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兔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魏氏梭菌,病兔以急性腹泻为特征,故又称魏氏梭菌泻痢。1~3月龄幼兔最易发病,冬春季节更为严重。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喂饲适当,加强管理魏氏梭菌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特别是单一、过多喂饲稻谷、小麦、甘薯等高淀粉低纤维饲料时更易发病。因此,要适当搭配青饲料、粗饲  相似文献   

2.
邢兰君 《油气储运》2011,(15):20-21
长毛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以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胶胨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1~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兔群发病后,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3.
獭兔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一种高度致病性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兔致死率很高,常给獭兔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1发病情况2009年11月下旬,抚顺县某养殖獭兔农户,饲养的120只獭兔突然发病,经询问畜主得知兔群未进行过任何疫苗的免疫接种。经笔者和同事的初步诊断为魏氏梭菌病。用药3d后病情好转,又对症治疗5d全群治愈,从发病到治愈共死亡45只。  相似文献   

4.
魏氏梭菌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或兔肠毒血症,主要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以急性水样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2006年5月10日,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獭兔场的500多只獭兔部分发病,出现死亡,将死亡的5只獭兔送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兽医院剖检,初诊为魏氏梭菌病,后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A型魏氏梭菌病,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5.
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发病十分迅速、病程较短且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该病致病原因复杂,无明显临床症状,病牛突然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和养牛业的发展。吉林省白城市某大型奶牛场14头奶牛突然猝死,死亡牛只抽搐休克、角弓反张、共济失调,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结果,确诊病死牛为魏氏梭菌感染,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治疗建议,有效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6.
<正>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或E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病,引起家兔急性水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兔消瘦,眼球下陷,急性腹泻、排黒色水样或带血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达70%以上。对养兔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因此,通  相似文献   

7.
<正>羊梭菌病是由梭菌属的几种主要致病性梭菌引起的羊只急性传染病。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因在正常情况下,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表现出致病作用,只有在羊只感染大量病菌,或外因导致羊只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诱发羊梭菌病。二、流行特点羊梭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与秋冬之交季节易多发。主要以2~4月龄的肥壮绵羊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8.
猪魏氏梭菌病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梭菌性肠炎和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有的无明显的前期症状常突然死亡,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却极高,一般成年猪很少发生。本文介绍了一起种母猪魏氏梭菌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及其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道急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即使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兔场也有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断乳以后的家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因此对养兔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其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饲料、蔬菜、污水、人畜肠道内以及粪便都常含有。当兔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或消毒不彻底时.病原菌迅速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和各种应激因素造成兔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本病的暴发。2005年4月。我县近郊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兔突然发病、死亡.并伴有剧烈的腹泻等症状.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造成大量死亡,经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10.
仔猪易发生腹泻,主要与管理、饲料、遗传、疾病等方面有关。本文针对引起仔猪腹泻的疾病方面,结合我县近期以来仔猪腹泻主要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实际情况,总结几位兽医专家的经验并根据工作实践,就几种常见疾病的类症鉴别与防治措施,阐述如下: 一、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肠炎):是由A型或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1周崐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病程呈最急性或急性。病变常局限于小肠和肠系淋巴结,以空肠病变最重,可分离出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1.
一、病因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后产生外毒素,侵害神经组织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均易感染,以哺乳动物发病较多,禽类有一定抵抗力,在自然条件下很少感染。感染途径为各种创伤以及各种自然损伤和手术创伤。严格来说,破伤风不属于传染病,而是一种细菌性感染,单蹄兽最易感,人的易感性也很高,此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2006,(10):35-35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死亡和胃出血、坏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病,以家兔急性水泻为特征,发病兔致死率高,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D型)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绵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本文重点对羊肠毒血症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绵羊巴氏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和肺炎为特征的疾病。绵羊腐败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确诊一例绵羊巴氏杆菌病与腐败梭菌病的混合感染疾病,并根据药敏结果用药达到较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6.
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仔猪多发,且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血性下痢、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2005年8月上旬,本地区某养猪场仔猪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仔猪梭菌性肠炎。现将诊断与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6,(2)
正羊梭菌性肠毒症系感染D型魏氏梭菌后,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羊死后肾组织严重软化,故又称"软肾病"。1.发病情况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湖羊场存栏湖羊900只。前段时间有部分羊只发病,先后怀疑为酸中毒、食盐中毒、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经治疗效果均不明显,陆续死亡300余只,死亡率高达总存栏数的30%以上。羊场的羊舍建筑为双列式、中走廊、离地漏缝  相似文献   

18.
梭菌性肠炎是主要威胁犊牛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病,发病犊牛出现急性肠毒血症,死亡率较高,控制难度较大,对养牛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对犊牛梭菌性肠炎病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病原主要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如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等可诱发加重本病的发生。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除哺乳羔羊外,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羔羊均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 A 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引起的肠毒血病,引起家兔急性水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兔致死率很高,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损失。㈠临床诊断2004 年4月上旬,在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内,所养的獭兔中发现一种以急性下痢为特征的病症。根据该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因调查、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兔 A 型魏氏梭菌病。㈡流行特点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蔬菜、饲料、污水、动物的乳汁、粪便和健康动物的肠管中。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含有病原菌的土壤和水源是主要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