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半定量RT-PCR内参基因的优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内参基因的选择是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的关键影响因素.本试验以雷司令葡萄品种花后50、75和95 d的果实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了常用持家基因Actin、Tubulin,GAPDH、18S r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为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基因表达半定量分析内参基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8S rRNA的表达水平高,且最稳定,其次是Actin,而Tubulin和GADPH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低;对VvTLP、GHF17P和VvASR 3个功能基因在不同果实材料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RT-PCR,VvTLP和VVSR的相对表达水平较高,GHF17P的表达水平较低,整体上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以Actin和18S rRNA为内参得到的归一化结果基本一致,在4个持家基因中18S rRNA和Tubulin是优选的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克隆获得中国南瓜18SrRNA,并设计合适的荧光定量PCR内参,为开展中国南瓜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中国南瓜‘密本’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中国南瓜18SrRNA基因序列,再利用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对该内参基因在中国南瓜不同组织、生长阶段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首次克隆得到中国南瓜18SrRNA基因序列,其长度为1 857bp,GenBank登录号为KM979454,该基因与西瓜、西葫芦等瓜类蔬菜18SrRNA基因同源性大都在90%以上;以中国南瓜内参基因18SrRNA核苷酸全长序列为基础设计1对荧光定量PCR引物,以中国南瓜果肉总RNA逆转录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该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为132bp,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18SrRNA基因在中国南瓜不同组织、生长发育阶段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均能稳定表达。【结论】克隆获得中国南瓜18SrRNA基因,该基因适合在中国南瓜基因表达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4.
山葡萄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成熟果皮及叶片为材料,对改良CTAB法,SDS法和Trizol法3种不同的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DS法和Trizol法提取的总RNA均有拖带现象,有部分降解,Trizol法提取的总RNA中有DNA的污染;改良CTAB法提取山葡萄叶片和果皮的总RNA带形完整,28SrRNA和18SrRNA的荧光亮度接近2:1,A260/280值为1.8~2.0,该方法提取的总RNA纯度和提取量最高,提取出的总RNA可用于进行RT-PCR、构建cDNA文库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徐香猕猴桃成熟果实为材料,采用优化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猕猴桃总RNA,同时对猕猴桃成熟果实内参基因进行筛选。猕猴桃具有富含多糖、多酚等物质的特点,为了从猕猴桃果实中提取和分离出高质量的RNA,在CTAB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试验改进,对CTAB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CTAB法提取猕猴桃总RNA含量及纯度均较高,条带整齐、清晰、完整。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内参基因进行筛选,选择ACTB作为徐香猕猴桃成熟果实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6.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在泥鳅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泥鳅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选取ACTB、TUBA、EF1A、GAPDH、TUBB和18SrRNA 6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分别用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ΔCt和RefFinfer软件分析这6个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胚胎发育阶段、成鱼组织间以及倍性间表达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各阶段,TUBB和TUBA的表达最稳定,可作为胚胎发育阶段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TUBB在泥鳅倍性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胚胎发育中跨倍性qRT-PCR研究的内参基因。在成鱼各组织中,ACTB和18SrRNA的表达最稳定,可用作组织间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18SrRNA在倍性间的组织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组织间跨倍性qRTPCR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7.
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中国榛属植物主要栽培种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体系,并筛选稳定的内参基因,为榛属植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内参基因,进而为其植物资源利用和创新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对平欧杂种榛不同亲和性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的雌蕊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相关文献搜索,共选取12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达维’的盛花期雌蕊、未伸长期雄花序、幼嫩叶片、花粉、一年生枝形成层、嫩茎、根尖、根蘖等8个不同组织器官为研究材料;通过反转录PCR初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量,并利用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Delta Ct程序和Ref Finder在线网站评价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反转录PCR初筛表明,12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的特异性良好,Cha STP5和Cha TF在不同组织器官材料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候选内参基因在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表达谱分析表明,Ch18S r RNA的表达量最高,Cha STP5表达量最低,其余10个候选内参基因均为中等表达量;Cha STP5和Cha TF的稳定性最差,其余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处于中等水平。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Delta Ct的结果表明,Cha Actin均排名第一,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Ch18S r RNA的排名均在前五,而其他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程序分析结果中的排名存在差异。