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孢蘑菇-西瓜-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产早熟西瓜的现有大棚设施,以发展大棚栽培双孢蘑菇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蘑菇废料就地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肥料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优质农产品.种植水稻实行粮经轮作、水旱轮作,构成了物质和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棚西瓜-大棚双孢蘑菇-大棚西瓜-水稻栽培模式,每1 hm2 4茬的总收入可达249 000元.年纯收入是普通模式的2倍多.  相似文献   

2.
刘剑眉  赵铭  韩蓉  刘志华 《蔬菜》2018,(3):58-60
为给西瓜高效设施栽培以及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连栋大棚和钢架大棚对不同西瓜品种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栋大棚和钢架大棚种植的同一西瓜品种在生长势、果皮色、肉色、中心糖度、质地等方面的表现相似,但连栋大棚种植的西瓜生育期提前,钢架大棚种植的西瓜个头更大、产量更高;2种栽培模式下,耐低温、弱光的早熟品种X9-2的综合性状优于其他一般早熟品种,适合西瓜早春设施提早栽培。  相似文献   

3.
<正>春暖大棚多层覆盖特早熟栽培西瓜一般是在2月上中旬定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能够给瓜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山东地区大棚西瓜生产上的主要栽培形式。它的育苗时间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整个育苗期正处在1年中难度很大最寒冷的时节。大棚西瓜倒茬困难,为了有效预防枯萎病,获得高产,必须培育嫁接苗。因此能否培育嫁接壮苗,是春暖大棚多层覆盖栽培西瓜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以劈接法为例谈谈冬春严寒季节西瓜嫁接苗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西瓜的大棚早熟栽培在上海地区发展较快,这种栽培方式对提早西瓜上市、提高西瓜品质和稳产高产起着极大的作用。1 品种选择西瓜是喜温型作物,而大棚早熟栽培播种期较早,因此,应选择生育期短、坐果容易、早熟性好、耐寒性强、抗病性优的中小型西瓜品种,如从国外进口的小型品种,国产的8424,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新培育的大棚特早熟栽培中小型专用品种9821等。2 播种育苗上海地区大棚春西瓜的播种期一般在1月中下旬。播种期不能太早,太早可能会影响雄花的产生,进而影响坐果。种子播种前用温水浸种4~5小时(h),然后在30℃温度下保温催芽…  相似文献   

5.
<正>西瓜由于其生育期短,见效快,经济产量高,已经成为农业抗灾减灾,提高复种指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农作物[1]。大棚西瓜立式长季节栽培方式,能充分利用栽培空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显著提高西瓜产量,降低成本,有效增加瓜农收入,延长西瓜市场供应期[2]。选用的‘早佳(84-24)’西瓜品种外观周正,品质佳,耐低温、早熟、抗病性强、抗早衰,主基部潜伏芽萌发新蔓的能力强[3],适合大棚西瓜割蔓再生长季节栽培。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6.
黄石市春季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西瓜地爬早熟栽培,不仅能使西瓜的成熟期比露地西瓜至少提早15天以上,而且能使单产增加30%以上,早熟、高产、高效效果非常明显。但应选择适应大棚地爬早熟栽培的品种,在寒潮天气过后气温稳定回升时播种育苗,结合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棚早熟西瓜-秋茬西兰花二种三收栽培是江苏响水县小尖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种规范化高效栽培模式。大棚早熟西瓜12月中下旬育苗,2月上中旬定植,5月中旬和7月上、中旬收瓜;西瓜收后拉秧耕地晒垡。秋茬西兰花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上、中旬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8.
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m^2产量3000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本市的西瓜栽培经历了从地膜栽培、小拱棚栽培,再到大棚春早熟栽培和秋季大棚延后栽培的发展过程。目前已探索出大棚西瓜一种多收的周年生产技术,即12月份播种育苗,翌年2月上中旬移栽,4月下旬开始采收,陆续采收到11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11.
青研砧木1号南瓜是山东青岛市农科院蔬菜所利用从国外引进的试材选育出的西瓜嫁接专用砧木一代杂种。西瓜在该品种上嫁接后生长势强。适用于西瓜保护地早熟栽培和露地栽培,更适宜收二茬瓜的大棚早熟栽培。该品种已在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河北和东北等地大面积应用,其抗病性和西瓜长势显优于瓠瓜、葫芦及当地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泗水县大棚西瓜年栽培面积达3000hm2,但由于重茬带来的各种病害逐年加重,经济效益下降,制约了大棚西瓜进一步发展。为探索塑料大棚高效种植模式,笔者2005-2008年对大棚西瓜、韭菜1年2熟栽培模式进行了多点试验和示范。实践证明,塑料大棚西瓜—韭菜高效栽培模式,利用多膜  相似文献   

