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松材线虫7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2个株系的线粒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但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因而支持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两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法国株系和日本株系)之间的相似值和松材线虫各株系间的相似值极为接近,由此看来,这两个株系的变异为种内变异,应同属于一个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系两个明显不同的类群,即松材线虫类群和拟松材线虫类群.松材线虫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组,一个是以日本株系为代表,另一个是以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株系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5.
6.
采用SDS法提取线虫基因组DNA,分别选取了6种随机引物对部分地区的10株松材线虫和10株拟松材线虫进行随机扩增和亲缘关系比较。RAPD的结果可以明显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与形态学分类相吻合。聚类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线虫种内和种间均存在差异,但种间差异明显大于种内差异,同种线虫在同一地区或临近地区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同一地区内寄主对线虫种类分布的影响较小。该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为松材线虫种群的亲缘关系、传播途径及其检测防疫等方面提供一种灵敏、可靠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遗传背景相对一致、致病力稳定的植物线虫材料是开展其遗传学和致病机制研究的基础。对分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4个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1个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虫株采用两条幼虫配对在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基质上进行单异活体共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若干个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线虫家系,家系成功率为13.3%~20%。线虫家系在盛有灰葡萄孢培养基质的、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上取食完全所需的时间为10~44天。对不同家系进行了致病力测定表明,家系间的致病力分化明显。综合考虑感病率、感病指数、接种松苗死亡历期等指标,其中松材线虫家系AN19#F1的致病力最强,而拟松材线虫虫株AN5#所建家系都没有表现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9.
10.
最近.台湾省农林厅林务局和台湾大学对台湾引入的树种琉球松(Pinus luchuensis)和黑橙(P.thunbergii)的枯死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肯定了枯死木中存在松材线虫。为此特邀请日本专家于1987年11月4日至11月三4日到台协助指导这项工作。兹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4种染色剂对松材线虫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虎红和水溶性苯胺兰对松材线虫的染色效果好,虫体全身着色且着色较深,而亚甲基蓝和结晶紫对松材线虫的染色能力较弱,只在头部和尾部着色明显;初步研究了刀豆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对松材线虫的作用,结果显示,植物凝集素处理后,松材线虫初期均表现出活动加强、幅度增大,部分线虫身体卷曲呈"S"状或"8"字状,部分线虫出现聚集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的死亡率逐渐上升,4.0mg/mL的刀豆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分别处理10min,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100%、80%和65%。该研究为松材线虫的形态观察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促进桫椤的信息交流,为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6—2016年文献数据和Soo PAT搜索的专利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简要总结分析31 a来我国桫椤研究的现状,对其年度分布、研究内容、文献源和核心作者群、专利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桫椤研究经历了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及后期平稳3个发展阶段;研究内容涉及种群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繁殖栽培技术、资源保护、成分分析等多个领域;论文主要发布在《生命世界》、《安徽农业科学》、《云南植物研究》等期刊上;形成了以宋萍、敖光辉、陈封政、尚进和赵心益等为主的43位核心作者群,论文合作率高达58.2%,说明桫椤相关研究倾向于由合作团队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