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农业与农资市场发生的变化颇多。由于太多的不确定性,给农资行业的经营者接二连三地引出许多新课题。面对新年景、新常态,不少经营者时不时地抱怨:"这些年的农资生意难做,市场也更加难以把握,今年的农资生意或将会更难做。那么该怎么办呢?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一筹莫展的生意人,没有一无是处的生意场。面对这些年来农资经销商的"生意难、经营难、获利难"的窘境,那些总是能把准市场脉搏的精明农资经销商依然是棋高一  相似文献   

2.
<正>现如今的农资行业从上游的生产企业,到下游的农资经销商、零售商,无不感叹农资生意难做,农资经营过程中的种种困局使得农资经销商举步维艰,甚至有人萌生转行,放弃原有的农资生意。承受着内外部压力、竞争的冲击,怎样在逆境中寻找出路,重点就要看农资经销商自己的生存智慧了。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的农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这点基层农资店老板体会更深,因与几年前相比行情差得不是一点点。2020年,农资生意或将面临更危险的困境。农资经营即将进入"高风险时代"首先,笔者认为目前的农资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有些"畸形"。虽然农业发展的进步速度和迭代水平很低,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专注于农业新技术的科学家和小能人出现。可是,这些农业新技  相似文献   

4.
正近两年来,农资生意越来越难做,以致很多农资同仁离开了经营多年的农资生意。最近一位同仁问笔者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有什么样的好经验,能否介绍一下。说实话,笔者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自己的生意之所以干了十几年一直在做着,并还要一直做下去,就是两个字:"坚持"。只要坚持并耐得住寂寞,就一定能够走下去。作为一个处在农资市场最末梢的农资人,实在不敢谈什么梦想、理想,什么经验、策略,自己就是一名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5.
正光阴荏苒,2016年眨眼已过半年。生意难做,门店难开,在基层农资经销实体店"左也难、右亦难"的窘境中,如果给你出一道选择题:"店主,你会‘卖’吗?"你会觉得可笑吗?这道选择题来自前些日子几位农资实体店老板的聚会。在老板们的互相交流之中,无不是论及生意经的话题。"买卖生意"之间,他们不约不同地提到"卖"。那些生意做得好的、盈利可观的实体店主做活了"卖"这道题。而对于营销滞后、生意清  相似文献   

6.
<正>经营闲暇之余,与几位做农资生意的朋友侃大山,当说到"人生时有不如意,经营农资常有不顺心"的话题时,大家越说越多,居然谈起神仙"李铁拐"那只瘸腿来。"您看看,连神仙都有无奈之处,我们遭遇不顺岂不是常理?"大家自我安慰起来。"铁拐李的瘸腿!"笔者好奇地翻阅了关于铁拐李的故事书文。恰在前些年,笔者做了一些地名掌故查考琐事,在老家江苏溧阳市上黄镇几千年来的坊间口耳相传中,就活跃着好些铁拐李的精彩故事。不说李氏仙道的纷繁典故,咱单看  相似文献   

7.
<正>农资人小聚,时常有人发牢骚,农资生意不好做,干不出啥名堂!非也!农资人还是淡泊名利为好!我们正处于一个个性飞扬、人人创业的多元化时代,农资生意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环,关系着小家富足、大家强盛,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生意虽小,利润虽薄,名誉不大,但也能干出成绩来!"铁人"王进喜淡泊名  相似文献   

8.
<正>返利,是营销中时常应用的手段。农资经销商在频频展开的返利活动中,常常获得盆满钵盈的收成,所以,返利营销就经常成为农资经销商经营中的利器。这不,老李这样一位农资商界滚打了几十年的"金牌"店家,就从农资营销的返利买卖里悟出些"独门"道道来,细细听他说来,还真是有着不一般的"精灵"哩!老李是在多年农资生意店经营的坎坎坷坷里自我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灌南中昊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华1986年在当地农资公司上班,2002年成立了自己的农资公司,跟农资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他显得底气十足:"种田必须用好农药、肥料、种子,只要产品质量好、服务好,生意就没那么难做。"会生产善经营才有底气刘晓华的公司具备有机肥和水稻育苗基质的生产能力和资质。据介绍,公司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制成的有机肥畅销灌南以及周边市场。有机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特邀专家、农博士高级农艺师李恒真在谈到未来基层经销商的问题时说,基层经销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即便是他们把业内认为应该做的服务做到了位成效也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国内的农资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单靠服务来经营的经销商很难在市场上觅得一席之地。未来农资经营的方向应该和市场与时俱进,创办"高级庄稼医院"已成为基层经销商赢得市场的出路。李博士分析说,农资经营经历了两  相似文献   

