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货架期内的维生素损失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的损失率较高,超过了20%。另外,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叶酸损失率明显高于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和幼儿配方乳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泛酸、维生素C、生物素在货架期内较为稳定;充氮罐装和充氮盒装产品的维生素损失率相近。  相似文献   

2.
生产和贮藏过程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密切相关。以干法工艺婴幼儿配方乳粉为研究对象,分析营养素混合均匀性、加速贮藏性实验营养素衰减率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结果表明,干法工艺选择的15种营养素,乳铁蛋白的混合均匀度在90%以上,其他营养素的混合均匀度均在95%以上。加速贮藏实验中宏量营养素和脂肪酸相对较稳定,维生素和矿物质未发生明显衰减。可选择成分中牛磺酸的衰减率相对较高,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加速贮藏性实验结束时,牛磺酸衰减率分别为8.06%、8.40%、8.08%。加速贮藏186 d后,安全性指标(锡、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M1、三聚氰胺)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配方奶粉湿法工艺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损失率进行研究,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果表明,维生素损失率高于矿物质损失率;损失率最大的微量营养素是维生素C,损失率约为33.9%;损失率最大的矿物质营养素是锌,损失率约为13.0%。通过湿法工艺生产过程中微量营养素损失率的研究,为配方奶粉中各微量营养素的添加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衰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配方奶粉经过湿法工艺后,不同企业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衰减率有明显差异。通过衰减率研究,发现了不同企业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在湿法工艺生产过程中的衰减情况,为今后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某段婴幼儿乳粉同一生产周期各生产阶段的前、中、后三个批次的样品,对部分营养素(维生素B1、B2、C、A、E和微量元素Ca、Fe、Zn)含量进行检测,并计算其损失率。结果表明,在生产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最明显(损失率分别为32.33%和29.05%);Fe的含量在前处理工段到浓缩工段受到影响较明显(损失率为16.07%);其他营养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湿法工艺生产的婴儿配方乳粉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各营养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温度(37±2)℃、相对湿度(RH)为(75.00±5.00)%、避免光线直射条件下,贮存6个月的试验过程中,样品感官状态、蛋白质、脂肪、亚油酸、α-亚麻酸和铁均未发生变化;试验结束后发现维生素平均衰减率约26.00%(维生素C平均损失率超过...  相似文献   

7.
根据母乳中各宏量营养素的特点,通过调节配方乳粉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设计了适合我国婴幼儿食用的配方乳粉,并对该配方乳粉进行了体外消化实验,以考察该配方乳粉配方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配方乳粉中各宏量营养素含量均符合国内外标准要求,能满足婴幼儿对宏量营养素的需求.该配方乳粉总消化率在88%左右,优于市售配方乳粉和羊乳粉,且在酶含量提高的情况下,该配方乳粉蛋白质消化率可达95%,表明该配方乳粉配比合理,利于婴幼儿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摄入水平维生素B1(vitamin B1,VB1)、维生素B2(vitamin B2,VB2)对6月龄伊犁马血浆VB1含量、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rythrocytetransketolase activity,E-TKA)、TPP效应及尿液VB1排出量和血浆VB2含量、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 activity coefficient,E-GRAC)及尿液VB2排出量的影响,得到6月龄伊犁马对VB1、VB2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取月龄相近(6月龄)、平均体重为(117.12±13.33) kg、健康状况良好的伊犁马公马25匹,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分别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试验Ⅴ组,各组马匹每天饲喂相同营养水平日粮,分别添加0、10、20、30、40 mg的VB1和0、7、14、21、28 mg的VB2,进行为期20 d的饲养试验。结果发现,随着VB1实际摄入水平的升高,伊犁马血浆VB1含量显著升高(P<0.05),E-TKA显著提高(P<0.05),TPP效应极显著降低(P<0.01),尿液VB1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VB2实际摄入水平的升高,伊犁马血浆VB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E-GRAC极显著降低(P<0.01),尿液VB2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以血浆VB1含量、E-TKA、TPP效应及尿液VB1排出量和血浆VB2含量、E-GRAC及尿液VB2排出量作为评价指标,得到6月龄伊犁马对VB1、VB2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33.32和18.73 mg/(匹·d)。  相似文献   

