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高效低毒药剂,特开展了几种杀菌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6%春雷霉素水剂50 mL、20%春雷·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 g或40 g、26%稻酰·醚菌酯悬浮剂70 mL,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44 d的防效均在80%左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这几种药剂可在水稻生产中作为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降低水稻品种放开后部分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不足可能产生的风险,特进行了5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40%稻瘟灵乳油120 mL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优,药后30 d的防效为87.89%;生物药剂6%春雷霉素水剂和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与30%三环·氟环唑悬浮剂和26%稻酰·醚菌酯悬浮剂两种化学药剂相当,因此,在这两种生物药剂开展水稻绿色生产时可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药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以"盐丰稻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水稻生长期施用不同药剂,对"盐丰稻2号"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在分蘖期每667 m~2施用15%多效唑12 g,或在分蘖末期每667 m~2施用40%乙烯利30 mL+花后7 d每667 m~2施用40%乙烯利175 mL两种方案,"盐丰稻2号"的抗倒性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温室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菌,测定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对水稻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处理的水稻幼苗,PAL、POD和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大于对照,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酶活性越大;接菌后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增长速率和高活性维持时间显著大于空白对照;300g/m2药剂(秧盘撒施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秧盘喷雾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效为76.7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m2(秧盘撒施剂量)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5.74%、66.26%,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水稻分蘖期和破口初期喷雾剂量)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2.05%、71.64%。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19%丙环·嘧菌酯SC等4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进行了4种药剂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19%丙环·嘧菌酯SC 5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持效期较长,第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可达85.51%,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每667 m~2施用19%丙环·嘧菌酯SC 50 mL喷雾防治,间隔10~14 d再用药1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12%井冈霉素·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每667 m2施用85、100、115 mL等3个不同浓度(制剂量)处理进行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2%井冈霉素.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有较好的增产效果,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优良,其中每667 m2施用115 mL药剂处理对水稻叶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90%和75.84%,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27%和76.40%,值得在生产上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轮换药剂,特进行了22%嘧菌酯·戊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EC+70%甲基硫菌灵WP、75%肟菌酯·戊唑醇WG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次每667 m2施用22%嘧菌酯·戊唑醇SC 45~60 g,施用3次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在81.11%~92.79%,与每次每667 m~2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 1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相当,且防效优于其他处理,因此,22%嘧菌酯·戊唑醇SC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4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50%噻呋·甲基硫悬浮剂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适用剂量,于2015年8月期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50mL、50%噻呋·甲基硫悬浮剂30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均达85%以上,其中每667m~2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达90%以上,显著优于每667m~2用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mL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对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10种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方法]以稻瘟病感病品种新两优6号为试验对象,测定了10种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g/667m^2、32.5%阿米妙收SC l00mL/667m^2、30%爱苗EC l00mL/667m^2、75%拿敌稳WG100g/667m^2、75%稻艳WP100g/667m^2、2%春雷霉素液剂l00mL/667m^2,防治水稻稻瘟病有很好的效果,以上6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剂。[结论]该试验研究为我国水稻稻瘟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特开展了几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适宜施用剂量及持效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 g和5%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4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均较好,且持效期长,并对水稻生长安全,这两种药剂可在水稻生产中作为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药剂组合及施用方式对水稻田间莎草和阔叶草的防除效果,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14 d,使用无人机飞防每667 m~2施用48%灭草松水剂180 mL对莎草与阔叶草的防效较好,杂草减退率为98.67%;其次是使用无人机飞防每667 m~2施用46%二甲·灭草松水剂150 mL,杂草减退率为95.65%;使用电动喷雾器每667 m~2喷施46%二甲·灭草松水剂150 mL+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 g对莎草与阔叶草的防效也较好,杂草减退率为94.30%。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3):66-67
试验药剂30%咪鲜胺·丙环唑EW40g/667m~2、60g/667m~2、80克/667m~2第一次药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0.61%、66.23%、75.32%;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66.7ml/667m~2、25%丙环唑EC25g/667m~2药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7.53%、69.05%;第二次药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9.78%、75.90%、85.01%;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80ml/667m~2、25%丙环唑EC25g/667m~2药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5.54%、78.66%。30%咪鲜胺·丙环唑EW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佳施药时间是水稻破口期,最佳用药量为80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投入产出比例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水稻"金农香粳126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每667 m~2约提供有机氮10.2 kg),及每667 m~2施用N 12 kg、P_2O_5 1.76 kg、K_2O2.2 kg的条件下,每667 m~2有机肥用量为0、250、500、750 kg 4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45 kg;每667 m~2施用有机肥750kg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为28.4%;若不计算有机肥成本,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若计算有机肥成本,则不施有机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30%三环·氟环唑SC(三环唑22.5%,氟环唑7.5%)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4年7~8月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黎郎村4组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三环·氟环唑SC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着用药量的加大而上升。30%三环·氟环唑SC 5m L/667m~2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效分别达63.68%和64.19%,均高于对照药剂40%稻瘟灵(富士1号)EC80m L/667m~2和75%三环唑WP20g/667m~2,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玉米生产上防治玉米螟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3种药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好、持效期长,但该药剂价格略贵,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发生高峰期施用;每667 m~2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450 g对玉米螟的防效略差,但该药剂施用方法简便、省工节本,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中等发生时施用;每667 m~2用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差,但该药剂为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轻发生时施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无机氮肥的减量效果,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用商品有机肥750 kg的基础上,以每667 m~2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50 kg作基肥,可将水稻全生育期的无机氮肥投入量每667 m~2降低到14~16 kg。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7d和齐穗期各施用30%爱苗乳油15m L/667m~2、43%好力克悬浮剂18m L/667m~2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防效分别为74.85%、73.93%,病指防效分别为80.08%、79.30%,极显著优于常用药剂5%井冈霉素250g/667m~2,且对水稻安全性较好,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防除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适宜药剂,现以20%氰氟草酯和10%氰氟草酯为供试药剂,对其防除效果及使用成本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10%氰氟草酯100 mL、20%氰氟草酯150 mL和20%氰氟草酯300 mL,对水稻的分蘖、株高和叶龄均没有明显用影响,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较高;在药后保水4 d的情况下,对6叶以下的马唐、稗草、双穗雀稗均有优异的防效。经综合考虑,建议每667 m~2施用10%氰氟草酯100 mL防除水稻田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9.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技术,进行了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或1 000 kg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使土壤容重下降0.01 g/cm~3左右,有机质含量上升0.50~0.57 g/kg,有效磷含量上升0.20~0.31 mg/kg,速效钾含量上升2.8~3.9 mg/kg。在减少2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8 kg;在减少4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3增施有机肥1 0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仅减少36 kg。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型高效安全药剂,2020年8月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进行了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3 d,每667 m~2施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30 mL、4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4.86%、82.67%、91.50%,且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可进一步进行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