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元亨疗马集》脾胃证治论述张挨双(山西省山阴农场一分场038400)《元亨疗马集》的作者非常重视脾胃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如在生理方面记载:“脾灌四旁”“胃潮百脉”“脾与胃通连血脉并合阴阳一处行”;病理上也将二者相提并论,如“脾冷者,脾胃冷也”,“胃寒者...  相似文献   

2.
脾胃学说在中兽医脏腑学说极其重要,向为祖国医学所重视。有关脾胃的论述,《内经》、《难经》、《金匮》、《伤寒》等书皆有记述。到了南宋,医家李东垣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李氏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人民劳役沉重,饥饱失调,所以脾胃损伤之证尤多。他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创性的理论,继《内外伤辨惑论》之后,又写成了著名的《脾胃论》,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循“内经”与李氏学说,运用于临床,体察其效验,增进甚广,现略述于下: 1 脾胃学说的生理 脾胃在动物体有着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脾胃皆属土,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属阳土,喜柔润而恶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内经》谓:“脾胃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有着共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化生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脏器。所以有“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之称。此外,脾尚有主肌肉、四肢、统血等功能。   东垣遵《难经》元气之说,而谓脾胃与元气之关系甚为密切,气为维持生命之本,因元气从脾而生,因此他倡导“养生当实元气,欲实元气,当调脾胃”。李氏这一理论,深得后世拥护。如叶天士提出:“内伤必取法东垣”;张景岳说:“动物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主形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之壮,……”他指出了先天以肾为主,后天以脾为主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孙溥泉  孙健慧 《养猪》2011,(6):66-66
猪脾为猪科动物猪的脾脏,别名联贴(《纲目》)、草鞋底(《随意居饮食谱》)。猪脾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本草图经》)。宋徽宗时官方编篡的《圣济总录》记载:猪脾“治脾胃气弱”。明代医家刘天和编写的《保寿堂经验方》认为猪脾“治脾积痞块”。  相似文献   

4.
一、脾胃学说概况祖国医学的“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有关对疾病辩证施治的重要学说。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把脾胃归属于五行中的“土”,认为“土”为万物之母,是生发万物的根本。《内经》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友,五味出焉。”、“安谷者昌,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古人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明确认识。脾主运化(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所以说脾胃是  相似文献   

5.
《脾胃论》云 :“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即脾胃是正气之源 ,这就决定了治病必须重视脾胃。从家畜脾胃病的辨证来看 ,不外乎分别辨属于虚寒、实热、气滞和血瘀四种类型。余集十六年反刍兽和马属动物脾胃 2 14 6例之经验 ,就这几种类型家畜脾胃病辨  相似文献   

6.
<正>1中兽医对犊牛腹泻的辩证《景岳全书·泄泻》篇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主要病因在于湿邪内盛及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主升清,若脾气虚弱而不能升清,浊气亦不得下降,则上不得精气之滋养而见头目眩晕  相似文献   

7.
家畜脾胃病在兽医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其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弱,常因饮食、寒湿等伤及脾胃,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以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张仲景“虚则太阳,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疏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治脾疗喘案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说一大支柱。它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是血气津液之源。脾是身之本,为五脏之母;胃为腑,若胃不和,则脾不磨。所以脾胃正,则五脏受荫;脾胃伤,则百病丛生。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胃主受纳,熟化水谷。脾胃分工协作,相辅相成,以造化营养,运滋全身。故善治者,注重调理脾胃。多年来,中兽医引用此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疗效甚为满意。如肺部  相似文献   

9.
脾胃是动物有机体生理活动的枢纽,对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作用。脾主运,胃主纳,所化生的气血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脾胃一旦失职,不仅谷气不生,还会使进入胃内的食物停滞,影响气机运行,还可导致脾胃病或继发其它脏腑的疾病,故有“脾胃一伤,五乱互作”,或“百病皆由脾胃衰面生”之说。中兽医治疗学上记载“脾磨能消化五谷,输草谷之精微,以  相似文献   

