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菌核病是我县油菜生产的大敌,1983年共有134,827亩油菜,发病的达11.5万亩,占85.3%,其中成灾面积6.8万亩,占50.4%;千粒重降低0.2—0.5克,发病田一般减产40—60斤,出油率下降8—11%。菌核病暴发成灾,是解放以来所罕见。为什么油菜菌核病会突然这么严重呢?经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1常年连作,忽视农业防治,菌源多、菌量大。据县病虫测报站3月4—31日定点观察3次,每百平方尺有子囊盘数18—63个,比82年增加54.5—  相似文献   

2.
阎振领 《植物保护》1987,13(1):51-51
稻苗疫霉病(Phytophthora fragariaevar.orgzo-bldis Wang et Lu)是我县早稻秧苗期的重要病害,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发生,常年占早稻秧田面积的10—20%,1986年全县3500多亩秧田及部份大田发病,约占绿肥田早稻秧田面积的50%左右。病株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达100%,少数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情况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ae′e)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稻纵卷叶螟逐渐发生严重,成为常发性的主要迁飞性害虫,常年发生5—10万亩左右,以四代危害二晚最为严重。从1980年以后,大发生的频率很高,1980、1983、1985年都属大发生年,发生面积分别为19.485万亩,14.8万亩和20.93万亩,其中严重面积分别为8.4万亩、1.94万亩和2.15万亩,损失产量分别为485.9万斤、450万斤和49.5万斤,今年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在二晚田危害是近12年间(1977—1989年)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县二晚总面积32.1187万亩,发生面积24.007万亩,占总面积的74.7%,其中卷叶率为50%的面积  相似文献   

4.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近年来在我县回升很快。1989年,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病穗率仅占0.25%,最高0.75%;1990年,发生面积为0.9万亩,平均发病田病穗率为0.41%,最高达1%。今年,据调查:发生面积为38万亩,病田率达100%,病穗率为0.57%;发病较重的地块,病穗率为3.4%;发病最重的地块,病穗率达15.8%以上。全县种植的  相似文献   

5.
1981年和1982年奉新穗颈稻瘟病均属大发生年。1981年全县除个别公社早稻未发病外,其他八个有早稻的公社都有发生,发病严重面积一万亩以上,占早、中稻面积3.6%,损失稻谷130—150万斤。其中每亩损失300斤以上的面积有3400亩。会卜、砾下两个公社是重病区,如砾下公社龙洒大早稻2630亩,发病近2000亩,损失稻谷40余万斤,折合发病田平均每亩损失200斤。队会卜公社潭卜大队第二生  相似文献   

6.
平乐县春花生斜纹夜蛾大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乐县春花生斜纹夜蛾大发生1996年平乐县春花生大面积遭受斜纹夜蛾为害。笔者于6月上旬在二塘镇茶林村发现春花生受斜纹夜蛾为害严重,随后对10个乡镇进行调查,共调查20个点,范围面积3030亩,占全县春花生种植面积25105亩的12%。初步调查统计,受...  相似文献   

