及近果皮多层细胞不能同步增大,导致角质膜断裂,表皮、亚表皮细胞先胞壁加厚,然后扭曲变形、破裂、死亡。单宁细胞下3~5层细长形薄壁细胞,在果锈形成过程中,细胞壁也急剧加厚,但不再破裂,而是形成保护层,起到次生保护作用。【结论】‘翠冠’梨果锈主要是破碎的角质膜、木质化加厚的表皮和亚表皮细胞及果点上易剥落的物质。果锈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花后49~56 d。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和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法,研究了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离区细胞以及钙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区的分离开始于皮层与维管束周围小细胞,先在这两个区域出现少量不连续的胞间空隙,并逐渐在维管组织区形成连续的断裂面,此后断裂面向中央的髓部组织延伸,先是维管组织的分离,然后是最中间的髓部以及最外侧表皮组织。钙分布研究发现脱落发生之前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质膜及液泡中。脱落发生后,钙颗粒主要分布在退化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皮层,维管束以及髓部细胞在整个脱落过程中钙分布以及钙形态明显不同,这可能是造成离区各组织在脱落中有不同分离程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黑穗醋栗二次萌芽过程中超微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全面揭示黑穗醋栗二次萌芽的内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穗醋栗易二次萌芽品种‘亚德’和不易二次萌芽品种‘巴基拉’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用30mg·L~(-1)GA_3和50 mg·L~(-1)ABA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芽内细胞超微结构。【结果】GA_3处理促进2品种二次萌芽加快,使细胞内质壁分离现象消失,胞间连丝、内质网提前分化,淀粉粒加速分解,线粒体更加活跃,分散的小液泡最终形成中心大液泡,且液泡中电子致密物质分解;ABA处理抑制2品种的二次萌芽,使细胞保持质壁分离状态,抑制胞间连丝出现,线粒体、内质网、淀粉粒分化均晚于同时期GA_3处理,ABA抑制了‘巴基拉’液泡中电子致密物质分解。【结论】黑穗醋栗二次萌芽本质是细胞破除休眠的过程。外源GA_3处理加速黑穗醋栗解除休眠,而外源ABA则是促进休眠,2者作用相反。GA_3和ABA影响黑穗醋栗二次萌芽最主要的差异在于细胞内是否存在质壁分离、胞间连丝是否分化和电子致密物质是否分解。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反应了二次萌芽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黑穗醋栗二次萌芽过程中超微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全面揭示黑穗醋栗二次萌芽的内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穗醋栗易二次萌芽品种‘亚德’和不易二次萌芽品种‘巴基拉’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用30mg·L^(-1)GA_3和50 mg·L^(-1)ABA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芽内细胞超微结构。【结果】GA_3处理促进2品种二次萌芽加快,使细胞内质壁分离现象消失,胞间连丝、内质网提前分化,淀粉粒加速分解,线粒体更加活跃,分散的小液泡最终形成中心大液泡,且液泡中电子致密物质分解;ABA处理抑制2品种的二次萌芽,使细胞保持质壁分离状态,抑制胞间连丝出现,线粒体、内质网、淀粉粒分化均晚于同时期GA_3处理,ABA抑制了‘巴基拉’液泡中电子致密物质分解。【结论】黑穗醋栗二次萌芽本质是细胞破除休眠的过程。外源GA_3处理加速黑穗醋栗解除休眠,而外源ABA则是促进休眠,2者作用相反。GA_3和ABA影响黑穗醋栗二次萌芽最主要的差异在于细胞内是否存在质壁分离、胞间连丝是否分化和电子致密物质是否分解。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反应了二次萌芽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番茄叶片有无产生胞质脂滴的能力,胞质脂滴发生是否与叶片发育有关,哪些类型细胞产生胞质脂滴以及胞质脂滴在细胞内什么场所降解等问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番茄叶片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番茄幼叶和成熟叶均不含胞质脂滴,而衰老叶含胞质脂滴,显示胞质脂滴是衰老叶的细胞生物学特征。衰老叶表皮细胞、维管薄壁细胞和叶肉细胞等3种主要类型细胞均有产生胞质脂滴的能力,而其他细胞如筛管分子不含胞质脂滴。胞质脂滴在液泡内降解,或在液泡外通过与小泡密切接触从而在接触面上降解。  相似文献   

10.