10.
<正>拉稀症是家畜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从中医学角度辩证分析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因风寒内侵导致寒、湿伤脾,引起脾胃运化无力,体内升清降浊功能受阻,水湿困扰脾胃引起,根据症状采用"通灵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耕牛拉稀症主要是由于耕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因风寒内侵导致寒、湿伤脾,引起脾胃运化无力,体内升清降浊功能受阻,水湿困扰脾胃,因而拉糊状便,时有血液混杂。若不及时治疗,患畜逐渐消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0,(4)
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防御外邪入侵需要依靠体表卫气的固护。人体卫气由脾胃运化所生,也就是说,只有脾旺则气血运生有力,卫气就会充沛有力,防御功能强劲。老年人脾胃功能低下,卫气弱则易被邪气外扰,而肺主皮毛,邪气外袭,首先犯肺,继而易引起  相似文献   

12.
肝炎属于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胀满、积聚诸类疾病。因脾胃正气不足,受湿热时邪所侵,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疾患。当湿热阻于脾胃,使其升降失常时,则会呈现纳呆、呕吐、苔腻;如湿热结于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出现黄疸;肌骨受湿热熏蒸,经脉阻滞,气血不畅时,则致乏力体衰。临证所见的暴发型重症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为典型代表),符合中医“急黄”范畴,隋代《诸病源候论》即有论述:“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猝然发  相似文献   

13.
略谈养阴法治疗大家畜泄泻症的作用谢先灯(湖北省潜江市畜牧局433611)大家畜泄泻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感受外邪、饲料所伤及脏腑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运化失司而成。故《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而脾胃之伤,多认为是脾气(...  相似文献   

14.
脾与胃,一脏一腑,一运一纳,升清降浊,调和阴阳。二者皆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幼畜脏腑柔弱,脾常不足,易为六淫所犯和饮食所伤。脾胃虚损,运纳失司,是幼畜脾胃疾病的主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脾以运为健,胃以通为补”的理论,治疗幼畜脾胃病,收效较好,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二妙散”源于《中兽医诊疗经验·二集》,原方由苍术、柴胡二味药物组成,是裴耀卿先生临床上惯用的基础方。何谓“二妙”?从其方药的组成分析,方中重用苦温的苍术健脾燥湿为一妙;辅用味苦微寒的柴胡疏肝解郁又为一妙。两药互相配合,既疏肝,又健脾,使肝脾调和,运化功能复常,故命名“二妙”。中兽医学理论认为,肝与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木克土”的关系。肝属木,脾属土,二者必须经常保持相对平衡;如果肝木偏亢,势必克伐脾土,使肝脾失调,运化功  相似文献   

16.
耕牛久泻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寒湿与湿热入侵,劳役过度,饮喂不节所致。耕牛久泻常责之于脾、胃、肾虚。《景岳全书·泄泻篇》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又曰:“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所主”。可见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或肾阳不足,釜底无薪,确系泄泻?..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上,脾虚慢草、反胃吐草、宿草不转比较多见。草果对这些疾病有很高的疗效。《元亨疗马集》中虽有几个用草果的方剂,但不作为主药。《饮膳正要》上说:“草果性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李东垣说:“草果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本草正义》上说:“草果性温燥烈,善  相似文献   

18.
脾虚证,在家畜疾病中颇为多见,临床上常因脾胃升降失和、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及中气下陷等病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证型。为了探讨“同证异治”或“异病同治”及其规律性,我们实验观察了益气升降法、益气和胃法、脾肾兼顾法和益气升陷法对脾虚证的调理作用,以及对家兔脾虚模型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9.
泄泻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并且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脾胃功能的紊乱而引起.<司牧安骥集·马师皇五脏论>说:"脾是脏中之母".故大凡泄泻多责之于脾.古人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的认识.若脾的运化功能不足,则消化、吸收和运输功能失职,就会出现泄泻、少食或不食、腹胀、精神倦怠、消瘦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20.
泄泻即腹疾,而腹纳三脏,为三阴三都会(后肢太阴脾,后肢厥阴肝,后肢少阴肾)一脏不调,便能泻痢。三脏以脾为主,因脾为后天之本,主管食物和水液运化,饲料中的精微上输于肺生化气血,又由胃把糟粕下排入肠出体外,协调完成“运化水谷,升清降浊”之功能。任何外邪或内伤因素影响脾胃功能,都能引起运化失调,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形成泄泻,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说法。泄泻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久泻不止,滑脱不禁,日久由于病程长,邪气渐盛,正气不足以拒邪。患畜此时内脏虚寒,唇色淡白,脉迟细、食少神萎、消瘦赢弱、四肢无力。甚则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