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黄皮优良品种—桂研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峰  何铣扬  莫典义 《果树学报》2005,22(5):595-597
桂研6号山黄皮是实生选育的优良品种。1986、1987年在广西崇左市(原南宁地区)龙州县进行山黄皮资源调查搜集优质种质,共收集优良单株23个进行87、88系比试验。原编号为6号的单株,经87系比区试验及其他试验,表明该单株早果、丰产,稳产性能好,树势中庸;果个较大且均匀,果穗好;果实风味佳,可食率及烘干率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柑桔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调查到的野生(木黎)檬、红(黄)皮酸(山)桔资源进行了复核及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檬仅2个县尚有分布,主要集中在罗城县,忻城县其次,共2034株;红皮酸(山)桔,仅在3个县(市)有保存,岑溪市470株,永福县5株,荔浦县5株,共478株;黄皮酸(山)桔,仅2个县存有,昭平县1株,恭城县5株,共6株。  相似文献   

3.
椰子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我们对文昌市的高种椰子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记录了高种椰子种质资源189份,椰子预估年产量变异系数为21.99%,预估年产量与生长密度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胸径、树龄、叶长和叶片数相关性都不显著;发现了一些高产、长叶、抗风和黄皮果实等特异种质资源,可以为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黄皮西瓜化学诱变及四倍体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0 .2 %秋水仙碱对二倍体黄皮西瓜 2 6 0 8进行处理 ,观察器官变异特征和生理变化 ,比较不同方法对鉴定变异四倍体的可靠性 ,并对不同倍数体和不同基因型黄皮西瓜果实外观着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四倍体的变异株率为 12 .4 % ,采用二倍体普通西瓜♀×待鉴定变异株♂进行杂交鉴定四倍体方法简便可靠 ;利用四倍体黄皮西瓜配制三倍体黄皮无籽西瓜组合 ,外观着色明显改善 ,商品率提高 ,栽培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贵州省樱桃属果树种质资源。发现共有16个种,其中典型樱桃亚属12个种和矮生樱桃亚属4个种,地樱桃为贵州特有种;樱桃在全省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为400~2 500 m,其生境类型可分为暖湿疏林型、冷凉疏林型和寒冷灌丛型;这些种质资源可在砧木、育种和观赏栽培等方面予以利用,特别是矮生樱桃亚属有望用作矮化砧;利用短低温中国樱桃优株与欧洲甜樱桃开展远缘杂交,有望培育适宜南方地区栽培的大粒樱桃品种。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对福州市黄皮种质资源普查,福州市黄皮主要分布在晋安、仓山2个区和闽侯、连江、罗源、长乐4个县(市);历史上栽培的黄皮均为实生繁殖的有核黄皮,且多为果小、种子多的酸黄皮。  相似文献   

7.
1 选种经过从70年代起,宜宾地区农业局在合江、宜宾县、泸州市等地进行荔枝选种,选出了一批丰产、质优、抗逆性好的优良单株。1995年泸州市科委下达大红袍荔枝选育研究项目,由我所主持研究,并与泸州市农业局和合江县水果开发办公室负责实施。课题组查阅宜宾地区大红袍荔枝选种资料,并在本所开展大红袍荔枝优株调查,在合江密溪园艺场选出了江阳丰、江阳蜜、江阳红3个优株;在本所选出鸡心荔、白玉、红心荔、状元红、蜀优5个优株。1996~1998年对这8个优株进行连续观察,证明这8个优株性状基本一致且优良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8.
2002—2004年,在对江苏徐州、常州、镇江和南京4个地区8个县(区),多个栽植点的1051株薄壳山核桃结果树进行定点观察调查基础上,根据选优标准,通过反复评比,选出优株句-23号,该优株单果  相似文献   

