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大630"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含油量高、黄籽、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通过应用稻板免耕直播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每667 m2产量可超225 kg。现从播前准备、播种、机械开沟覆土、间苗和定苗、化学除草、配施肥料、防控病虫、机械收割等环节,总结了"浙大630"稻板免耕直播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浙大619"的推广步伐,从2010年开始,诸暨市进行了"浙大619"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氮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浙大619"在诸暨市采用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既要保证油菜产量,又要有利于发展低碳绿色农业,以每667m~2施尿素27.5-30kg为宜,且氮肥施用以基肥∶苗肥∶薹肥=50∶30∶20的平衡施用方法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油—稻—稻"三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开展了油菜育苗移栽、免耕撒播、免耕条播、免耕穴播4种栽培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能显著提高油菜苗期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改善油菜产量构成因素。4种不同播种方式的产量大小顺序为:育苗移栽免耕穴播免耕条播免耕撒播;免耕撒播、免耕条播、免耕穴播比育苗移栽分别增效2238.24元/hm~2、781.75元/hm~2、543.79元/hm~2。因此,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油—稻—稻"三熟制油菜免耕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4.
油菜新品种"浙大630"采用机械化高产栽培,表现为长势好、株高适中、有效分枝位低、分枝数多、结果层厚、角果多、抗逆性好、产量高,深受诸暨市广大农民的欢迎。现从茬口模式、培育壮秧、稀植移栽、大田管理、科学施肥、无人机防控、机械采收等环节,对"浙大630"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技术和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为加快"浙大619"的推广步伐,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浙大619"在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条件下,喷施多效唑最佳时期和次数试验。结果表明,"浙大619"采用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方式,以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67m~2用药液50kg,喷施2次(于油菜株高30、40cm时各喷施1次)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油菜新品种"浙大630"采用超稀植移栽、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每667 m~2有效株数为4 170株左右,每株角果数695~710荚,每荚实粒数22.1~22.5粒,千粒重4.08~4.18 g,每667 m~2产量超250kg。为加快"浙大630"的推广步伐,从适时早播、及时移栽、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绿色防控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浙大630"超稀植移栽、每667 m~2产量超250 kg绿色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和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均有一定影响,产量以翻耕育苗移栽最高、免耕移栽次之、免耕直播最低,但从总收益情况看,免耕直播投产比最高,实现了节本增效。从综合性状看,翻耕育苗移栽整体长势良好、群体结构优良,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整齐度欠佳、玉米棒不均匀。因此,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劳动力条件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经试验表明:双低油菜"南油10号"采用育苗移栽栽培产量最高,干籽产量为158.06kg/667m2,其次为翻耕穴播栽培产量为130.38kg/667m2,最低为免耕直播栽培产量为63.00kg/667m2。育苗移栽栽培的大油菜比翻耕穴播栽培多增产27.68kg/667m2,比免耕直播栽培多增产95.06kg/667m2,三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天峨县在双低大油菜生产上适合推广使用育苗移栽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9.
经试验表明:双低油菜"南油10号"采用育苗移栽栽培产量最高,干籽产量为158.06kg/667m2,其次为翻耕穴播栽培产量为130.38kg/667m2,最低为免耕直播栽培产量为63.00kg/667m2。育苗移栽栽培的大油菜比翻耕穴播栽培多增产27.68kg/667m2,比免耕直播栽培多增产95.06kg/667m2,三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天峨县在双低大油菜生产上适合推广使用育苗移栽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0.
春大豆收获后种植水稻季节比较紧张,为了确保后作水稻能丰产丰收,避免"翘稻头"现象发生影响产量,探讨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常规移栽和机插秧4种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产量最高,其次为免耕直播栽培;机插秧可以在大豆收获前15~20天育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季节紧张.  相似文献   

11.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优质"双低双高"油菜新品种,为加快浙大619推广步伐,在2010-2011年进行稻板免耕直播研究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12-2013年进行稻板免耕直播单产超3 t·hm-2配套栽培技术攻关,总结出一套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优质双低油菜免耕稀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选好品种、适时育苗、配套免耕、移栽、肥分管理、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油莱免耕稀植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3.
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大面积推广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合贵州省晴隆县实际,笔者等在晴隆县沙子镇保家村保家组进行了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密度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设置在贵州省晴隆县沙子镇保家村保家组沈徐礼家责任田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在延迟移栽条件下最具产量优势的油菜品种,于2017—2018年对目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主推的3个"双低"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大面积生产的稳定性考虑,"浙油50"越冬期秧苗素质最好,分枝位最高,最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浙大630"在延迟移栽条件下产量最高,若追求高产,可考虑种植"浙大630"。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油—稻—稻"三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进程,开展了油菜翻耕移栽、免耕移栽、免耕直播三种耕作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直播受播种密度的影响,油菜个体生长受到限制,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油菜生物学产量;同时,免耕直播减少了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产量下降5.00%,但无显著影响。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相对于翻耕移栽,免耕栽培土壤表层容重降低,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均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可在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油菜免耕稀植栽培与常规技术相比,具有不用耕整土地、移栽密度小、从种至收用工减少三分之一、节省生产投入、增产增收等优点,相比常规栽培可增产25-35%,在冬油菜产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油菜免耕稀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选择适宜品种选择什么品种是能否提早育苗的前提,根据油菜生长发育的生理特性,必须选择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如:蜀油168,华油杂9号,  相似文献   

17.
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能够在节约生产成本和优化资源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单产量,促进棉农的增产增收。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以优良杂交棉种为种源,通过稀密度、育苗移栽、常规露地栽培等技术来提高棉花的生产产量。棉花稀植高产栽培运用是适合江淮地区高产棉花品种配套适宜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措施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耕抛秧稻不同栽培措施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水稻免耕抛秧的产量比常耕抛秧略低,但差异不显著。根据免耕抛秧的生长特点,分别采取增施肥料、增加抛植密度和采用免耕抛秧专用育苗纸筒育苗等措施,都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为加快"浙大619"的推广应用步伐,进行了其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处理有10月1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0.1kg,10月2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0.15kg,11月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0.20kg。因此,生产上要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前后作茬口来确定合理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相似文献   

20.
以超级杂交稻"云光14"为供试品种,于2010~2011年在稻免油免、稻免油翻、稻翻油免、稻翻油翻4种耕作方式下,研究了水稻群体质量特性。结果表明:免耕移栽稻在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2 329.27 kg/hm2,比翻耕稻高14.6%;免耕移栽稻的叶面积指数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均比翻耕高;免耕移栽稻的净同化率均比翻耕移栽稻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免耕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低于翻耕,其中每穗粒数显著低于翻耕,而免耕稻的有效穗数高于翻耕稻。免耕移栽稻的平均产量为9 976.84 kg/hm2,翻耕稻的平均产量为10 041.76 kg/hm2,免耕稻的产量略比翻耕稻低0.6%,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