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雅轩  谭欣  袁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79-182
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通过良好的运用既有资源,可将其创造成为城市的活力区域。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密溪沟滨水区功能、交通、驳岸、照明、市政、景观节点等进行合理规划,创造一个宜居的滨水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李淑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8-2480
滨水区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衬托出繁荣与文明的现代城市。以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为研究重点,论述了目前城市滨水区规划存在的问题,从滨水区水岸规划、滨水环境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亲水平台建造、城市建筑布局等方面对滨水区的合理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成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咸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是指一个城市中的水与土地交界处的区域,在该区域的整体环境是由水和土地2个环境要素组成,使滨水区出现丰富的生态演变,这样特有的条件使滨水区于一座城市有着水利、交通、游憩、城市形象和维持生态等功能,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和分析滨水区绿化的成功经验,融汇多样化的环境和地域特点,为滨水城市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沈惠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99-8201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宿迁市京杭大运河西岸景观现状存在诸如用地功能散乱、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设施不全、道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道路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滨水建筑高度控制、景观节点设计5个方面提出规划建议,力求将京杭大运河西岸建设成为宿迁市最有活力、最具魅力和最富特色的滨水区。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亮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62-162,169
笔者在分析城市滨水区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文性设计、生态性设计和景观序列3种设计方法,以及分析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3大类。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供水源、绿地、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具有开放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众多生态功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城市滨水区盲目地、不科学地建设引发了一系列关系到滨水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今,这一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不合理、防洪工程存隐患、污染物排放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生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些恢复滨水生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设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于对滨水区的理论研究.本文对泰安境内两条重要的河流——渿河、梳洗河的滨水景观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提出景观改进建议,旨在寻求一条有泰安市特色的滨水区景观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区人文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程程  贾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13-9513,9515
城市滨水区是有吸引力的空间,是城市的形象窗口,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结合当前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及人文景观在城市滨水区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将人文内涵融入到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市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城区滨水区的建设,更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使滨水区具有防洪与景观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张家界市的整体旅游效能。本文对张家界市城区滨水区水体处理,亲水设计,岸线的生态化、文脉、照明处理与商业生态开发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对张家界城区滨水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志远  赵红霞  高祥斌  程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05-5109,5130
随着城市发展及和谐社会时代的到来,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对整个城市环境质量和形象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概念的阐述与类型的归纳,选择适合滨水区生长的景观植物;在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原则的指导下,对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的群落组合、色彩搭配、外形轮廓勾勒、景观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滨水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是园林中富有活力的生态景观区,具有丰富的园林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在充分认识现代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在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可应用的生态学原理,包括主导因子原理、群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竞争原理和生态演替原理。并提出了生态驳岸、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两种滨水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04-8604,8607
在对上海、北京、哈尔滨三地滨水区绿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生态学理论以及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围绕自然空间、亲水空间、交通空间、情节空间4个方面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构成,初步提出了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水不仅是人类生命之源,而且现代城市中,水又是蒂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当代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改善建议.以期对目前城市滨水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滨水区的建设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阐述城市滨水区景观塑造与地域特色的关系,并就地域特色塑造进行内容、方法及政策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福源  王培元  孙丽娜  陈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14-14316
在分析传统滨水绿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滨水绿地生态建设的理念和原则。以南湖荡为具体的研究案例,探寻了新时期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滨水区绿地建设应该将水、陆域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背景下的滨水区绿地生态建设。应用多边形指数法对湖泊滨水区绿地进行定量评价,以找出影响滨水区绿地建设的主导因子,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张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78-3479
以对上海、北京、哈尔滨3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滨水区绿地进行实地调查为依托,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出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构建模式,包括竖向模式和护岸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田大方  程思  任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35-7236,7255
以临海古城滨水区为例,探析其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古城滨水区景观特点,景观构成要素及影响要素的阐述,为今后的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