水芹营养器官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芹的根、茎、叶营养器官做了解剖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根中的通气组织发达,幼根中的木质部为二原型,老根中的为三原型。水芹有地上茎和地下茎2种:地上茎为实心,表皮下的机械组织发达,呈束状分布;基本组织细胞中具有较多的叶绿体,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呈一圈排列,其木质部在内侧,韧皮部在外侧。地下茎为管状,中心的基本组织降解为空腔,维管束散生呈一圈排列在基本组织中。叶片上表皮下只有一层栅栏组织,3~5层海绵组织,其中散生着维管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发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明不同发育时期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花芽的冷敏感性差异,【方法】以发生在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的极端低温作为低温处理的条件,研究了低温对‘妃子笑’与‘糯米糍’2个品种的"白点"(一级侧花序原基)和初生花序(花序轴伸长的一级侧花序,长1~2 cm)2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花芽表面茸毛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温使花芽的H2O2含量升高,相对电导率增大,无论是低温期间还是温度回升后,‘妃子笑’"白点"的相对电导率低而且变化幅度小。受冷害的初生花序的茸毛较杂乱,表面有裂痕和碎片,但‘糯米糍’的裂痕和碎片相对较多。受冷害的"白点"茸毛排列较初生花序有序,表面也有裂痕,但‘糯米糍’的"白点"表面裂痕较多。而未受冷害的花芽茸毛致密而有条理,没有裂痕。2个品种受害细胞的细胞壁变得模糊,液泡膜出现破损,细胞质渗漏到液泡中,而没有受害的初生花序或"白点"上的细胞壁、液泡膜清晰。【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花序比"白点"对低温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徐呈祥  刘友良  於丙军  甘习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61-1666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盐胁迫下芦荟(Aloe vera L.)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酶(ATPase)分布特性及外源硅(Si)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情况下,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液泡膜ATPase活性明显强于质膜ATPase,在细胞壁初生纹孔场观察到很强的ATPase活性。NaCl 100 mmol·L-1处理30 d,浇灌的营养液中不加可溶性Si,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液泡膜、质膜和初生纹孔场ATPase活性显著减弱,浇灌的营养液中加Si 2.0 mmol·L-1处理,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ase活性则显著增强,尤其是在液泡膜和初生纹孔场。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ase活性的差异性反映着芦荟叶生理状态和功能的差异性,可溶性Si调节或增强盐胁迫下芦荟ATPase活性是Si缓解芦荟盐胁迫伤害效应的重要细胞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梨叶片中9种多酚类物质的UPLC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光电二极管阵列(PDA)技术检测梨叶片多酚类物质的方法。【方法】以成熟梨叶片为材料,优化色谱分离条件(流动相、检测波长和浓度梯度),并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流动相:0.5%甲酸(A)和乙腈(B);浓度梯度洗脱条件:0~1 min,0~5%B;1~6 min,5%~17%B;6~10 min,17%~25%B;10~11 min,25%~100%B;11~14 min,100%B;14~15 min,100%~0 B;15~20 min,0 B;检测波长:280 nm、325 nm和350 nm。利用该方法同时将9种多酚标准物质分离。多酚类物质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 4以上,回收率均在83.39%~94.31%,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77%。【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度高,适合梨叶片中9种多酚类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茉莉幼苗ATP 酶活性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与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金为  王湘平 《园艺学报》2001,28(6):544-550
 采用磷酸铅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 电镜下观察两个抗冷力显著不同的茉莉品种幼苗ATP 酶活性在细胞中超微结构定位及其经冷胁迫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寒力强的双瓣茉莉品种比抗寒力弱的单瓣品种在低温胁迫下超微结构和ATP 酶活性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茉莉幼苗叶肉组织ATP 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液泡膜、叶绿体片层、线粒体脊和胞间连丝等部位, 小叶脉维管束的ATP 酶主要分布在筛管和伴胞。  相似文献   

15.
