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4个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低氮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单株干重、氮积累量、地上部氮分配比例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下降;根冠比、根系氮分配比例、氮素生理效率、可溶性糖、MDA、脯氨酸和POD等均显著升高,根系干重在各氮水平下差异不明显。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株高、叶面积、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冠比、氮积累量、地上部氮分配比例、根系氮分配比例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MDA变化幅度低于不耐低氮品种,而氮素生理效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POD变化幅度则大于不耐低氮品种。与不耐低氮品种相比,耐低氮品种通过保持地上部氮分配比例,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大叶面积来维持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通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有机渗透物质含量和较强的POD活性来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了其对低氮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增强枳实生苗耐盐性的作用,以期为盐渍土条件下提高柑橘生长提供依据。在正常水分和盐胁迫(100 mmol /L NaCl)下,研究接种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盆栽枳实生苗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枳的株高、叶片数、总鲜重、二级和三级侧根数、根系总长、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接种AMF还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以及枳根系和叶片的蔗糖含量。此外,盐胁迫下接种AMF显著抑制了叶片MDA和H2O2以及根系H2O2和O2?-的积累,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根系和叶片Cu/Zn-SOD、Mn-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根系Fe-SOD活性。本研究表明盐胁迫下接种AMF的植株维持了更高的植物生长、根系发育、光合色素、蔗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因而具有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施磷对越冬期高羊茅生长、养分吸收及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给华中地区冷季型草坪草养分护理提供依据,在武汉布置试验研究磷肥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s Schreb.)越冬期生长、养分吸收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肥基础上增施磷肥(P2O55~25 g/m2)显著促进草坪草生长和品质改善,与对照相比,各施磷处理越冬期分蘖数、株高、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均有显著地提高;显著提高草坪草地上部氮、磷、钾含量,促进养分吸收;叶片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磷肥施用而显著下降,明显降低低温对高羊茅的伤害程度;磷肥的适宜用量范围为10~15 g/m2,过低或过高用量磷肥均会对草坪草生长、质量及抗寒性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孝良  赫英姿  贾姝  于挺红  于艳 《北方蚕业》2022,43(1):28-31,35
以根刈5 a生蒙古栎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早烘病发生过程中叶片及根部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蒙古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叶片发病严重度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叶片中的丙二醛(MDA)浓度随着早烘病叶片发病严重度的增长而增加,根系活力随着早烘病病情指数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结缕草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纬度来源结缕草(Zoysia Willd)对低温的响应,本研究以两份结缕草种质LT-40(高纬度)和LT-22(低纬度)为材料,分析了适温(30℃/25℃)、亚适温(18℃/12℃)、冷害(8℃/2℃)和冻害(2℃/-4℃)4种温度对叶片电导率(Electrolyte leakage,EL)、叶绿素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片脂肪酸含量及不饱和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EL增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且在LT-22中变化更大;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升高,且在LT-40中表现更为显著;低温下叶片中棕榈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硬脂酸含量只在LT-40叶片中显著下降,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在LT-40叶片中显著低于对照,而亚麻酸含量在LT-40叶片中却显著高于对照,不饱和指数在LT-40叶片中显著高于对照。高纬度来源的结缕草在低温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较好的质膜稳定性,因而其耐寒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选取6个紫花苜蓿品种,将其种植在2个生长培养箱内,2个培养箱温度(白天/黑暗)分别设置为25/20℃和35/30℃,测定其产量、株高、叶部特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紫花苜蓿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产量降低54%;单叶片叶面积缩小至常温的1/4,但叶片厚度增加了54%。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高温是生产中紫花苜蓿夏季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紫花苜蓿对高温非常敏感,但会通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化来适应高温的胁迫。  相似文献   

7.
以柑橘苗为试材,分别对未接种植株、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的植株外施5nmol/L硝酸钙和醋酸钙,比较了三种处理下植株茎粗、株高、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根系、叶片中钙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接种丛植菌根真菌促进植株的生长,其根系和叶片中钙元素和氮元素含量均比未接种的植株的高;施用硝酸钙的植株根系和叶片中钙、氮元素含量比施用醋酸钙的植株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镉(Cd)污染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黑麦草(Lolium porenne L.)生长、根系活力、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降低了黑麦草的根系活力和根系生长,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接种Glomus mosseae的黑麦草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达50%~70%,同没有接种Glomus mosseae的黑麦草相比较,镉污染条件下黑麦草的根系活力增强,叶片的叶绿素增加,叶片膜质的过氧化程度减轻.镉污染条件下,Glomus mosseae侵染后的黑麦草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提高了黑麦草的生物生长量.因此,接种Glomus mosseae改善了黑麦草耐镉的生长特性,而且增强了耐镉的生理功能,降低了镉对黑麦草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SiNPs纳米材料对草莓生长和高温逆境的影响,本试验以‘宁玉’草莓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20 mg/L、100 mg/L)SiNPs后(清水为对照)分别在常温(昼夜温度25 ℃/20 ℃)、高温(昼夜温度35 ℃/30 ℃)下生长,检测各处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mg/L SiNPs提高了草莓叶片数目和光合特性,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高温下提高了POD和CAT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高温来临前叶面喷施20 mg/L SiNPs可缓解高温对草莓造成的危害,提高草莓植株抗热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及地上部植株鲜、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矮必施对多年生黑麦草株高、叶长及地上部植株鲜、干质量的抑制作用显著,但浓度过高会对草坪造成较大损伤。因此,建议选用浓度为200 mg·L-1的多效唑和375 mg·L-1的矮必施作为多年生黑麦草的化学修剪药剂。  相似文献   