9.
黄皮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了解黄皮(Clausena lansium)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根据《黄皮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农业部广州黄皮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96份黄皮种质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结合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22个描述型性状,平均每个性状的变异类型达3.4个,其中种子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6个。16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8.78%;种子侧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34%。Q型聚类分析将96份种质在欧氏距离19.84处分为4个类群,类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穗性状、果实大小和果实风味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38个果实性状在相关系数1.45时分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第2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6%,其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持续低温引起菠萝蜜田间寒害症状调查及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选育出抗寒性能较强的菠萝蜜优株(系),对经历持续低温天气后的8个菠萝蜜优株(系)进行田间寒害调查,比较优株的抗寒表现并进行寒害分级,同时测定与抗寒性能有关的几个生理指标并分析其与寒害等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持续低温会造成菠萝蜜优株(系)寒害,其寒害程度与品种(系)抗寒性有关;8个菠萝蜜优株中,一级寒害4个,二级寒害3个,三级寒害1个。叶片电导率与菠萝蜜寒害等级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菠萝蜜寒害等级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菠萝蜜寒害等级无相关性。研究得出抗寒性能较强的菠萝蜜优株(系)为优8、优6、优5、优3,叶片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评价菠萝蜜新品种(系)抗寒能力选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丽’核桃是从山东核桃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抗病性较强的优质晚实核桃新品种。其选育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广泛开展核桃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由300余株核桃实生苗中初选6株优株。经过在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圃内观测比较,1998年复选出优株,编号为‘日1号’。  相似文献   

12.
沁香是1979年在进行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时,于东山峰农场海拔840米东南山坡的美味猕猴桃野生资源中选育出的优株。继而对该优株及其嫁接子代进行了多年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遗传稳定性鉴定。以后,相继从已结果的子代树中嫁接新子代苗栽植,进行多代观察。经过1981-1986年的试验观察,证明遗传性状稳定。且人工栽培的果实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3.
核桃原产于我国,种类繁多,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生态效益。通过对兰坪境内核桃的种群分类、地理位置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对7株核桃优株的调查,提出了兰坪县核桃产业发展相对适应的品种及种植范围,为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以"金球"、"玉粒"2个黄皮洋葱品种为试材,采用CO2和He-Ne 2种激光的3种剂量,分别辐照2个黄皮洋葱的湿种子,研究了辐照对其L1代净同化率、蛋白质含量、叶总糖含量、鳞茎总糖含量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激光辐照黄皮洋葱的蛋白质含量、净同化率、叶总糖含量、鳞茎总糖含量的变异小于He-Ne激光辐照;使用He-Ne激光辐照黄皮洋葱种子容易从其变异后代中选择出优良变异株,该研究结果可为洋葱激光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本课题组主要从事南方果树(也包含部分落叶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现收集、保存优新南方果树品种50余个。自2012年开始,课题组在辽宁省内开展了莲雾、黄皮、果桑、番荔枝、杨桃、柑橘、火龙果、无花果、香蕉、番木瓜、西番莲等树种的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出  相似文献   

16.
鄂猕猴桃4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和兴山县谭园园艺场共同选育的新品种。1982年在三峡地区进行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工作.共获优株156个。其中源于兴山县南阳镇的31—58树势极强、丰产性好,果大而整齐;果心小,果肉绿色,汁多味甜酸适口。1984年嫁接繁育该优株无性系后代,1986年春季定植于谭园园艺场,1987年开始结果。其后,引进海沃德、  相似文献   

17.
梁山蜜桃为北方桃中的古老地方品种。由于生产中一直沿用实生繁殖,以致品系繁杂,良莠不齐。为保存、开发这一名特品种,我们进行了优选工作。1 选育经过在以往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同时发动群众开展选优,共选报17个优良单株,后经实地考察、测定,初选出5个优良单株。用1年生山桃作砧木,定植后当年嫁接优株接穗,经4年连续观察,从丰产性、适应性及果实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出了1号红桃、3号白桃、5号青桃共3个优系。2 主要性状1号红桃 果实近圆形,果肩尖,梗洼深,果型整齐,果顶圆,果尖微…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农业大学梨课题组开展‘泌阳瓢梨’资源普查,初选优株18株,编号为BY01~BY18,并以杜梨为砧木育苗,开展品种对比试验。通过多年品种特征特性对比观察,发现‘BY05’树姿开张,树势中庸,连年丰产稳产,抗病性强,果实成熟晚,品质好,香气独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其他优株。2013年1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盘古香’。  相似文献   

19.
黄皮是原产亚热带的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环境,以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1月平均温度在12℃以上的地区为最适宜区,如果温度低于0℃黄皮果树就会有冻害的危险,幼年树的耐寒能力更差,遇0℃以下低温如果持续时间2 d以上就可能会被冻死,因此,广西桂北地区的黄皮种植要开展防寒工作。  相似文献   

20.
黄皮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优稀水果,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黄酮类物质是黄皮果实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关于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为零散,结论缺乏系统性。本文全面综述了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提取方法,系统阐述了其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增强认知、抗炎、降糖和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功效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科学研究、黄皮产品的开发和品牌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