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是昆虫体内代谢杀虫剂重要的水解酶之一。以重要储藏物害虫赤拟谷盗为供试对象,利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比较研究了PH3抗性与敏感品系成虫、幼虫、蛹阶段CarE的活力及动力学参数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供试虫态中,赤拟谷盗各品系成虫期的CarE比活力均最高。与敏感品系相比,赤拟谷盗2个PH3抗性品系CarE的活力及比活力均低于敏感品系。进一步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各品系中,HSTC-R品系3个虫态的Km和Vmax值均最高,而HYTC-R品系的Km和Vmax值总体上也略高于敏感品系ABTC-S。Km在抗性品系中上升的事实表明CarE在抗性品系中结构发生了改变,这可能是该酶在抗性品系中水解能力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亦桦  陈松  吴益东 《棉花学报》2008,20(4):249-255
 用辛硫磷/氟氯氰菊酯(25:1, 有效成分)混剂对棉铃虫田间种群(HN)进行33代筛选获得抗性品系(HN-R)。筛选获得的HN 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和氟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达17.4倍和144.7倍。HN-R品系对两种拟除虫菊酯产生了高水平交互抗性(对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分别为86.2和23.4倍),对久效磷产生了中等水平交互抗性(5.2倍),对甲基对硫磷(1.6倍)、丙溴磷(1.8倍)和灭多威(2.4倍)产生了低水平交互抗性。酯酶抑制剂DEF能有效抑制HN-R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增效比为15.3倍),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则对辛硫磷没有任何增效作用;PBO则使HN-R品系对3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显著降低(对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21.9、19.1和21.4倍)。DEF和PBO都能使HN-R对久效磷的抗性下降一半(增效比分别为2.2和2.5倍)。HN-R抗性品系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以pNA为底物)和酯酶活性(以a-NA为底物)分别为HN品系的6.5倍和1.6倍。因此,在HN-R抗性品系中至少存在2种代谢抗性机理,即增强的酯酶解毒代谢(对辛硫磷、久效磷)和多功能氧化酶介导的氧化解毒代谢(对3种拟除虫菊酯、久效磷)。本研究表明,在田间使用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混剂可能同时选择出多种代谢抗性机理,从而导致广谱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正>马力克(环虫酰肼5%悬浮剂)是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登记在水稻上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由于其钻蛀为害,且对传统的有机磷产生抗性,较难防治;近几年不少区域,水稻二化螟也对新型的酰胺类杀虫剂产生了明显的抗性,因而在个别区域二化螟为害严重。为了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芽胞杆菌是应用最为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它产生的最大一类杀虫蛋白是Cry毒素,其田间应用是防治农业害虫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Cry毒素具有针对宿主生物速效、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低、对环境友好和可降解等优势。本研究简述了Cry毒素在投入农业使用中产生的昆虫抗性问题,归纳了Cry毒素结构和功能、作用机制、蛋白结构域、昆虫抗性等研究现状,总结了表观遗传机制、受体调控、原生肠道菌群促进抗性的三大特点,分析了对抗性昆虫的应对措施,认为人工选择新型耐药昆虫以预见可能的耐药途径、Cry毒素进行定向进化和田间交互使用策略是研究重点。本文旨在为Cry毒素在农业生物防治中的成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 991年采自河南偃师棉田的棉铃虫种群(简称 YS种群 )与敏感品系相比有 2 .7倍的抗性。该种群在室内经功夫菊酯 +辛硫磷 (1∶ 2 5 )筛选了 2 7代后 ,对辛硫磷的抗性达到 9.4倍 ,再单用辛硫磷对该种群筛选 2 1代 ,获得 6 3 .0倍的抗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高水平抗性后对灭多威具有比较明显的交互抗性 ,对久效磷具有一定程度交互抗性 ,对甲基对硫磷和丙溴磷只有较低水平的交互抗性。 3种增效剂 TPP、DEF和 PBO对辛硫磷的增效比分别为1 .4、2 4 .8和 1 .0 ,DEF的增效作用明显 ,使辛硫磷的抗性由 6 3倍降至 2 .5倍 ,初步证明酯酶是引起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在棉铃虫抗药性治理措施中选择辛硫磷的轮换或替代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火蚁幼虫的杀虫剂敏感性及代谢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红火蚁幼蚁的杀虫剂敏感性,笔者利用点滴法测定了17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红火蚁4龄幼蚁的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红火蚁4龄幼蚁的毒力均相当低,其LC50在639.28~1028.03 μg/mL范围内,其中88.24%的药剂的LC50大于1000 μg/mL,显示红火蚁幼蚁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低。通过比较测定红火蚁4龄幼蚁和工蚁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磷酸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发现幼蚁的代谢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工蚁,特别是磷酸酯酶的比活力是工蚁的100倍以上。因此,认为幼蚁体内代谢酶活性高是其杀虫剂敏感性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综观世界杀虫剂工业的发展历史,有机氯杀虫剂由于残毒问题已基本上停止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在世界上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一些高毒品种已在许多国家禁用,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发展缓慢并开始受到限制,杂环类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已逐步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而成为杀虫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杀虫剂及生物工程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是高毒有机磷农药生产大国,同  相似文献   

8.