7.
李鄂平 《植物保护》1989,15(5):58-58
香蕉叶斑病是我县近年来的一种重要病害。流行期造成蕉叶枯死、果实瘦小,严重受害的蕉园损失4至5成。1985年全县发病0.75万亩,未引起重视;1987年发生2.55万亩;1988年达2.92万亩,占香蕉种植面积的94.2%。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推广花生地膜栽培,由于投肥多,膜内地温高,湿度大,加重了杂草的发生,且很难拔除,严重地影响了地膜花生产量的提高。为了解决地膜花生的草害问题,我们在1986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1987年又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田设在魏营乡刘营村地膜花生田,处理有48%拉索乳油200毫升/亩;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0克/亩;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亩;48%氟乐灵乳油150毫升/亩;以喷清水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戴树涛 《植物保护》1984,10(3):38-38
高粱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县粮播面积的11.6%、粮食总产的15%、1976年以来,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现已成为高粱增产的主要障碍。1982年发病率平均达23%,严重田发病达50%。 1983年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全县有6个公社25000多户使用25%粉锈宁0.3%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危害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8、1989两年累计发病面积6700亩,占栽培面积的80%,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者达60%以上,个别地块几乎绝产,经济损失高达187万元。1990年8月上旬普查全市发病面积已达4000亩,占栽培面积的96%,估计减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怀化市贺家田公社是山区老稻瘟病区。82年全社单早因稻瘟病危害亩产只有200来斤,56.5%的中稻发病,其中严重的420亩,产量损失80%以上;全社稻谷平均亩产仅309斤。83年我们在公社推广了稻瘟病防治技术,在全区稻瘟病流行的情况下,经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招远市主要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27万亩,其中覆膜面积18万余亩,1990年以前,招远市覆膜花生田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是国外生产的72%杜尔和48%拉索,1990年引进国产50%乙草胺进行试验、示范,1991年以亩施50%乙草胺75克在全市推广7.5万亩,占全市总覆膜面积的41.7%,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3.
花生田杂草的发生与化学防除王从群(河南镇平县植保站474250)花生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但草害严重,为此笔者于1994年对当地花生田杂草的发生与化学防除进行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1花生田杂草种类镇平县花生田杂草共6科19种,以禾本科和大朝科为主。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但是在小麦、青稞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危险性病毒病害,严重威协小麦和青稞的生产。据了解,此病于1977年在穷结县白纳公社,桑日县吉荣公社的部分生产队首先发现,发病面积不足千亩。1978在在仁布、达孜县相继发生,发病面积达4,000多亩。1979年则在达孜、贡噶县,澎波、林周农场等地大发生。据这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上述两县和两场的部分社队发病面积达53,000多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70%。达孜县反映,1979年因病减产达200万斤;澎波农场反映,冬作物至少减收200—300万  相似文献   

15.
陈德周 《植物保护》1992,18(4):49-49
河南中牟县是我国大蒜出口基地县,大蒜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年收益8000万元以上,近两年因豌豆植潜蝇的严重危害,致使大蒜产量和经济效益出现下降。据笔者调查,全县大蒜田豌豆植潜蝇发生7.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5%、重者5万亩。虫株率一般为30-50%,高者100%。平均单株有虫4.1头,  相似文献   

16.
小麦红矮病是由条沙叶蝉(PsammotetixstriatusLinne)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我县冬小麦发病严重,1994~1996年连续3a大发生,仅1996年发病面积就达1.04万hm2,占冬小麦面积的41.6%,平均病株率40.5%,一般减...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dipsaci Kuehu)病在我县发展蔓延快,为害渐趋严重,如大泉乡1985年发病面积仅530亩,至1989年已上升到6585亩,占甘薯总面积的54.2%,一些重病田绝产后,只得改种其它作物,为了寻求优良的抗病品种,探讨综合防治途径,我们连续3年对鲁-78066甘薯的抗病性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988年选柳泉乡辛家村历年发病较重的甘薯地为试验田,山淤土,每小区面积0.03亩栽90株,重复3次,顺序区组排列,5月8日  相似文献   

18.
沂水小麦赤霉病1998年暴发流行,发病面积379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68.8%,病穗率一般为45%~60%,个别地块达80%以上。受病小麦千粒重平均下降25.9%,损失严重。一、发生流行因素分析1.菌源充足: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51万亩,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9.
播娘蒿是我县灌溉总渠以北棉旱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分布广、密度高、为害重。全县发生危害面积达17.49万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75%,其中严重受害面积6万多亩。一般田块密度为每平方尺10—20株,最高达百株以上,大面积减产一成左右,严重田块竟达三成以上,是影响我县三麦增产的重大障碍。 1982年以来,我县已将2甲4氯防除播娘蒿作为夺取三麦高产的一项技术措施,大面积  相似文献   

20.
武秉铖 《植物保护》1994,20(4):52-53
豌豆潜叶蝇近年在豌豆上发生严重,幼虫蛀食叶肉,使叶片布满白色隧道,使提早落叶,影响结荚;也能蛀食嫩荚及花梗,使植株枯死。1990年种植面积30.2万亩,受害面积28.6万亩,损失554.8万多公斤。1990—1991年按照不同生态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豌豆田块,对6乡17村188户的豌豆田3190亩进行调查,受害面积2920亩,减产10%的占21.6%;减产15%的占23.5%;减产20%的占30.4%;减产25%的占14.7%;减产50%以上的占9.9%。1992年对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发展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据田间多点观察,在会宁、靖远一带4月中下旬豌豆幼苗开始被害,表明此时已完成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