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陕西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59-3760,3778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决定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必要问题。该研究基于陕西佳县县城发展现状及其城区规划,通过恢复古城风貌、保护和延续佳县风貌特色、挖掘传统历史文化,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和定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最近举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年会上,建设部官员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补助资金近10亿元人民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银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结合银川古城的现状,保护银川古城、道路格局以及历史建筑,在充分保障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协调进行的基础上,突出其西夏古都特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借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江苏常州为例,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并对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新城建设带动旧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杨忠伟  严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12-9014,9055
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第16号地块为例,分析了第16号地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经验,探讨了一种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研究府谷古城,对于古城及其古建筑遗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其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府谷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思路和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师立德  倪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29-5730
系统地研究府谷古城,对于古城及其古建筑遗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其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府谷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思路和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是打造城市个性特色的基础,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泰安市历史文化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泰安市历史文化持续竞争力提升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达到树立泰安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使城市变得拥挤,现代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几年前大同市古城全面改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集中在城市传统风貌的原真性保护与恢复方式。大同古城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存在文物保护不到位,更新手段、更新技术弱等问题。借鉴城市更新理论,从“新旧分离” 规划模式中去保护老城原真性特色文化,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科学规划新区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可以使古城得到保护而新城工业区又能更好地发展,给当下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发展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只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建构,以大理古城为例,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郭惠  李达  朱冬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9-7230
从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所特有的叠城现象出发,将现存的徐州城称为城上城,将叠城称为城下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形成城下城的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总结了现存城下城的形态特征与城上城的城市规划现状。发现徐州城上城是在旧城改造的格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认为,在现存徐州城上城的城市规划中,应积极发掘两汉文化,理性地保存城市特色,以有助于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而提出了城下城对徐州现存城市的空间格局、道路格局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以期为本土文化的设计和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近10年天目山-怀玉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生态承载力状况,基于社会发展压力、经济发展压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8—2017年天目山-怀玉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森林覆盖率对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有较大影响。2008年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基本安全的城市有6个,较不安全的城市有5个,不安全的城市有2个。2017年研究区城市里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较安全的城市有1个,基本安全的城市有1个,较不安全的城市有7个,不安全的城市有4个。2008—2017年5个城市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8个城市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中心向南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廖莹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38-4740
西方早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介绍了西方"二战"前后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的发展轨迹,以其中卫星城规划理论为例,详细介绍了卫星城的定义;梳理了其发展的过程,即"卧城—半独立卫星城—积极卫星城";说明了其特性;并介绍了该理论在西方———伦敦和巴黎城区中的有效应用。最后以上海和西安为例,介绍了卫星城理论在近代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实践应用,并总结了卫星城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希望对运用卫星城市规划理论指导实践提供参考,从而科学控制和疏散城市人口,促进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分布平衡,最终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建设部对城市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仍一个相对新的课题,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较全面的历史记录.通过对衢州市植物多样性水平与保护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衢州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以珍稀植物园、乡土植物引种区、古树名木保护、经济林种质资源圃、城市(郊)植物群落等保护点的建设规划,并对城市绿地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绿化植物、经济林树种、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编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四个层次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原有的自然生境支离破碎,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而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证。为此,本文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价值,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则与方法,探讨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途径,重点介绍了在城市及周围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梁娟  叶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3-4654,4657
解析了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认为中小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相比大都市更有可能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结合怀化市的实际情况,指出怀化市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所具有的交通、生态、基础、民族特色优势,并从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怀化市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其城市生态规划有待完善,城市环境污染仍较严重,民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就怀化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立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应完善城市生态规划,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保定所辖县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19-4321
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保定市所辖的22个市、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揭示出保定市所辖县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的4个级别。然后对保定所辖县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楠  张红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93-21895
概述了城市更新的概念,指出其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既提供了一个整合周边环境,改善保护条件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历史风貌、格局被破坏、生存环境遭改变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更新条件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其不再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而成为城市重要资源和特色,从城市更新的概念和西安市的城市更新现状入手,采用实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结合其他省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西安市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尹玉洁  王璟  曹星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55+20825-20655,20825
对城市生态敏感区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分析,提出合理规划城市生态敏感区,将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引导城市空间健康有序发展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探讨了生态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思路,即依据城市生态敏感区在整体城市中的区位定位、地域面积,以及敏感区保护级别进行梯级开发,由此提出了旅游休闲绿地、相关展会、产业园区、新城组团4种保护和建设模式,同时结合已成功实施的案例进行阐释,以期为未来城市生态敏感区的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