邱敦莲 《作物育种信息》2006,(2):F0004-F0004
植物在对各种病原菌以及对从病毒到草食昆虫的寄生生物作出反应时具有一系列的防御功能。这些防御功能的时间性十分重要,是能否应付病原菌及寄生生物挑战的关键因素。系统获得抗型(SAR)和诱导系统抗性(ISR)是诱导抗性的两种形式。在SAR和ISR中,植物防御的先决条件是植物受到了感染或者进行了处理,从而使植物对随后的病原菌或寄生生物的挑战产生抗性(或耐性)。过去20年在理解SAR和ISR的生理生化基础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高德良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45-149
摘 要:研究旨在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小菜蛾抗性水平与杀虫剂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笔者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田间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杀虫剂在登记剂量下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靶标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茚虫威、丁醚脲、高效氯氰菊酯,其LC50值分别为1.14、1.81、2.27、4.22、4.59、45.80、156.96 mg/L。该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茚虫威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4、8.83和9.50,处于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55、30.17和44.21,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达113.50,已达高水平抗性。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脲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好,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38%、90.67%、84.10%和86.18%。田间小菜蛾种群对7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杀虫剂登记剂量处理下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与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上,一种新型药剂推广应用不几年,就逐渐被淘汰。农药使用寿缩短,更新换代频繁;已经被控制了的病虫害,再度猖獗危害;一些偶发性次要病虫现上升为常发性重要病虫。病虫害对杀虫剂、杀菌剂的抗性发展加快,如何治理抗性,确保基层植保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认真思考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抗性产生的因素1、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防治某种痛虫。如本地连续10多年使用杀虫单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昆虫激素模拟物或抗激素类物质,是以昆虫特有的生长发育系统为靶标的特异性杀虫剂,具有低毒、高效、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昆虫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时一般不直接杀死昆虫,而是在昆虫个体发育时期阻碍或干扰昆虫正常发育,如抑制蜕皮、抑制新表皮形成、抑制取食等,使昆虫个体生活能力降低直至死亡。根据其作用方式以及化学结构,主要分为保幼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和蜕皮激素类似物等。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有机磷杀虫剂对枸杞蚜虫的作用机制,对枸杞蚜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底物专一性以及3种有机磷杀虫剂对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蚜虫AChE对乙酰硫代胆碱(ATCh)的水解活性最高,对丁酰硫代胆碱(BuTCh)的亲和力最强,对4种底物的水解趋势相同;3种有机磷杀虫剂对枸杞蚜虫AChE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氧乐果对枸杞蚜虫AChE体外抑制最强,I50为6.9×10-6mol/L,辛硫磷和三唑磷分别为9.8×10-6和11.8×10-6mol/L;3种有机磷杀虫剂对枸杞蚜虫AChE体外抑制均随着抑制时间的延长,抑制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混用溴氰菊酯及防虫磷来防治储粮害虫的报导(张国梁等,1982;檀先昌等,1985;陈嘉东等,1985;),都指出了混用的有效性,二种杀虫剂可以取长补短,例如防虫磷对于谷蠹的毒效不高,而溴氰菊酯对其十分有效,杂拟谷盗及米象对菊酯类杀虫剂都有较高的抵抗力,而防虫磷对其有效,看来,这一混配的剂型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储粮保护剂。同样的报导在农业害虫及医学昆虫上也有见到,韩喜莱等(北京农业大学1985,见北京农药学会1985年年会报告论文)报道,菜蚜及菜青虫用几种有机磷及几种菊酯类化合物防治时,单用都不如两类杀虫剂的混用,混用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上海昆虫所对于蚊子的防治,及北京动物所毒理室对于家蝇的室内毒力测定,都证明了有机磷化合物与菊酯类化合物混用时,效果都比单用为好。当时提出混用的根据是:这两类杀虫剂的毒理机制不同。有机磷是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高浓度时对于乙酰胆碱受体也有一些影响),总之是抑制胆碱激性突触的神经传递的。菊酯类杀虫剂的毒理机制虽然还不完全肯定,但可以说它总是一个轴突毒剂,但究竟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引言鉴别剂量法是贮粮害虫抗药性常规试验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试验方法是将昆虫暴露在大约相当于已知敏感品系99.9%致死的浓度下,如果没有任何昆虫对这种试验产生反应,这就说明可能存在抗性,然后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如果样品全部反应,则该种群就应归类于敏感的品系。但是,在某些条件下,这种试验不能决定样品中抗性基因的存在。当被抽样的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很低时,样品中可能包含有些抗性为杂合的昆虫,但是,纯合抗性的个体的频率可能更低,以至在样品中不能出现。如果抗性以隐性基因存在,杂合的个体将对鉴别剂量产生反应,因此,试验就指出杀虫剂的敏感度。