13.
大棚早熟西瓜在江苏淮安市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菜农增收不可或缺的好项目,但因其连作障碍,病害发生严重,影响其产业的发展。为了建设蔬菜“四新”技术展示平台,为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8年在淮安市蔬菜科技综合展示基地综合运用并实施“大棚早熟西瓜栽培新技术”试验示范,在苗期利用“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和“西瓜嫁接换根技术”,使西瓜抗病、根系发达、幼苗健壮。在大棚生长和发育阶段,利用“软管滴灌技术”和“AR156制剂生物防治技术”,通过改善大棚灌溉条件和土壤菌落成分结构,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使西瓜生长环境大大改观,达到控制西瓜病害、克服土传病害的目的,取得了上市早、产量高、效益好的佳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瓜菜》2017,(12):47-49
为规范广西大棚西瓜基质栽培生产,实现大棚栽培西瓜优质高效安全,促进西瓜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制定出大棚西瓜基质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产地环境、灌溉水、栽培基质、大棚及配套设施、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5.
西瓜采用大棚覆盖栽培,可实现早熟、丰产,但棚内光照比外界明显减弱,光合强度降低,光合产物减少,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果实内在品质。笔者经过生产实践,将早春大棚西瓜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明 《吉林蔬菜》2009,(3):44-44
1栽培季节大棚无加温设施,对于喜光的西瓜栽培季节以早春1月下旬至2月上旬温室育嫁接苗。棚内土壤温度在15-18℃,最低气温达5-8℃时即可定植大苗,约4月5日左右。2选择早熟品种,培育大苗大棚栽培西瓜应选择具有耐低温弱光,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生长较快,易坐果,耐湿抗病的品种。目前适宜大棚栽培的西瓜品种主要有京欣1号、  相似文献   

17.
庄巍 《吉林蔬菜》2014,(6):9-10
<正>西瓜温室大棚栽培属于精细集约栽培,技术性很强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丰产、高效益的目的。1精细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较大,因此要求精细整地,应在冬前深耕25厘米,进行冻袋,使土壤疏松。将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后开沟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时,应将前茬作物根系拣出棚外。  相似文献   

18.
<正>大棚西瓜套种豇豆是陕西户县探索总结出的蔬菜新型高效生产模式。通过科学间套栽培,实现了西瓜与豇豆生长优势互补,平均每667m2早熟西瓜产量可达3000kg、早熟豇豆产量通常在1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设施西瓜是浙江省长兴县农业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提高大棚西瓜的栽培技术,降低劳动强度,作者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春季大棚西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试验,并结合长兴县近年来大棚早春西瓜栽培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浙北地区大棚早春西瓜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西瓜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长,而单瓜质量、...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年对巨峰葡萄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实践,1998年开始无核白鸡心等欧亚种葡萄大棚促早熟栽培,2006年开始对各种品种(包括欧美杂种)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2009年开始部分大紫王、醉金香、藤稔葡萄采用双膜覆盖促早熟栽培,直至2012年.15年的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试验主要研究4项技术,一是促早熟配套技术,二是大棚栽培条件下稳产栽培技术,三是大棚栽培条件下优质、精品栽培技术,四是大棚栽培防好雪害、冻害、热害和风害技术.本文主要针对促早熟配套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