稳定性综合分析表明,Cha Actin和Ch18S r RNA的稳定性良好,即在8个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量均一且在4个稳定性分析程序中均排名靠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ge Norm程序的变异系数分析则表明,选取6个内参基因便可对RT-q PCR的数据进行精准的标准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程序均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的相关性,Norm Finder和Delta Ct程序的相关性最高,Delta Ct与Best Keeper的相关性最低。【结论】建立了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体系:以反转录PCR初筛引物,荧光定量PCR分析引物特性及基因表达,4个程序单独评价引物稳定性,Ref Finder综合分析选出最适稳定内参基因,并选出榛属植物8个不同组织器官中最为稳定的2个内参基因Cha Actin和Ch18S r RNA。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为分析不同贮藏时期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中木质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支持。【方法】以4℃低温贮藏0,3,6,9,12,15和18d的杏鲍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技术,分析了β-actin、18SrRNA、β-tubulin、ELF和GAPDH 5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贮藏时期杏鲍菇的表达情况;通过GeNorm和NormFinder 2种软件筛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选取最佳内参基因,采用相对表达定量法对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即苯丙氨酸转氨酶(Phenylalanina ammonia-lyse,PAL)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个内参基因均能特异扩增,其中GAPDH基因表达丰度较低,不适合用作内参基因;经GeNorm软件分析计算,β-actin、β-tubulin、ELF、18SrRNA表达稳定度平均值M分别为0.527,0.527,0.584,0.875,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β-actin、β-tubulin和ELF;由NormFinder软件分析计算,β-actin、β-tubulin、ELF、18SrRNA稳定值S分别为0.221,0.356,0.583,1.092,β-actin稳定性最高;综合分析认为β-actin的表达稳定性最高,为最佳内参基因;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发现4℃低温贮藏3,6,9,12,15和18d的杏鲍菇子实体中PAL基因表达量分别比新鲜样品(0d)增加了11.3%,10.8%,11.3%,11.5%,11.4%,10.7%。【结论】β-actin可作为杏鲍菇子实体采后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相关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核桃芽体内提取高质量的RNA,以便进行核桃成花基因克隆研究,针对核桃芽体内富含多酚等次生代谢物的特点,在总结他人研究基础上对SDS法和CTAB法及试剂盒提取法进行了改良和比较。凝胶电泳检测表明,Spectrum Plant Total RNA试剂盒提取法及以pH 9.0硼砂为缓冲液的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所提取RNA的28SrRNA和18SrRNA条带清晰,且28SrRNA的亮度约是18SrRNA的2倍,说明所提RNA完整性较好;紫外光谱分析显示,3种方法的OD260/OD280分别为1.99、1.96、1.77,OD260/OD230均大于2.0,RNA产率依次为360、180和75 μg/(g?FW)。综合检测结果认为,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所提RNA的完整性和纯度均能满足基因克隆等的研究,是一种适合核桃芽体内RNA提取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榛子总RNA提取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开展榛子的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榛子的成龄叶片、幼嫩叶片和雄花芽为试材,采用植物RNA提取试剂盒、Trizol法、改良的CTAB法Ⅰ、改良的CTAB法Ⅱ、CTAB法和改良的SDS法提取其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和PCR检测所提取总RNA样品的品质。【结果】除了Trizol法,其他5种方法都能提取到总RNA,但是改良的CTAB法Ⅰ更适合榛子幼嫩叶片、成龄叶片和雄花芽总RNA的提取,此方法提得的总RNA较完整,条带清晰,品质较优,28SrRNA亮度约是18SrRNA的2倍,且无降解现象。经RT-PCR验证,以改良的CTAB法Ⅰ提取的RNA为模板扩增得到的条带清晰,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能够满足后续试验的要求。【结论】改良的CTAB法Ⅰ是榛子幼嫩叶片、成龄叶片和雄花芽等组织总RNA提取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桂花组织基因表达中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分析中适合的内参基因,以桂花‘堰虹桂’O. fragrans‘Yanhong Gui’花蕾、盛开花序、嫩叶、成熟叶和1年生茎等5个不同组织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7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最后利用桂花不同组织中OfCRTIS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验证筛选的内参基因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综合3个软件的评价排序,确定不同组织中最佳内参基因为OfRAN1和OfUBC2,而Of18S是最差内参基因。OfCRTIS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证实,不同组织中qRT-PCR分析使用OfRAN1和OfUBC2等2个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即可获得更为精确的基因表达结果。旨在为桂花组织间重要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图 4 表 4 参34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甘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对甘薯病程相关非表达子1基因(NPR1)表达的影响,以甘薯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基因,提取甘薯叶片总RNA,反转录为cDNA,同批异管对该2个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对循环数的优化和对体系重复性、准确性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稳定、方便的半定量RT-PCR体系.  相似文献   

13.
提取高质量茶树总RNA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由于茶树富含多糖、多酚,从茶苗组织中尤其是从茶苗的根中提取高质量的RNA较为困难,试用了多种方法都未能获得高质量的RNA.为此,作者借鉴多年生的草本植物RNA提取方法-CTAB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次提取茶苗嫩根中的总RNA.电泳检测显示,该方法提取的总RNA 28S和18S条带清晰且28S较18S条带亮,紫外光谱分析显示A260/A280的比值为1.93.用于RT-PCR反应,成功克隆了492 bp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片段.说明用该方法提取的RNA纯度和完整性好.试用该方法从营养成分丰富的茶籽胚中提取总RNA,效果同样很好.  相似文献   

14.
杨谷良  刘世旺  詹火元  徐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82-3482,3496
以银杏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CTAB法、SDS法和TRIzol法提取银杏叶片总RNA.结果表明:CTAB法、SDS法所提取的RNA经电泳检测,28S rRNA、18S rRNA和5S rRNA 3务带清晰,RT-PCR得到的条带与目的片断大小一致,说明所提取的RNA纯度高、质量好;TRIzol法所得到的RNA降解严重,没有得到完整的电泳条带.CTAB法和SDS法适于富含多糖和多酚等物质的植物总RNA提取.  相似文献   

15.
