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法对茗科1号等1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的萎凋在制品及其成品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了香气成分检测和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花香白茶与传统白茶存在迥然不同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各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的花香白茶及其在制品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具有较高相似度;随着鲜叶萎凋减重率的增加,其香气组成在主成分分析二维得分视图中的模式分布渐趋离散,并发生群体定向逐步偏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花香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与采制原料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鲜叶萎凋减重率30%~60%为影响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发展阶段,并以萎凋后期(减重率≥45%)对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影响最为突出。从乌龙茶品种试样中可检出的136种香气成分显著富集于3种变化趋势模型,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气成分可视为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工艺耦合调控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福鼎大毫1芽2、3叶鲜叶为原料,以减重率为萎凋阶段划分依据,研究不同阶段在制品的白茶品质风味及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制品的白茶风味在萎凋减重率>20%时开始产生,40%萎凋减重之后形成较快,萎凋减重率≥60%时,香气、滋味上均表现明显的白茶风味;滋味风味的形成明显滞后于香气;萎凋过程中在制品产生了花香风味,但在70%减重率时,花香风味消失。40%萎凋减重率之后,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变化也较剧烈。因此,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有可能在保持白茶风味不减的条件下,加速萎凋减重率≤40%这一阶段的水分散失速度,调节白茶香气与滋味的形成进程,以缩短萎凋进程,并使成品白茶具有花香品质。  相似文献   

3.
邬龄盛  陈霖 《福建茶叶》2014,36(6):43-44
花香型白茶即工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按白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原理加工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汤色杏黄透亮,滋味醇厚,甘甜,具有乌龙茶本身所固有的天然花香.近年来,花香型白茶一经推向市场,颇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但其工艺较一般的白茶更为复杂,也更难掌握.品质风格较传统白茶更为独特.作者根据近几年从事该茶研究、生产与销售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对开发香高味浓白茶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福云6号、福云10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荼春茶一芽二叶初展为供试材料,采用白茶传统加工工艺(CK)、新工艺和“创新工艺”3种不同加工技术对4个品种茶叶进行白茶加工试验,同时对其成茶品质和生化成分等进行评价。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传统加工工艺所制白茶外形自然开展,显毫香或甜香,味清爽;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加工白茶外形较紧,香甜,滋味较浓;福安大白茶采用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制法所制白荼分别表现出了“有花香、味较爽”和“花香较显、味较醇”的特征;“创新工艺”加工白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到44.97%,明显高于传统工艺白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三种成分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研究所研发成功一款新型高香型工夫红茶。其品质特征: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色泽乌褐油亮;内质香气馥郁,花香显露,具蜜甜花果香;滋味甜醇爽口;汤色红艳显花香,饮后齿颊留芳;叶底肥壮,新铜红色匀亮。具有独特的品质风味,深得茶叶专家的肯定和消费者的喜爱。两届参赛都获得福建省名优茶评选"省名茶"称号,连续3届获宁德市茶王赛金奖,是一款难得的创新型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6.
邬龄盛 《福建茶叶》2010,32(11):37-38
<正>花香型白茶即工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按白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原理加工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汤色杏黄透亮,滋味醇厚,甘甜,具有乌龙茶本身所固有的天然花香。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堆青时间的白茶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探究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青时间的增加,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先减弱后增强,甜度先升高后下降,醇度逐步提升,白茶青气消退、甜花香凸显。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滋味差异的主要原因。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α-萜品醇、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正辛醛等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形成香气差异的关键。不同堆青时间处理下,堆青12 d茶样的风味品质最佳,既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含量的增加,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指数,同时提高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等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促进白茶中甜香和花香的形成。本研究可为白茶堆青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秋季茶树鲜叶资源筛选适制高香型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CK)、肉桂(A1)、黄玫瑰(A2)和瑞香(A3)等4个茶树品种秋季鲜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各茶树品种成茶生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加工的白茶各生化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GC、EGCG、GCG、酯型儿茶素、茶红素的含量及儿茶素总量以A1最高,茶多酚、咖啡碱、EC、C、CG、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以A2最高及酚氨比值最大,GA、ECG的含量以A3最高。不同品种的白茶香气成分种类丰富,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62.58%~66.76%,其中,A1、A3的花香和果香物质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高于CK。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依次为:A1(91.7)A3(90.3)CK(88.6)A2(86.4),且各样品得分差异显著。综合分析,A1、A3所制秋季白茶具备花香型白茶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20,(6)
