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后季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试验中摸索出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新技术,既解决了后季稻人工栽插费工、费力,高温天气插秧者容易烂手烂脚的问题,又能培育出长秧龄秧苗,解决了长期以来后季稻只能种植早中熟粳稻品种的问题,从而提高后季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后季稻能否安全齐穗,直接关系到稳产高产,发展双三制的问题.今年早稻成熟推迟了3—5天,后季稻育秧期间气温较常年偏低1℃以上,因此特别要注意防止翘穗.现将近两年关于后季稻安全齐穗问题的研究结果,作如下简要介绍,以供生产上参考.一、后季稻不同品种的安全齐穗期后季稻品种不同,各品种的耐寒力也有显著差别,其安全齐穗期的指标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后季稻生产中季节性强、常规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塑盘育苗和旱育秧技术有机嫁接,经1996~1998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沿江稻区塑盘旱育大苗抛植后季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发出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后季稻塑盘旱育35~40d秧龄的壮秧培育技术,研究出亩产500kg以上的群体结构及其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并对此进行了示范应用,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绿肥-玉米-后季稻”、“冬闲-玉米-后季稻”、“大麦-玉米-后季稻”、“小麦-单季稻”4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研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绿肥-玉米-报季稻”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推广“绿肥-玉米-后季稻”粮、饲、肥相结合的复种方式,将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且对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整个生育期间始终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Y两优9918再生稻机械化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辰溪县2016年引进Y两优9918进行再生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示范面积7公顷,经测产,每667平方米头季稻产量674.6公斤、再生稻产量245.1公斤。1.播种育秧Y两优9918是杂交中稻品种,要确保头季稻在8月15日前能成熟收割,再生稻能在9月中旬。但辰溪县春播育秧期间寒潮频发,温度偏低,易发生烂种烂秧现象,宜采用塑料大棚硬盘育秧。浸种催芽后,于3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生产的高粱占我国产量的50%。自推广杂交种后,出现了大面积的粉种烂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晚种等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1987和1993年分别用石蜡切片法对杂交中稻汕优63休眠芽幼穗分化发育的进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了它与头季稻生长发育和收获的关系,以及它发育成熟的天数和积温。结果表明,汕优63休眠芽伸长与幼穗分化发育开始于头季稻齐穗后7-10天。营养生产与生殖生长并进,穗发育由上而下开始分化。头季稻成熟期,休眠芽穗发育进程最高为雌蕊形成期,以倒3芽为最快;稳分化进程最低为第一苞分化期,以倒5芽为多。各节芽分化至齐穗期需38-45天,积温943.9-1050.2℃。芽长度的变化与穗分化进程无明显相关性。从芽穗发育进程规律来看,头季稻齐穗后15天为促芽肥最佳施期。头季稻成熟期适时收割确保再生稻安全结实。  相似文献   

9.
苏南地区后季稻旱育抛栽技术的研究陆建飞,卞新民,章熙谷,陈渭民,方钊海(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225009)(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丹阳市延陵镇政府)近几年研究表明:与现行的麦(油)稻种植方式相比,玉米—后季稻多熟制在苏南地区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  相似文献   

10.
沿江高沙土地区"玉米、稻"种植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水稻是沿江高沙土地区经济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早春玉米接茬后季稻种植模式自上世纪70年代就在本地广泛应用,因气候环境因素,早春玉米低温难齐苗、后季稻低温翘穗等问题成为“玉米、稻”广泛推广的瓶颈。近年来,我们通过,采用玉米塑盘育苗技术、地膜覆盖增温栽培、水稻稀播矮化育壮秧、高产平衡配套施肥等新技术,合理安排玉米、水稻生育期,实现了玉米、水稻单产双千斤,年单产比麦稻二熟增产粮食168.0kg,每亩年收入增加291.20元,  相似文献   

11.
“壮秧早发苗,秧好半熟稻”。壮秧储藏的养分多(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与氮素),栽插后发根多,分蘖快,早生分蘖穗头大,成熟早,有利于后季稻早栽。 近年来,我省推行了小苗带土移栽,对确保面积、栽足苗数、早发早熟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强调了密播足苗带土好栽,忽视了培育壮秧的要求,注意了早播早栽,忽视了烂芽死苗,三熟制早稻育秧中,既有播种量偏多秧苗素质不好的问题,也有超秧龄“带胎下田”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总结各地先进经验,对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哈密地区棉花播种后常受倒春寒影响,造成严重的烂种现象,一般年份烂种率15~30%,严重年份烂种率高达60%左右,导致缺苗断垄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为解决棉花烂种,我们选择美国康普顿有限公司生产的卫福种衣剂和当地常用种衣剂共三种,进行了预防棉花烂种效果的比较试验,取得了理想结果。 一、试点基本情况 试验共设两个点,第—试点地区汽运司农场,土质沙壤,偏碱,肥力中下等,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在苏州地区几种主要类型土壤上按统一的试验设计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15个三熟制前季稻氮肥用量和用法的试验.前季稻收获后,继续在原试验区以后季稻进行试验.处理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芽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赤霉素在头季稻齐穗后、头季稻收割后各个不同时期喷施和在再生稻始穗期不同时段喷施,研究其促芽促苗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赤霉素都有一定的促芽促苗效果和增产效果。以头季稻齐穗后30 d喷施、头季稻割后5 d喷施和再生苗抽穗10%~50%时喷施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中芽肥对杂交中稻两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疑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旱,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6.
内源激素ABA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酶联免疫(ELISA)等方法分析了汕优63头季稻抽穗至收获期植株各节位和再生芽内源激素ABA含量,头季稻后期POD(Peroxidase)活力以及施N对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抽穗至抽穗20天,株体内ABA含量逐渐升高,POD活力和茎杆干重逐渐下降,穗部迅速增重;抽穗20天后,头季稻及芽中ABA含量骤降,POD活力和茎杆干重略有回升,穗部增重减缓,再生芽开始萌发,死芽主要发生有萌发后的生长过程中。后期施N改变了稻体内源激素ABA含量及POD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促进了再生芽生长并提高其成苗率。  相似文献   

17.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早,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8.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早,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甘薯保种形式发生了变化,主要向小型化发展。由于普通小地窖内的甘薯容易坏烂(正常年份一般坏烂率50%左右),因此解决甘薯贮藏期间坏烂问题已成为迫切之需。1982年,我县刘集乡凌场村建造成的甘薯愈合地窖,使坏烂率控制在5%左右,现已在全县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这是适合于农村一家一户使用的山芋保种地窖。  相似文献   

20.
水稻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后18d体内营养元素含量与再生力的相关性较弱;头季稻收割时体内N和P含量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K,Mg及Fe,Mn,Cu,B等元素含量与再生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头季稻收割前12d左右施1次促芽肥和头季稻收割后5d左右施1次保芽肥是必要的,P肥1次性作底肥施用,K肥可采用头季稻所需头季施,再生稻所需再生季施的方法;在头季稻生育后期应尽量避免施用Mg及Fe,Mn,Cu,B,Zn等微量元素肥料,以免影响水稻再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