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远东龟铁甲Cassidispa relicta成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林间试验,比较5%吡虫啉乳油(EC)、1%苦参碱可溶液剂(SL)、8%氯氰菊酯悬浮剂(SC)、2%噻虫啉SC对远东龟铁甲的防治效果,筛选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治远东龟铁甲的最佳药剂;探讨1.2%烟碱·苦参碱烟剂(FU)喷烟防治远东龟铁甲的最佳距离。结果表明:稀释3 000倍的5%吡虫啉EC、稀释4 000倍1%苦参碱SL和稀释500倍的8%氯氰菊酯SC,防治效果均较好,施药7 d后死亡率可达100%;施用稀释1 500倍的5%吡虫啉EC、稀释1 000倍的1%苦参碱SL或稀释500倍的8%氯氰菊酯SC可快速压低虫口密度,施药3d后,校正死亡率超过90%。当应用1.2%烟碱·苦参碱FU 12 h后,在15 m范围内,对远东龟铁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5 m范围内,远东龟铁甲成虫的死亡率最大。建议选用5%吡虫啉EC、1%苦参碱SL或8%氯氰菊酯SC喷雾,配合1.2%烟碱·苦参碱FU在15 m范围内喷烟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日本龟蜡蚧的发生和危害规律,对邢台市不同类型枣区日本龟蜡蚧的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日本龟蜡蚧越冬雌成虫在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个体群内和个体群间均为聚集分布;该害虫在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的危害表现为:外部>内部,南方>西方>东方>北方;不同的林分类型受害程度表现为:生态环境单一的行栽婆枣林>生态环境单一的散生慈枣林>生态环境复杂的散生慈枣林。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模毒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阿尔山林区模毒蛾的寄主有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模毒蛾1年发生1代,其中以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为主,也有少量在树皮缝等处越冬;第2年5月下旬卵开始孵化为幼虫,幼虫期共5龄;老熟幼虫于7月初开始化蛹,7月9日为化蛹盛期;7月20日开始羽化为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雌雄蛾寿命分别为7天和5天。  相似文献   

4.
山楂叶螨种群动态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冀中南部果产区,山楂叶螨种群消长呈单峰曲线,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不同果园的发生高峰不同,梨、桃园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苹果园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高峰的温湿度界限指标是旬日均温度26.14±2.11℃,日均相对湿度61.67%±8.92%;在发育起点温度(9.2℃)与界限指标温度范围内,种群增长与有效积温呈高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函数logy=-3.5574+2.5195logx,在果园和树冠内的种群空间分布属聚集型;山楂叶螨危害苹果、梨、桃树造成早期落叶的螨口指标分别是叶均31.79、32.34、19.47头(均指雌成螨),叶片被害指数分别为61.27%、60.07%和58.01%。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观察杨梅小细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用于林间调查该害虫越冬基数、逐日诱蛾量、逐日卵量及预测预报种群动态的方法,并通过实际应用检测了上述方法,从而完成对杨梅小细蛾林间种群动态变化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 Green在连云港地区1 a发生1代,11月上中旬以受精雌成虫聚集在1~2 a生小枝的背面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为若虫孵化、涌散高峰期.文章报道了日本龟蜡蚧在杨树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对其发生与环境的相关性及扩散规律、天敌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牡丹江地区,为害蒙古栎的栗实象甲1年发生1代,5月羽化,6月末产卵,8月末至9月脱壳入土越冬.位于阳坡的蒙古栎被害率较高;纯林及近、过熟蒙古栎林的受害程度相当严重;栗实象甲的发生与土壤湿度相关,幼虫越冬更适宜土壤湿润的环境;降雨量小,橡子被害率高.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湖山区青冈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蔡飞 《林业科学》2000,36(3):67-72
本文对杭州西湖山区不同生境中的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种数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青冈种群呈现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的种群,但种群仍将长期维持相对稳定;(2)种群分布格局呈一定的规律性,在发育初期为集群分布,而在中后期则转变为随机分布;(3)青冈种群可通过种子和无性系进行更新,在不同生境中,其更新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昆虫种群动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种群动态研究经历了田间种群动态研究、实验种群动态研究和种群系统研究的发展阶段.在田间种群和实验种群动态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描述昆虫种群的动态变化.在田间种群研究阶段,主要进行种群聚集与扩散迁移的研究和自然种群的数量调查.通过对实验种群的研究,使昆虫种群动态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种群生长型的特征.在种群系统研究阶段,将害虫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并且在计算机和各种数学手段的帮助下,模拟、预测和控制昆虫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cm的高度内。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干上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汞灯、黑光灯和引诱剂3种诱源,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了松墨天牛种群发生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象山非防治区林分中种群分布均匀,种群结构稳定,雌性比为43%。汞灯和黑光灯均能取得良好监测效果,黑光为成本低于汞灯,可作为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日本松干蚧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传入日照市,对松林造成严重危害,赤松濒临灭绝。为更好开展科学防治,从2000年开始对该虫进行系统虫情调查,通过设立固定标准地,对日本松干蚧越冬代和越夏代各虫态进行系统观测,确定了其在日照地区的生活历,填补了日本松干蚧发生发展规律在该地域的空白,对指导该地区开展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属园林植物,是重要林木检疫害虫。为了摸清方翅网蝽在郑州的年生活史和在郑州市的发生危害情况,连续两年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方翅网蝽在郑州1 a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旬始见第1代若虫,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4代成虫陆续越冬。从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方翅网蝽在郑州市区的北环以北和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发生严重,其他地方目前未见发生。郑州市所辖县市中除了新密市未发现该虫危害,其他几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宝荣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0-13,31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肉桂双瓣卷蛾的种群动态。该虫的发生、消长猖獗成灾与温度、湿度、林分结构和组成、林龄及天敌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采取预防为主,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科学地采取生物、人工、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等的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竹类种群动态理论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竹类各群的生命周期出发,并以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的种群动态研究为例,建立了竹类种群动态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of residential window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ose made with aluminum-clad wood, polyvinyl chloride (PVC) and fiberglass frames for sale in North America. The LCA was a case study in which specific-site data were used for the manufacturing stage of each window, while published data were adapted to complete the life cycle inventories using Sima Pro software. These inventories were grouped into impact categories and scaled based on IMPACT 2002+ version 2.1 characterization and damage factors. The damage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the life cycle impacts are dominated by the combustion of non-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The PVC life cycle used the most non-renewable energy and caused the most damage owing to that window's shorter service life. The disposal of aluminum cladding in the municipal waste stream caused greater aquatic ecotoxicity for the wood window.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eplacing the virgin material in aluminum cladding with recycled content improved the life cycle impacts of the wood window. Using fiberglass or PVC to clad the wood window also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ther potential improvements to the life cycle impacts of the three windows include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econdary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种桑寄生植物寄主种类、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动态,揭示桑寄生植物的种群扩散机制.[方法]以桑寄生植物及其寄主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和2019年,在成都市区55.4 hm2范围内对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区域内2012年有寄主植物41种,寄主个体991株;2019年有...  相似文献   

20.
竹螟种群变化与预测预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螟是浙江省安吉县的竹子主要害虫.近几年来,由于竹林经营集约化和开展综合防治,我们在竹螟测报调查中发现竹螟的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竹金黄镰翅野螟5 a数量占竹螟总蛾量的53.8%,最高年份达78%.原来的测报规程是以竹织叶野螟的发生规律为依据制订的,这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