以银杏苗木根生垂乳为试材,通过树脂半薄切片技术观察分泌腔的发生发育过程,运用组织化学方法初步研究分泌腔分泌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银杏苗根生垂乳中,分泌腔主要分布在皮层中,由一层分泌细胞围绕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腔道和2 ~ 3层鞘细胞构成,分泌腔直径平均为566.7 μm。分泌腔由原始细胞团细胞裂溶生而形成,原始细胞团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随分泌腔发育,原始细胞团中央细胞胞间层膨胀、溶解,形成胞间隙,胞间隙扩大到一定程度,中央细胞开始溶解。分泌腔随中央细胞不断溶解而扩大直至分泌细胞停止溶解,分泌腔成熟。根生垂乳顶端皮层及不定芽分生组织中有大量发育程度不同的分泌腔。根生垂乳原始细胞团具有较强的嗜锇性,核蛋白丰富,但淀粉粒较少。中央细胞溶解阶段,分泌细胞及空腔中均有嗜锇物质,空腔中还有大量蛋白质类物质及少量较小的淀粉粒。分泌腔成熟后,分泌腔中基本无蛋白质及淀粉粒,但分泌细胞与鞘细胞均呈现较强的嗜锇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园艺》2019,(23):33-34
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具周皮,初生木质部脊数为4,有较多晶体;茎肉质,无次生结构,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表皮外侧有单细胞毛,基本组织中存在油细胞类异细胞;叶较肥厚,上表皮具角质层而无气孔器,下表皮分布有不等型气孔器但无明显角质层,叶肉由近轴面贮水组织层和远轴面同化组织层组成。根具周皮、晶体,茎肉质具大量薄壁细胞,叶具角质层和贮水组织层等特征可能与其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甜瓜果实发育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甜瓜外果皮包括表皮、气孔器和表皮毛,在幼果生长过程中,外表皮细胞主要进行垂周分裂,以适应果实体积的增大,随着果实的逐步发育,表皮细胞间隙逐渐填充一些含有木质素成分的物质,并在表皮细胞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中果皮分为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上中果皮包括薄壁细胞和横向伸长细胞,下中果皮则主要包括海绵组织和其中的维管束。幼果期,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各部分细胞大小及形态无明显差异。随着果实的发育,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细胞体积不断增大,中果皮细胞径向直径呈现出梯度变化,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下中果皮大部分细胞高度分散,细胞壁破裂,细胞互相融合。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成分快速溶解,果实软化成熟。  相似文献   

18.
鸭梨、黄金梨果实结构与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耐贮性强的鸭梨和不耐贮的黄金梨为试材,分别研究了果实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鸭梨果实表面角质层厚,且深入表皮细胞间隙,表皮细胞较厚,排列紧密,表皮下有4~5层含有大量被染成紫红色的单宁类物质;黄金梨角质层薄,表皮细胞少,不连续,甚至没有表皮细胞,表皮下细胞含单宁物质较少,有的几乎没有。此外,鸭梨近果皮果肉中石细胞多、石细胞团大;黄金梨近果皮果肉中石细胞少、石细胞团小。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巴山榧树幼苗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了巴山榧树根、茎、叶的解剖结构,以期为巴山榧树的深入研究与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年生巴山榧树幼苗根的结构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内无髓部和树脂道;次生韧皮部中无石细胞。茎的结构由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初生木质部和髓组成;木质部中无树脂道,有少量木薄壁组织细胞;木射线单列。叶片结构由上下表皮、叶肉组织和叶脉组成;表皮细胞壁显著增厚,具角质层;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下表皮气孔带区域具有分叉的角质钉;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中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维管束1条,在维管束的远轴面内生树脂道1个,泌脂细胞2~3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果实采后贮藏5个月果皮组织结构变化。【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果窖、冷库、冰箱、冰柜贮藏条件下存放5个月,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析果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果皮组织结构由蜡质层、角质层、表皮细胞、亚表皮细胞构成,‘新梨七号’较‘库尔勒香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大,蜡质层厚,表现耐贮藏;‘新梨七号’亚表皮有2~3层细胞,‘库尔勒香梨’亚表皮有3~4层细胞,‘库尔勒香梨’果皮厚度显著大于‘新梨七号’。不同贮藏方式贮藏5个月后‘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果实的角质层、蜡质层、果皮厚度和表皮细胞、亚表皮层大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室内贮藏‘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的果皮蜡质层、角质层增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皮细胞横径和亚表皮细胞横径显著变薄。室内、果窖和低温贮藏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新梨七号’蜡质层、角质层、果皮厚度均小于‘库尔勒香梨’。【结论】不同贮藏方式下,‘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的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蜡质层、角质层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变化显著;‘新梨七号’耐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