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北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2008年,以引进的11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省广元市进行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较适应川西北的气候,1年可以刈割6~8次,年均鲜草产量35 822.7~57 615.6kg/hm2、干物质产量6 573.3~10 345kg/hm2,利用年限长,其中,紫花苜蓿盛世长势最好,产量最高,首领次之,盛世与首领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穴播条件下株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甘肃省酒泉市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株、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种第一年(2004年)行距和株距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行距从60cm递增至100cm,种子产量也随之从1240kg/hm^2下降到982kg/hm^2,而各株距处理的种子产量则从15cm的1426kg/hm^2依次递减至60cm的807kg/hm^2;行距60cm和株距15cm组合的产量最高,为1833kg/hm^2,100cm行距和株距60cm组合的产量最低,为753kg/hm^2。株行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枝条密度,但结荚花序数/枝条和荚果数/结荚花序却显著提高。品种间种子产量的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的结荚花序数/枝条、种子重量、正常种苗率、发芽势和硬实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对8个多花黑麦草品种从生育期、产草量、茎叶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多花黑麦草l产量最高,其干物质产量为19397kg/hm^2;蓝天堂产量次之,其干物质产量为18242kg/hm^2;特优多花黑麦草产量最低,其干物质产量为14770kg/hm^2。从总体上来看,各个品种之间产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饲用玉米生产性能与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五个饲用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量的生产性能以及主要营养物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物候期观测,东陵白和中原单32为早熟品种,而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为晚熟品种;(2)不同施肥水平对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450kg/hm^2和300kg/hm^2的施氮水平与150kg/hm^2和0kg/hm^2(对照组)差异显著,茎叶比变化显著,以中原单32和东陵白变化幅度较大,与其它3个品种差异显著;(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CP、Ca、P、CA含量显著下降(p〈0.05),NDF、ADF、OM含量则显著上升(p〈0.05)。各品种在同一生育期内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其它营养物质不同的是WSC含量在抽穗期显著(p〈0.05)高于拔节期和乳熟期。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新麦草饲草产量和再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长4年的新麦草新品系进行连续2年春季施肥,并测定草产量和再生速度,结果表明第1次刈割以施入(NH4)2HPO4复合肥960kg/hm^2时饲草产量最高,但与施肥720kg/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第2次刈割以施肥720kg/hm^2草产量最高,但干草产量与480kg/hm^2和960kg/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为施(NH4)2HPO4复合肥720-960kg/hm^2对新品系增产效果最显著。施肥也促进了新品系刈割后的株丛再生,施肥720kg/hm^2处理的株高和叶片再生速度最快,此外未施肥新品系再生速度快于山丹新麦草。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THG-1青干草产量最高达9102kg/hm^2,现蕾期粗白蛋最高达22.41%,对照组天水苜蓿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均起最低,仅为6798kg/hm^2和19.86%。4个品种均在现蕾期营养价值最高。因此,现蕾期为最佳收割期,THG-1为高产优质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石河子绿洲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群落生物量、茎叶比、种间竞争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7.5kg/hm^2、无芒雀麦15kg/hm^2的比例混播并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为最佳组合,于物质产量为23.4t/hm^2。两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竞争率分析表明,不同的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两种牧草的竞争力有一定影响,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无芒雀麦,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锡林郭勒盟是我国典型草原的主要分布区,也是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实地调查,在锡林郭勒盟共调查研究了多年生人工草地26块,其中,包括8个牧草品种,单播和混播2种播种方式。单播产量最高的牧草为紫花苜蓿,在正蓝旗干草产量为4730kg/hm^2,混播产量最高为西乌旗西南部的老芒麦+紫花苜蓿,干草产量达6663kg/hm^2;总结了锡林郭勒盟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人工草地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措施,为锡林郭勒盟人工草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河南郑州地区种植推广的黑麦草品种,对14个黑麦草品种从产草量、抗病虫害抗倒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瑞奇思”产量最高,其鲜草产量为188785.44kg/hm^2干草产量为24542.11kg/hm^2,其次是“佳关”、“钻石7”、“泰德”,且这些高产品种无明显病虫害,值得郑州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嫩平原,应用正交试验对苜蓿产量进行行距、灌水、施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30cm行距处理产草量最高,干草产量15389.66kg/hm^2;灌水以3次和1次为好;施农家肥22500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磷酸二铵150kg/hm^2和施复合肥150kg/hm^2处理;施尿素112.5kg/hm^2增产效果最佳,平均产干草14673.61kg/hm^2;行距30cm、灌水3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处理产干草19395.8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高寒阴湿区引进10种国外优良牧草,通过3年的生育期和产草量测定,结合抗病虫害能力、家畜适口性评估以及牧草营养成分的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优良牧草品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苏丹草、俄菜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丰产性好,适口性佳,适宜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其中,俄菜年平均产量(干重)为695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20.1%;紫花苜蓿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550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8.6%;苏丹草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88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4.8%。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配施对健宝牧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11-B”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健宝牧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对健宝牧草的产量和效益影响最大;在较高施N水平下,P、K间交互效应有利于健宝牧草的增产增收;最优施肥方案为N303.89kg/hm^2、P2O5240kg/hm^2、K2O240kg/hm^2,其产量为104378.58kg,/hm^2,效益为8154.38元/hm^2。  相似文献   

13.