9.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不同生产工艺、包装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生产企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生产工艺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工艺的关键工艺是混合工艺,关键工艺参数是混合时间、组分添加顺序、装载系数进行。湿法工艺的关键工艺是均质、喷雾干燥。均质工艺的关键参数是均质压力、均质后粒径;喷雾干燥工艺关键参数是高压泵压强、进风温度、浓缩牛奶浓度。本文比较了不同包装材质,在变化的贮存条件下,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评价半成品质量,对工艺优劣势进行分析,得出铝塑复合膜包装有利于产品贮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牛乳中多种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主要测定了牛乳中VA、VB2、泛酸、VC以及VE 5种维生素的含量,其中,VA、VB2、泛酸以及VE的检出率均为100%,VC检出率为87.5%,同时研究了不同季节对牛乳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B2和泛酸含量较稳定,受季节影响小;VA和VE含量均不同程度受到季节的影响;VC含量波动较大,受自身性质和季节变化双重影响。通过研究呼和浩特地区牛乳中多种维生素含量,对乳制品企业强化维生素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杀菌工艺,阐述了超高温杀菌工艺参数的选择,以供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配方乳粉是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乳基)和/或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豆基)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家长该如何选购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您,以下几个步骤读懂乳粉标签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分析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的干法工艺,研究产品的静态混合均匀性和下粉动态混合均匀性。结果表明:混合完成后静态条件下,不同空间位置的产品营养素指标比较稳定,离散系数基本在10%以内,批次间指标也比较稳定;下粉过程中各阶段产品的营养素指标比较稳定,且与静态条件下也比较接近,不同空间位置产品的营养素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在10%以内。本研究中的工艺可以满足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乳粉标签上的信息是否与其内在质量相符,本文对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了标示值与实际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样品合格率基本持平,品牌合格率则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较高;主要问题均为维生素指标和矿物质指标的实际含量与标示值不符。此问题应引起国内外乳粉生产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脂肪提取时的萃取溶剂、取样量、提取次数及超声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一种超声破壁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脂肪并测定其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提取时,乳粉样品的脂肪提取率较高(>95%),提取过程中脂肪的二次氧化得到有效控制,脂肪的POV值测定准确性较高。且将该POV值测定方法应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货架期加速验证实验时,其能够准确反映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肌醇也称为环己六醇,分子式为C6H12O6,属于维生素类产品,作为细胞膜组成成分具有调节生物膜磷脂平衡和机体代谢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加压水解法是传统的肌醇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常压水解法、酶水解法、微生物发酵法等。肌醇应用广泛,在医药领域,肌醇已被证明可以治疗癌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妇科疾病等;在饲料领域,肌醇作为促生长添加剂添加于动物日粮中,对动物起到营养与保健作用;在食品领域,肌醇主要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保健品、饮料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笔者对肌醇的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肌醇的生产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13 家婴幼儿配方羊乳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原辅料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水平进行测定,并就检测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使用过程分析法对不同生产工艺的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简称“婴配羊乳粉”)各个环节生产过程及原辅料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 共检测过程样本104 份及原辅料样本81 份,确定婴配羊乳粉的三种生产工艺均不会产生高氯酸盐,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为原料奶的带入,辅料中高氯酸盐对婴配羊乳粉的贡献率低于26%,辅料中高氯酸盐的高风险因素为含乳原料。结论 婴配羊乳粉三种生产工艺对高氯酸盐的产生没有影响,原料奶是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辅料中高氯酸盐会带入婴配羊乳粉中,其中含乳原料贡献率大,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5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食品国家监督抽验新闻发布会。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在会上表示,截至5月5日晚,已发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5家,未通过审核的企业有5家,已经申请延期和未提出申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有28家。2013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该细则从干湿复合工艺审查、产品配方和标签管理、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加工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将液态原料乳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除去,但在除水过程中,原料乳中所含各种营养成分的物理结构和外观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采用何种脱水工艺对终产品的感官接受度、营养成分保留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用蒸发浓缩工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是在真空状态下,低温蒸发,以脱去原料乳中将近50%的水分,且...  相似文献   

20.
对以牛奶为基底的10岁以上全营养液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配方设计和工艺研究,并验证产品保质期内微量营养素的稳定性及人群试饮试验效果。依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确定三大供能物质来源及含量,蛋白质4.0 g/100 mL,脂肪2.3 g/100 mL,碳水化合物8.9 g/100 mL。微量营养素在整个保质期内的含量符合通则的要求,维生素的损失率普遍高于矿物质,其中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的损失率最高。人群试饮试验结果显示,连续饮用2 个月后受试者血压、心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与饮用前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产品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