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陵城区是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距离雄安新区仅200km,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小麦玉米优势产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德州市陵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境内土地平坦,土质条件优越,灌溉便利。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陵城区大力发展农业种植。陵城区是全国农业百强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制种大县。小麦是陵城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积极应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小麦播种前管理、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等几个方面分别具体阐述小麦绿色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挖掘陵城区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实现“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谈优质小麦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优质粮食生产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朱钅容基总理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用经济杠杆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要进一步拉开质量差价、品种差价,适当缩小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范围,引导农民生产优质、适销的粮食品种,把粮食生产的品种、质量、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小麦面积、总产均居全国之首。搞好优质小麦的开发利用,对发展我省经济、提高小麦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市场需求和我省…  相似文献   

4.
<正>新乡地处中原,占尽天时地利,政通人和,农业发达。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万亩,是全国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和粮食核心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和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新乡小麦"闻名全国,走向世界。2008年,新乡市委、市政府提出"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率先在河南全省开始了"品牌农业"探索与实践;2011年,又提出了"整合资源,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将新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业》2011,(19):6-6
农业部近日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采取七项措施.全方位推动农业发展新跨越。 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确保95%以上的自给率。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加强主产区建设;提高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柘城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小麦高产创建面积0.33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8.3kg,全县6.46万hm2小麦,平均每667m2产量达512.8kg,较上年每667m2增产3.1kg。全县粮食生产水平跨入高产行列,实现了由产粮大县向产粮强县的跨越,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余霞 《河南农业》2017,(7):55-55
小麦是信阳市的主要夏粮作物,也是全国弱筋小麦的主产地,常年播种面积为28.7万hm^2。自2001年中央免除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后,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能力,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粮食生产的方针政策,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粮食生产总产、单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小麦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500多万公顷。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加大投入和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河南的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亿公斤、450亿公斤、500亿公斤的三个历史性台阶,不仅满足了河南近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而且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程丽红 《河南农业》2014,(23):60-61
<正>河南省粮食、油料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棉花产量居全国第四,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三,农产品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省农机化综合水平已达70%,农业生产方式已初步实现了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对河南省粮食连年丰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抗灾减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结构不平衡且作业质量较差等问题。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其他农作物生产机  相似文献   

10.
<正>永年是粮食生产大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2014年,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农业科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到5.65亿kg,小麦、玉米两熟亩产549 kg,单产水平名列全省前茅,再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全国1/20的粮食,提供1/10的商品粮,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玉米出口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人均肉占有量连续十年居全国前十位.  相似文献   

12.
一、正阳县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正阳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史称“膏粱丰腴”之地.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10万亩,总人口75万人,人均耕地近3亩.粮食年产8.5亿公斤,每年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4.8亿公斤.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县”.2003年被认定为“全省首家标准化农业示范县”.2004至2010年曾5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正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落实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连续5年递增,尤其是小麦生产连续6年创新高.“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构建‘天中粮仓’”正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综合优势比较指数法、主成分回归等方法,依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对宁夏小麦、水稻、玉米3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比较优势以及布局、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后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粮食生产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在扩大;粮食种植效益不高,小麦长期亏损;粮食种植效益远低于蔬菜、苹果等经济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比较优势各有不同;小麦面积大幅度下降、玉米面积大幅度上升;区域布局由引黄灌区向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转移;种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境艰难,农户种粮意愿不高.造成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宁夏粮食生产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及其效益不断下降.提出相应对策:形成合理的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结构;加大粮食作物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力度;扬长避短,融入全国大市场;更多地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王媛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3-74,77
永城市是河南省小麦生产大市,小麦生产水平处在本地区先进行列。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的增产潜力,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粮食核心主产区,永城市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开展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初步探索出本地区小麦创高产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的高产、稳产是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由于受育种水平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高产地块的产量长期徘徊在千斤左右,影响到小麦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总量的增加.同时面临我国人多、粮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状,粮食供需矛盾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之时,我们选择冬小麦品种济麦22,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探讨超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小麦高产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农业大县,现辖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5.8万亩,农业人口51.9万,常年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7万亩,秋粮种植面积48万亩,总产50万t左右,连续多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7.
华阴市地处陕西省渭南市东部,常年种植小麦13万亩.近年来,随着华阴市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的重视,以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华阴市小麦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但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延津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0万hm2,是全国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和粮食核心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和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县。2011年,新乡市提出了整合资源,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将延津小麦打造为"中国第一麦"的战略目标。延津引领新乡,率先示范,顶层设计目标清晰,全县上下贯彻落实,已建成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加工基地。一、延津县打造"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2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韩长赋部长对2010年秋冬种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1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前不久,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六五"以来,兖州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990年以前,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科技网络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粮食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小麦生产水平在350 kg/667 m2、玉米在400 k/667m2左右徘徊不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兖州得到推广应用,全市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91年,建成了江北第二个"吨粮县"由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特别是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近年来一些大型粮食科技项目纷纷落户兖州,有力地推动兖州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