N、P、K肥配施对杂交甜高梁草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D-最优化设计研究N、P、K肥配施与杂交甜高粱品种甜格雷兹饲草产量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N肥对草产量和效益影响最大;在较高N水平下,P、K间交互效应均利于甜格雷兹的增产增收;其最优施肥方案为N150.53kg/hm^2、P20550.82kg/hm^2、K2075.71kg/hm^2,草产量为112.09t/hm^2,获得效益20.902×10^3元/hm^2。  相似文献   

14.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612.26kg/hm^2,施肥量为120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534.5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5.
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钼、锌以一定的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尤其是硼(1.0kg/hm^2)、钼(100g/hm^2)、锌(3.0kg/hm^2)配施可获得最高产量(17.7 t/hm^2),较对照增产21.3%;单施硼(1.0 kg/hm^2)或钼(100g/hm^2)或锌(1.5 kg/hm^2)也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硼、钼互作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硼(1.0 kg/hm^2)和锌(3.0 kg/hm^2)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在不施硼的情况下,钼、锌配施可以显著降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单施锌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麦草为材料,在河北坝上高原区种子生产实验研究中得出:在生育期中灌水6次、磷酸二铵做种肥的条件下,施化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施45kgN/hm^2 45kgP2O5/hm^2、春施90kgN/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265.1kg/hm^2;新麦草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紊是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前短营养枝转化,秋春施氮可以增加果前短营养枝/m^2,使第二年生殖枝数/m^2增加。同一施氮量下,秋春分施氮肥与春季一次施氮处理之间,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及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黄南地区青引2号燕麦播种量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南地区田间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青引2号燕麦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为262.5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3305kg/hm^2,播种量为300kg/hm^2时,于草产量最高为12901kg/hm^2。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盐池”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cv.Yanchi)与“邦德”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zdtiflorum vc.Abundant)轮作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饲草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处理中(NPKN450kg/hm^2、P2O5 180kg/hm^2、K2O300kg/hm^2)的饲草鲜草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两季合计达162.7t/hm^2;其中苏丹草鲜草产量为102.3t/hm^2,分别比不施肥(CK)、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处理增产352.7%、356.7%、28.2%和13.9%;黑麦草鲜草产量为60.4t/hm^2,分别比CK、PK、NK和NP处理增产344.1%、255.3%、24.8%和25.3%。配施NPK处理,全生育期饲草干物质目均积累量为65.2kg/hm^2,分别比CK、PK、NK和NP处理高215.0%、197.5%、22.00.4和9.6%,苏丹草与黑麦草的干物质日均积累量分别为104.5kg/hm^2和36.9kg/hm^2。氮磷钾配施显著促进饲草的养分积累,全生育期的饲草N、P2O5和K2O积累量分别为500kg/hm^2、210kg/hm^2和1196kg/hm^2,同时,N、P2O5和K2O日均积累量分别为1.37kg/hm^2、0.58kg/hm^2和3.29kg/hm^2^2;其中苏丹草的日均积累量分别为2.12kg/hm^2、0.79kg/hm^2和4.16kg/hm^2;黑麦草的日均积累量分别为0.84kg/hm^2,0.43kg/hm^2和2.66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酒泉地区紫花苜蓿适宜的播种量,本研究以BR4010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50万、600万、750万、900万、1050万粒/hm^2共5个不同密度梯度进行试验,研究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播种量在600万粒/hm^2~900万粒/hm^2时最高,经过综合筛选,600万粒/hm^2为该地区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20.
收集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云南北亚热带北缘开展品比试验,2年测定结果表明,株高较高的品种为Quadrella、Sequel HR和四季旺;2年平均牧草产量比较,猎人河和三得利的干物质产量分别达到6 735、6 699kg/hm~2,显著高于Quadrella、Sequel HR、UQL-1、Hallmark、盛世、赛特和三羊开泰(P0.05)。种子产量以Quadrella和三羊开泰最高,为223 kg/hm2,但各供试品种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大。生产性能各指标综合分析,猎人河和三得利适宜在云南北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