仿刺参cytb和β-actin基因表达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表达分析需要采用内参基因来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量。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cytb和β-actin基因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未受精卵、受精卵、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型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11个发育阶段和幼参的体壁、体腔细胞、肠道和呼吸树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tb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β-actin基因在稚参之前不同发育阶段中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在幼参的体壁、肠道和呼吸树中稳定表达。此外,cytb在lipopolysaccgarides (LPS)刺激前后的原肠胚、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型幼体、稚参和幼参四种组织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β-actin基因在LPS刺激前后的幼参体腔细胞、肠道和呼吸树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仿刺参功能基因表达分析中,cytb与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启璋  张祥林  韩睿  田洁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297-3306
【目的】筛选大蒜在盐胁迫下的稳定内参基因,并分析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AsACO)对盐胁迫和促生菌的响应表达特性,为深入探究促生菌的促生机制及大蒜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5个内参基因ACT、UBC、HIS3、18S rRNA、TUB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筛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并分析恶臭假单胞菌UW4对盐胁迫下AsACO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5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的特异性强、无引物二聚体。GeNorm分析得出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18S rRNA=TUB>HIS3>UBC>ACT,NormFinder分析得出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18S rRNA>HIS3>TUB>UBC>ACT,BestKeeper分析得出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UBC>HIS3>18S rRNA>TUB>ACT,最终以几何平均数综合分析得出18S rRNA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检测出AsACO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根。整个处理过程中,盐胁迫明显诱导AsACO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组织中表达上调,根和叶片中AsAC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 d和12 h时达最高,较正常培养(CK)分别显著升高124.43%和238.34%(P<0.05,下同),与盐胁迫处理相比,盐胁迫+浇施恶臭假单胞菌UW4处理显著降低AsACO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根和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其中在2 d和12 h时降幅较大,分别降低了112.08%和343.34%。【结论】18S rRNA是盐胁迫下大蒜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盐胁迫可诱导大蒜根和叶片中AsACO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间接促进ACO和乙烯水平升高,加速由乙烯调控的细胞衰老,甚至死亡,但盐胁迫下恶臭假单胞UW4具有抑制AsACO基因表达的作用,以减少ACO和乙烯的合成,从而延缓大蒜细胞衰老,提高逆境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改良CTAB法提取成熟肥城桃果实的总RNA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从成熟的肥城桃果实中提取纯净完整的RNA,本试验在原CTAB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对RNA的完整性、产率和纯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改良CTAB法所得RNA完整性好,条带清晰,无明显降解,28S和18S rRNA的亮度比约为2:1,A260/A280达1.89,且产率较高,为356.21ug/g,经RT—PCR后得到一特异条带,表明该RNA可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18.
果树果实总RNA提取方法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植物总RNA的提取尽管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但由于果树果实材料的特殊性,其RNA的提取至今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技术和方法。本研究在以往CTAB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以探讨一种适于果实总RNA提取的通用方法,从而为果实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PVP和β-巯基乙醇,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6%和3%,在匀浆上清液中加入1/3体积5 mol/L KAC(pH4.8),可有效地提高RNA提取的质量。利用改良后的CTAB法成功地从苹果、桃、草莓和葡萄果实中提取出总RNA。经过紫外、电泳、反转录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良的CTAB法是一种适合果实总RNA提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温对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生长产生严重影响。通过筛选景宁木兰热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可以为景宁木兰在高温条件下基因表达研究提供准确数据,达到对目的基因进行准确量化的目的。以热胁迫下景宁木兰1年生实生苗的根、茎、叶组织为材料,从转录组数据库中选取13个管家基因ACTIN-7(肌动蛋白基因-7),CYP(亲环蛋白基因),EF-1α(延伸因子-1α蛋白基因),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TB(GTP结合蛋白基因),NAC(NAC域蛋白基因),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TEF(翻译延伸因子基因),UBC(泛素化酶基因),UBQ(多聚泛素蛋白基因),α-TUB(α微管蛋白基因),β-TUB(β微管蛋白基因)和18S(18S核糖体RNA),通过Primer 5.0进行引物设计,琼脂糖电泳和溶解曲线分析验证引物特异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和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3个内参分析软件研究候选内参基因在热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CSLD3和KOR 2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验证其可靠性。13个内参基因的电泳结果均显示单一条带,溶解曲线也均显示单一峰,证明引物特异性良好;13对引物的扩增效率均在100%左右;内参软件综合分析得到,UBC,EF-1α和ACTIN-7是景宁木兰在热胁迫下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以3个单独的内参基因以及内参组合(EF-1α和ACTIN-7)为参照对CSLD3和KOR的表达模式进行校准,也显示了一致的表达水平。通过qRT-PCR技术和内参软件分析,UBC,EF-1α和ACTIN-7等3个内参基因在景宁木兰热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稳定性较高,CSLD3和KOR等2个目的基因的表达也证实了其可靠性。因此,UBC,EF-1α和ACTIN-7可以作为景宁木兰热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