11.
<正>与集镇上的农资经销商朋友一起拉呱,经常涉及的话题莫过于"款难收"、"货物变现难"、"生意难做"等等。当下之市场,赊销之风日盛,弥漫农资营销界域,这种赊欠"讨债"现象,让许多农资经销商伤透了脑筋。于是乎,大家共同关切的依然是农资经营之中的"现款操作"课题。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里,现款交易作为一种既保险快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后,笔者走访了一些做农资的好友们,见到他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昂扬与激情,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但其中谈论最多的依旧是农资生意。有些朋友提到最多的是"头回客"、"回头客"问题,这是决定他们生意好坏的关键。当然,他们2014年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当前随着各类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的出现,以及种植大户的增多,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我国"三农"发展进入了"黄金期"。然而,面对广阔的农村市场,农资行业的竞争却非常激烈,尤其是乡镇,农资经销者为数不少,店铺林立。众所周知,只有客流,方能生金。在激烈的农资市场竞争中,如何拥有更多的"回头客",众多经销者已为其绞尽脑汁。开店经营,客源是店铺利润的筹码,那么,什么方法能使  相似文献   

13.
正"看着热闹,想着有道,这出门摆摊的买卖,农资人做,还是不做?"这不是一个赶时髦的"热门"话题,而实实在在是眼下农资经营者们大多议而不决的经营热点。后疫情时代,经营困惑,生意难做,经济下行,危机时有。这样的关头,经营市场里突然打开一扇窗户,投过来诸多别样的风景,逗引着,诱惑着,于是,农资店家们就议论起来,琢磨开来——  相似文献   

14.
<正>赊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农资市场,作为一种争夺客户的策略,曾让许多经销商趋之若鹜。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经营日趋规模化、农资经销模式被逼转型的大背景下,赊销还能被视作农资经营的"商战宝典"吗?现状:"馅饼"乎?"陷阱"乎?"2003年之前,我们本来是不赊销的。后来,一是看有些经销商和农户确实资金困难,心里又舍不得丢掉这批客户,就开始赊销给他们了。竞争这么激烈,为了多点客户,不赊销难做成生意。"湖北南障县种子大厅负责人陈芬谈起赊销,又爱又恨。  相似文献   

15.
<正>做同样的生意,有人赔得血本全无,有人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经营农资也一样,就在一些基层经销商因为农资产品不好推广,赊欠款项收不上来而怨天尤人时,身边的同行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里面,产品的问题尚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经营者自身的问题。下面把一些失败的经销商和成功的经销商进行归类,大家不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哪一类……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在乡下,听到农资经销商最多的一个说法是:一个善于经营的农资经销商,必须掌握交流技巧,从善待每一位顾客做起,因为这是留住顾客,扩大农资销量,发展自身经营事业的重要因素。生意靠新招,关系很重要,经销农资也一样,要把生意不断做大,除了个人天赋及运气外,社交技巧也大有讲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和土地流转趋势加强,各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农业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各类种植大户已成为农资购买与消费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农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上游厂家林立,下游门店众多。对外出口不畅,对内自然灾害频发。总之,一句话,农资销售每况愈下,想做大做强农资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潮平两岸阔,花开又一春。"风高浪急之中也有勇立潮头者,我们这里就有一位农资销售高手,他的制胜法宝就是"对号入座"。他是一位乡镇零售商,农家出身,初中文化,腿有点残疾,说话又有点口吃。但他懂生意之道,他的门店离乡镇中心区不远,临街门面房两间,外加仓库四间,门店算不上豪华,但生意不凡,门庭若市,日营业额过万元。引得同行啧啧称赞,刮目相看。谈起经营之道,他微微一笑就打开话匣子与我们闲谈起来。他说:"做农资销售,就好比俩人谈对象、谈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不少农资经营者认为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其实不然。面对日新月异的农资市场,笔者认为应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天时"。这里的"天时"是指与农资产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及自然气候,与其相关的有这么几条:(1)使用主体,在国家《农民专业合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农资行业各种形势变化和政策改革络绎不绝,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资生意越来越难做,农资人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中快速并且正确地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在哪里?每次变革,都是挑战,更是机遇。笔者认为"变"并不可怕,如果能准确抓住契机,反而会有利于我们更上一层楼。而当前市场竞争,已不单单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较量,更是经营理念与市场开拓模式的争优争先,现在不论经营何种产品,都讲求配套理念,我们做农资的,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是基层农资店,还是农资经销商,进入2020年,突然感觉农资生意的节奏慢了下来,具体表现为利润降低、销售额下降、费用增高、竞争惨烈……有人感叹,赊销不可怕、窜货不可怕、农民碰瓷不可怕,可怕的是店内没有生意可做。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农资行业踩刹车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至少能让大家反思一下自己的经营模式是不是落伍了。在时代变革中,能抓住市场节奏,及时转型的生意人,注定是不会被市场所淘汰的。坚持以农业技术为核心的农资人未来的农资经营,核心一定是农业技术,因为所有的农资产品都是农业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