面临基因所赋予的抗性,在杀虫剂处理的原始种群中,抗性可能发生,因而抗性将产生选择作用。但是,如果抗性以很低的频率检出,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清2个地区的棉花花生间作农田中的棉蚜和花生蚜,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进行了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测定;使用增效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 DEM)、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 PBO)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3种增效剂进行了增效剂效果试验;并检测了2个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花生蚜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临清和巨野2个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倍和54.6倍;而花生蚜对吡虫啉则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2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3.7倍和8.3倍。防治花生蚜的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巨野种群中,PBO、DEM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到3.63、1.95,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在临清种群中,PBO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3.05,而DEM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蚜的代谢酶活力测定发现,巨野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P450和GST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临清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和GS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P450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间作农田中2种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需要合理施药延缓抗药性的增强,同时推断P450和GST在花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甜菜夜蛾对几类新型杀虫剂的早期抗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变桃  沈晋良 《棉花学报》2008,20(5):359-363
 用浸叶法测定了江苏和河南等地甜菜夜蛾种群对几种作用方式新颖的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溴虫腈、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及呋喃虫酰肼的敏感性,尽管大多数种群对这些杀虫剂处于敏感阶段,但首次监测到江宁和射阳两个种群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10.4和14.2倍),另一个丰县种群对茚虫威也具有低水平的抗性(6.8倍)。测定结果可以为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吡蚜酮是新型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其作用方式独特,主要是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使其拒食而死,无交互抗性。吡蚜酮对若虫和成虫都有效。该药能渗透到植物叶片中,持效期长达1个月以上,对天敌安全,适合抗性害虫治理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需求。被誉为是防治飞虱、蚜虫的新一代特效药。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国家农技推广中心列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8.
棉蚜羧酸酯酶同工酶cDNA片段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韩召军  王荫长 《棉花学报》2002,14(6):336-339
采用简并引物和降落PCR技术,克隆了棉蚜2个羧酸酯酶同工酶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Ag.est1和Ag.est2。其中Ag.est1为479bp,编码160个氨基酸;Ag.est2为476bp,编码15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表明,PCR扩增获得的Ag.est1和Ag.est2基因与其他昆虫的羧酸酯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个羧酸酯酶同工酶基因cDNA片段的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AF502083、AF502084。  相似文献   

19.
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取食不同棉花品种后棉蚜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较大,并且能影响棉蚜羧酸酯酶对底物的活性。棉蚜取食高抗品种后,总的羧酸酯酶活力提高,并且酶活力与单宁的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787)。这种相关性表明棉花中的单宁的含量可能是影响棉蚜外源解毒酶活性提高的一个因素,同时棉蚜羧酯酯酶的活性也是衡量棉花抗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害虫种群中的个体差异总是存在,因此使用杀虫剂的任何方法要想100%灭杀靶标虫种完全是不可能的。有些个体由于它们具有遗传能力,总会克服杀虫剂的压力最后能够有效地使杀虫剂解毒,或者只是受杀虫剂所刺激而生存下来。害虫抗药性的这种生物进化自然现象,虽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认识,但是,直到1914年才有人提出正式报告(Melan(?)der)。到目前为止,抗性虫种已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关于抗性问题的研究已普遍开始重视。害虫发生抗性愈来愈多的事例证明:有些虫种不仅仅克服了杀虫剂和熏蒸剂,而且还涉及到对不育剂、昆虫激素的抗性以及一些非化学药物的措施,例如对氧的耗费量、对二氧化碳和对伽玛射线的影响(钱普等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