正5月23日,2020品品香·花香白茶全国品鉴会,全国各地线上线下茶友,共品一杯花香白茶,畅享冰糖甜兰花香,传递温馨浪漫的春天气息!今年的品鉴盛会,是为响应5月全民饮茶月及521日首个"国际茶日"特别举办!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宣传中国的茶文化,让更多人喝到中国茶、品味到福鼎白茶,延续国际茶日的品饮活动,这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福建省福鼎市不同海拔及管理模式茶园采制的白茶样内含物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结合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测定结果,阐明了不同海拔及管理模式下土壤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高海拔茶园土壤持水能力和肥力均比低海拔茶园提高;对比普通管理模式,有机管理模式有更好的土壤条件供茶树生长;理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低海拔地区白茶多酚类物质较少,清香凸显;随海拔升高,白茶甜花香显,风味好;有机管理模式更是赋予了白茶浓郁的蜜韵。本研究为福鼎市茶树种植区域的高效利用和茶叶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宁德畲族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畲茶意象在世代传唱的民谣与民歌中频繁出现.畲歌与史传中的畲茶礼仪、品类、产区、采摘时序和品饮方式等,充满闽东畲族地域特色与民俗,再现了历史中的畲茶文化.文章发掘畲汉文化融合中、民族历史情境下、闽东山海地域旁的宁德畲茶史料,以建构更鲜活的畲族地域性茶文化形象,推进宁德畲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省宁德市2006-2009年1738份茶叶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滴滴涕等农药残留含量,获取相应的检测数据,以国内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量为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06-2009年该市茶叶中农药残留检出超标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滴滴涕等农药仍有较高检出率,说明菊酯类农药较普遍使用应引起监管部门足够的重视,以防止该类农药的泛滥使用,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走访、座谈会、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闽东茶叶生产现状调研,在全面分析闽东茶叶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闽东茶叶质量升级的技术对策,同时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实施各项技术方案,以满足茶叶质量升级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田洪武  屠幼英 《茶叶》2014,40(4):216-219
通过对宁德重点产茶乡镇和茶叶企业的调查和座谈,发现茶企在茶叶加工环境、质量安全意识、开发高附加值茶叶新产品、市场营销调整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但也发现存在较多困难与问题,如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人才匮乏,产区市场建设滞后,企业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最后在对上述问题以宁德茶业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要优化服务环境,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壮大龙头企业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花香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采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香稻不育系,具有生育期适中、不育性稳定、米质优、香味浓、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颖壳呈橙红色等特点,于2007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不育系配制的组合多数米质优良、产量高,其中花香7号(花香A/川恢907)于2007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调研宁德福安、寿宁、福鼎、蕉城等县(市、区)2012年春茶生产情况,分析当前企业存在用工用地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农残监管难等问题,提出"狠抓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安全"、"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确保茶叶增产增收"、"推进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切实加大对茶企的帮扶力度"、"普及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9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厌氧加工技术加工高γ-氨基丁酸白茶,以传统加工工艺为对照,测定白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并对白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9个品种按真空厌氧技术加工的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在1.82~3.64 mg/g之间,与传统工艺有显著极差异(P0.01);真空厌氧处理后,丹桂品种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达3.64 mg/g,霞浦春波绿次之,茗科1号(金观音)最低,只有1.82 mg/g,不同品种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显著。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福鼎大毫白茶总分82.25,得分最高,品质最优,紫牡丹、茗科1号、九龙袍次之,春波绿得分最低。综合γ-氨基丁酸含量和品质指标,福鼎大毫是最佳的品种,其次是紫牡丹。  相似文献   

18.
白茶功能性成分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茶是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近年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的占比逐年增加.文章重点对白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以及白茶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突变、抗癌及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叶茶开发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白叶茶的发展历史、开发现状和红绿茶加工品质特点进行了综述,对目前全国多地白叶茶生产现状和重点产区进行了案例剖析。根据白叶茶生长的不同阶段可以加工成为品质优异的绿茶和红茶,为白叶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叶压制成饼更便于保存和携带,但存在原有特征风格和新鲜度减弱等问题。本文以福鼎大毫茶1芽2~3叶鲜叶为原料,探讨不同加工工艺下白茶压制成饼后的品质变化。研究表明,采用中高温(25~30℃)中湿(RH 65%~75%)条件恒温恒湿萎凋,白茶品质(尤其香气)优于室内自然萎凋,且以60%萎凋减重率后直接压制成小块茶饼(5 cm&#215;5 cm见方)为佳,感官审评表明品质与散茶无显著性差异,饼块紧实平整,白毫显露,色泽鲜亮,花香明显略带甜香,味浓醇鲜爽,富有白茶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