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拮抗细菌防治茄果类蔬菜常见病害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拮抗细菌(B-9l6、H-91、G-329、P-6854和JND)对茄果类蔬菜几种常见病害(根腐病、猝倒病和早疫病)进行室内外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①上述5种拮抗细菌对参试的植物病原真菌菌丝抑制率为29.41%~85.78%;②拮抗菌对茄果类蔬菜的根腐病、猝例病两种土传病害有防治作用,与清水对照相比,番茄死苗率下降;③田间防效试验中,拮抗菌能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防效达61.75%~80.60%。  相似文献   

2.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40 %杀·井WP(两单剂的混配 )既无增效亦无拮抗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该混配药剂对水稻螟虫、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江苏用量 15 0 0~ 180 0g/hm2 对水稻螟虫的防效为 86 .2 6 %~ 90 .88% (保苗 )、89.6 3 %~93 .90 % (杀虫 ) ,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 85 .6 0 %~ 84.93% ;在江西同等剂量用药对螟虫防效为 89.11%~ 94.49% ,对纹枯病药后 7d防效为 42 .6 2 %~ 42 .93 %、药后 14d的防效为 44.2 5 %~ 5 5 .18% ,均与对照药剂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番茄等蔬菜叶、根和土壤样本 1 82份 ,分离获得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 Pers.)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5 8株。其中拮抗细菌 5 4株 ,占 93 .1 % ,且多为芽孢杆菌 (Bacillus) ;拮抗真菌中木霉 (Trichoderma)和粘帚霉 (Gliocladium)各 1株。根据抑菌圈法测定 ,拮抗细菌对灰霉菌的拮抗能力有显著差异 ,其中芽孢杆菌 Y2 - 1 1 - 1 菌株拮抗性最强且稳定。试验表明 :Y2 - 1 1 - 1 悬浮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室内叶片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 69.9%和 78.2 % ;大棚内对果腐的防效 ,喷施 1次与 2次的分别为 61 .7%~ 72 .1 %和 76.6%~ 85 .3 % ,明显优于 5 0 %速克灵 (2 0 0 0倍稀释液 )。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峙培养,测试了拟康氏木霉对灰葡萄孢霉、尖孢镰刀菌、番茄叶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霉、辣椒炭疽菌的拮抗作用。对峙培养5d时对以上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3%、62%、86%、77%、68%、91%。拮抗机制主要为竞争和抗生等。离体防治试验表明,拟康氏木霉孢子悬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显著,其浓度为106、107、108cfu/ml时,在离体茎段和叶盘上的防效分别为29.8%、53.8%、62.5%和59.1%、66.1%、70.3%;而在盆栽试验和大棚试验中的防效分别为48.3%、64.6%、68.3%和37.7%、46.2%、60.6%。浓度为107、108cfu/ml时防效在各试验中均达到甚至高于甲基托布津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皿内对峙试验从17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然后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生防菌的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皿内对峙试验共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株26株;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49.7%,接种番茄叶霉菌前和接种后喷施BAR1-5发酵上清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6%和50.6%;BAR1-5菌株发酵液原液和5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5%和33.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1株很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株。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中草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白藓皮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白藓皮对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6.3%、82.3%和75.1%;胡椒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山芋黑疤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胡椒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4.5%:甘草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作用,0.2g/mL甘草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0.9%。  相似文献   

