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采集枣树的树皮、枣股、枣刺、枣吊、落叶、落枣等越冬组织,在室内分离镜检,确定了枣缩果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在本地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中的细交链孢菌和聚生小穴壳菌,其中细交链孢菌主要越冬场所为落叶(分离率〉90%),枣刺、枣吊和落果也为重要越冬场所(分离率10%~80%),树皮、枣股上不是主要越冬场所(分离率〈10%)。  相似文献   

2.
1症状 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壳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浆烂型烂果病。表现为枣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验证SAP基因在葡萄抗病防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前期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获得中国野生葡萄毛葡萄株系‘商-24’衰老相关蛋白(SAP)基因EST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T-PCR从毛葡萄‘商-24’中分离到SAP基因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半定量PCR分析了SAP基因的表达特异性。【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完整的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30.56 ku,等电点为8.78,将其命名为VqSAP。多重比较结果显示VqSAP基因与油棕、玉米、萱草、拟南芥、水稻等植物SAP基因的同源性为65%~74%。实时定量结果表明,在白粉菌诱导初期,抗病的毛葡萄株系‘商-24’和感病的华东葡萄株系‘湖南-1’VqSAP基因表达量均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它参与了病原菌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h)处理表明衰老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受激素分子调节,但在抗病和感病株系中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差异。在嫩叶、嫩茎、花、果皮、卷须等不同葡萄组织中的表达表明VqSAP基因的表达具有空间差异性。【结论】这些结果暗示着VqSAP的表达响应病原菌侵染并受生物胁迫相关激素的调控,很有可能在葡萄防御病原菌侵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运用相对定量方法,发现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侵染杧果嫩叶和成熟果实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激活活性氧相关的3个基因(MiSOD,MiPOD和MiPPO)和抗病相关的4个基因(MiCHI,MiARE,MiPR1和MiPAL)等7个防御酶基因的活性。7个防御酶基因在侵染成熟果皮12h时达到活性的最大值,随后基因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侵染0h的活性;在侵染嫩叶时,7个防御酶基因活性呈递增趋势,72h达最大值。说明寄主植物在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不同器官、不同发育阶段,同一类基因的表达有差异;揭示了寄主植物在受病原菌侵染时会激活自身抗病防御酶基因高效表达,提高酶活性,从而抵抗病原菌侵染,提高其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造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自治州双河市贮藏的蜜脆苹果出现褐色病斑的致病菌种类。【方法】选取具有典型症状的果实,通过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基于科赫氏法则明确致病菌种类。【结果】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对比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和LSU基因片段联合分析后,确定菌株XJAU-PG-1为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结论】研究首次报道了阿太菌果腐病菌能够侵染苹果果实。  相似文献   

6.
雷龑  陈婷  刘鑫铭  谢倩  陈清西 《果树学报》2022,(11):2036-2045
【目的】克隆刺葡萄VdMAPK7基因,并对其参与炭疽病胁迫响应的功能进行分析。【方法】结合前期转录组数据,以刺葡萄福安(Vitis davidii‘Fu’an’)为试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分析VdMAPK7基因在炭疽菌侵染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变化,通过聚类分析VdMAPK7蛋白与其他物种相关MAPK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VdMAPK7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在番茄中异源表达VdMAPK7基因后,番茄果实接种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验证其对炭疽病胁迫的响应。【结果】刺葡萄VdMAPK7基因响应炭疽菌诱导后表达量逐渐升高,在接种第7天达到高峰。VdMAPK7蛋白与欧洲葡萄、番茄、马铃薯、茶树、珙桐、烟草聚为一大类;亚细胞定位发现,VdMAPK7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VdMAPK7转基因番茄植株矮于野生型植株,果实变小。转基因番茄果实接种尖孢炭疽菌后,相较于野生型番茄,VdMAPK7基因过表达番茄果实发病较轻;q RT-PCR结果显示,VdMAPK7...  相似文献   

7.
利用SSH 技术鉴定黄瓜抗霜霉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H 技术对黄瓜抗霜霉病自交系M801-3-1 侵染霜霉病菌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研究。利用 SSH 技术构建抗病黄瓜材料接种霜霉病菌和未接种差异表达的差减cDNA 文库。经反向Northern blot 杂交检测,共得到48 个阳性克隆。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后的序列进行质量检测和聚类、拼接,共得到 14 个UniESTs,其中包括8 个singletons 和6 个contigs。通过SSH-EST 代表基因功能的分析,说明抗氧化胁迫能力和叶绿体的重建和保护机制对抗病品种抗病有重要作用。同时,提出SSH-EST 代表的clpb、HSP70、HSP22 和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还可能参与了R 基因介导的防御反应,smHSP 有可能就是R 蛋白的“保卫靶”,负责监测细胞内的异常,这一发现为揭示活性氧机制和R 基因介导的防卫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葡萄由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以进一步分析葡萄抗炭疽病分子机制。【方法】用胶孢炭疽菌侵染不同抗性葡萄的叶片,以清水处理叶片为对照,设置0、24、48、72 h 4个时期取样。采用RNA-seq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挑选出抗病候选基因,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共对42个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每个样品平均数据量为6.65 Gb。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植物与病原体互作、类黄酮生物合成和MAPK信号途径;转录因子家族分析从MYB、AP2-EREBP、bHLH、NAC和WRKY家族中筛选出12个在抗病株系中高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WGCNA得到抗病相关模块MEdarkgreen。综合各项分析,挑选出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其中8个基因的表达趋势同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获得了葡萄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类黄酮生物合成和MAPK信号途径等3个通路,并筛选出8个抗病候选基因,包括MLO蛋白,WRKY、ERF转录因子等。  相似文献   

9.
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金丝小枣是泊头市枣树的主栽品种之一,烂果病在近几年有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小枣的产量和质量。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烂果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症状1.1浆烂型8月下旬枣白熟期开始发病,9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少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子实体)。病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