11.
肇东苜蓿对高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生伤害,使其生长缓慢,易生病害,以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zhaodong)为材料,研究在0℃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高温时间的延长,肇东苜蓿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Fv/Fo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温下生理指标的改变,可为高温地区肇东苜蓿栽培管理和抗热苜蓿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来植物空心莲子草入侵人工草坪中种群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来入侵植物不仅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对农田生态系统、渔业生产和景观等造成一定的危害,有些外来入侵植物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不同栽培年限人工麦冬草坪的取样调查,分析了外来植物空心莲子草种群部分特征在不同入侵阶段中的变化趋势。发现随着入侵时间的延伸,空心莲子草种群密度、个体分枝数量、盖度和植物量都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与空心莲子草本身的生物学特征有关,也与人为活动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人为活动为空心莲子草的扩散创造了一定条件,因此,在人工铲除空心莲子草时特别应避免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该植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麦冬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兼备保健和治疗作用.为了探究麦冬能否应用在宠物食品中,本试验以不同浓度的麦冬水提物(3.91~8000μg/mL)为受试药物,从细胞的形态、增殖、凋亡及周期4个方面对猫肾细胞(F81)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麦冬水提物没有抑制F81的增殖,且在3.91~62.5μg/mL的浓...  相似文献   

14.
张琛  李昌宁  姚拓  何礼  陈鑫  张澜  席博爱 《草地学报》2022,30(11):3009-3017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非生物胁迫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作用效果,本试验以不同浓度(0,50,100,150mg·L-1)四环素胁迫下多花黑麦草为研究材料,探讨四环素胁迫下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MI)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菌剂(MI)能够增加四环素胁迫下多花黑麦草幼苗根长芽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改善根尖细胞数量及形态,改善根系性状,增加抗氧化酶(SOD,POD及CAT)活性,降低细胞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因此,添加复合微生物强化了多花黑麦草对四环素的降解作用,菌剂对四环素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四环素胁迫造成的细胞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菌剂的添加提高了多花黑麦草的抗四环素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引种花卉紫串扦插苗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种植物紫串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高温胁迫环境下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其目的是探明紫串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机制。结果显示,高温胁迫对紫串的形态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胁迫温度升高或胁迫时间延长,紫串受害指数均逐渐增大,持续高温胁迫可导致紫串植株萎蔫甚至死亡,解除胁迫后多数植株能够进行自我恢复;高温胁迫过程中紫串的大多数生理指标均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随着胁迫温度升高或胁迫时间延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减少,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基本呈现微增-剧增-微减的趋势,SOD活性持续缓慢升高,CAT活性先缓慢上升而后急剧下降;35℃和40℃高温胁迫对紫串扦插苗生长影响较小,受害指数和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45℃高温胁迫1~2 d后紫串会产生一定的热伤害,但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进行恢复,45℃高温胁迫3 d后只有45%的植株可通过自身调节继续存活,55%植株萎蔫甚至死亡;高温环境下紫串扦插苗受害指数与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SOD和CAT等生理指标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紫串的耐热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Gannong No.5’)品种为实验材料,设置两种施加方式(叶施、根施)和六个外源甜菜碱浓度(0,10,20,30,40和50 mmol·L-1)处理苜蓿幼苗,在低温(4℃)胁迫7 d后测定其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探究外源甜菜碱缓解苜蓿低温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叶施和根施外源甜菜碱均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下苜蓿幼苗苗长、根长、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增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减少叶片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同时,外源甜菜碱还可以促进低温胁迫下苜蓿幼苗内源甜菜碱的积累和甜菜碱脱氢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能力,进而提高苜蓿对低温胁迫的抗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叶施30 mmol·L-1和根施40 mmol·L-1的外源甜菜碱对缓解苜蓿幼苗低温胁迫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18个高羊茅品种的耐热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盆栽法,观测了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18个品种(系)在38℃/28℃(昼/夜)高温胁迫下的形态指标主要观测其植株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测定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总含量、丙二醛累积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5项生理指标,并综合评价了18个高羊茅品种(系)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呈递减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可将高羊茅的18个不同品种(系)大致聚为3个耐热级别:1级(相对耐热):高羊茅新品系98-1;2级(中等耐热):高羊茅98-5、新星、猎狗、野马、贝克、野狼和交战;3级(相对敏感):高羊茅Relf、原始群体、家园、春风、王朝、爱瑞、德米尼、91-82、98-2以及凌志。  相似文献   

18.
陌上菅水淹后叶生理指标及地上部分营养成分恢复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上菅脱离水淹后随时间推移对叶的部分生理指标和地上部分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与对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没顶水淹后陌上菅的恢复状况。结果表明,1)叶的MDA、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在恢复的前4个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约1个月后恢复到对照水平。2)叶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恢复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降低,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的趋势。3)粗纤维含量、SOD和POD酶活性在整个恢复过程中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4)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随时间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仍然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5)地上部分的含水量在恢复的前4个阶段显著低于对照,但随着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约40 d后恢复到对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后陌上菅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虉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丽丽  张蕴薇  陈新  李永祥  张新全 《草业科学》2011,28(12):2136-2142
采用0(CK)、50、100、150、200和250 mmol/L 6个NaCl浓度梯度,对6份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材料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个阶段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种子的发芽率、鲜质量、苗高、根长、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化指标的测定,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低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这2个阶段的影响较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率、根长、鲜质量、苗长、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6份虉草材料在种子发芽和幼苗生理变化上均表现出不同的耐盐能力,Zxy06p 2449、Zxy06p 1904耐盐能力较强,其次为Zxy06p 2380、Zxy06p 2633,Zxy06p 2262和Zxy06p 1916的耐盐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