7.
25%田可益乳油对小麦穗蚜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 %田可益乳油防治小麦穗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用 2 5 %田可益乳油 5 0 0、10 0 0、15 0 0倍液防治小麦穗蚜 ,药后 1d校正防效分别为 93.35 %、84 .98%、84 .6 3% ,药后 3d校正防效分别为 99.0 7%、95 .6 8%、96 .14 % ,都高于对照药剂 2 5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5 0 0倍液和 4 0 %氧化乐果乳油 10 0 0倍液的防效 ;药后 5 d校正防效分别为 99.5 0 %、95 .85 %、94 .35 % ,其中 5 0 0倍液的防效明显高于两种对照药剂的防效。 2 5 %田可益乳油防治小麦穗蚜效果好 ,速效性强 ,持效期长 ,是防治麦蚜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8.
针对早疫病对番茄生产造成的严重危害,为筛选番茄早疫病的强拮抗菌、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行性,从不同番茄栽培地土壤中分离微生物,以番茄早疫病菌为指示菌,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和复筛,共筛选到3株对早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株的防治效果分别是放线菌FX-03为75.6%,细菌XJ-02为67.1%,细菌XJ-11为51.9%,其中,放线菌FX-03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75%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30%王铜悬浮剂对大棚番茄早疫病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喷施30%王铜悬浮剂700-10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续二次,可有效控制早疫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新疆昌吉、焉耆、喀什、乌苏、吉木萨尔五地多年种植番茄的农田土壤样品,进行拮抗菌的筛选,选取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法从加工番茄的根际土壤中分离拮抗菌,平板对峙培养实验进行初筛和复筛,根据培养特征、菌体形态及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进行初步鉴定,显微观察法观察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拮抗作用,盆栽法测定相对防效。【结果】共分离得到90株细菌菌株,初筛得到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复筛选取2株抑制作用显著的细菌(J2-2、J2-4),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近似种;显微镜下观察到2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丝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在盆栽试验中,拮抗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相对防效可达到35%以上。【结论】筛选到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早疫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早期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唑·吡EC对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室内共毒系数分别为 1 36 .5 6和 1 34 .0 8。 1 1 2 5~ 1 5 0 0mL·hm-2对二化螟的大田防效为 86 .2 3%~ 98.75 % ,对稻飞虱药后 1d的防效为 47.80 %~ 91 .0 7% ,药后 7d为 92 .0 7%~ 98.2 2 % ,药后 30d为 95 .37%~ 1 0 0 %。具有速效性强、持效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豇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tracheiphilum)的生防真菌,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武汉设施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优势拮抗真菌MA4,根据形态学和菌株18S rDNA序列对MA4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测定,并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MA4对豇豆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5.69%;根据其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MA4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注册登录,登录号为MH539514。MA4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根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茄子褐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茄子烂秆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等8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2.12%~86.93%;MA4菌株经10代继代培养后,对豇豆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仍为80.8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14 d后施加MA4发酵液的处理病情指数为11.85%,防效达85.75%,且对豇豆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模拟的植物源杀菌剂银泰防治番茄3种病害效果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试验 ,测定了人工模拟合成的新型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对番茄早疫病菌 (Al ternariasolani)、叶霉病菌 (Fulviafulva)和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生长的抑制和对它们引起的 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 0 %银泰EC在 0~ 2 0 0 μg/ml浓度范围内 ,对供试 3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其EC50 分别为 6 5 .5 7g/ml、91.86 g/ml和 4 0 .6 4g/ml,对早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和对照药剂扑海因基本相当 ,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扑海因。 2 0 %银泰EC 10 0 0mg/L防治番茄早疫病和叶霉病的效果分别达到 82 .6 %和 84 .9% ,银泰 2 0 0~ 80 0mg/L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达到 78.4 %~ 90 .9% ,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扑海因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6.9%精恶唑禾草灵防除春小麦田野燕麦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9%骠马水乳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春小麦田野燕麦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750-1500mL/hm^2处理均具有良好的除草保产效果,随剂量的增加,防效和产量递增。药后30d株防效为85.11%~99.33%,鲜重防效为90.24%~99.91%;药后60d株防效为80.88%~98.67%,鲜重防效为85.60%-99.26%;小麦收获期目测防效为90.0%~99.0%。小麦折合产量2850.0-3168.77kg/hm^2,较对照增产23.58%~37.40%。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物农药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多抗霉素、宁南霉素、太抗、农用链霉素4种生物农药防治番茄早疫病,结果表明,药后15d上述生物农药的防效分别为:72.3%、73.4%、71.3%、79.5%,防效优于常规药剂百菌清和速克灵。  相似文献   

16.
3种生物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杀虫剂 0 .2 %苦皮藤素乳油、0 .6 %苦参碱·内酯水剂、苏特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蔬菜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0 .2 %苦皮藤素乳油 10 0 0倍液药后 7d对甘蓝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分别可达 93.99%和 92 .4 3% ,优于2 0 %氰戊菊酯乳油 10 0 0倍液的防效 ;0 .6 %苦参碱·内酯水剂 4 0 0、6 0 0倍液药后 7d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96 .34%、93.88% ,对甘蓝桃蚜的防效分别为 95 .14 %、94 .0 2 % ,优于 2 .5 %溴氰菊酯乳油 2 0 0 0倍液 ;苏特灵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药后 7d对黄瓜瓜蚜的防效为 91.0 9% ,对青菜桃蚜的防效为 91.39% ,与 2 .5 %溴氰菊酯乳油2 0 0 0倍液防效相当。 3种生物杀虫剂对蔬菜害虫防效优良 ,适合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测试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3株菌(kx-4、kf-43-1、kf-5-1)对棉籽发芽的影响及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拮抗、促棉花生长的作用。利用发酵液法对3株拮抗菌抑菌活性、促芽效果进行测定;通过切根蘸菌法、灌根接种法分别测定了拮抗菌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大田防病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无菌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5.49%~87.41%,与对照比棉籽发芽率提高2.86%~14.29%;3株拮抗菌在盆栽、大田试验中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对棉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拮抗菌株kf-43-1株防效最好,盆栽防效最高可达80.27%;在大田接拮抗菌20 d后防效为53.95%;kx-4株促生效果最好,发酵液灌根处理的棉株株高、下胚轴直径、始节高、铃数、有效铃数、衣分的测量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余2株拮抗菌发酵液灌根处理的棉株。  相似文献   

18.
:三唑·吡EC对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室内共毒系数分别为 1 3 6.5 6和 1 3 4.0 8。1 1 2 5~ 1 5 0 0mL/hm2 三唑·吡EC对二化螟的大田防效为 86.2 3 %~ 98.75 % ,对稻飞虱的防效 :药后 1d为 47.80 %~ 91 .0 7% ,药后 3 0d为 95 .3 7%~ 1 0 0 %。该药剂具有速效性强、持效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6种混配剂对番茄早疫病和白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以12.5%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分别与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混配的防效为好,对早疫病的防效分别为76.9%、64.6%,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0.7%、64.1%.  相似文献   

20.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田间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效,苗期5次药后7 d防效达74.06%,药后14 d防效达60.86%;定植后4次药后7 d防效达78.31%,药后14 d防效达73.84%。田间调查表明,各药剂对草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