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3年以来,海参产业发展速度和拓展规模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内形成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第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伴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威胁巨大,其中以腐皮综合征最具代表性。本文梳理分析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主要病原,系统阐述了刺参应对病原感染的免疫调节机制和代表性病原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总结了刺参病害的生态防治方法,并在实现刺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病原致病机制及环境调控疾病发生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构建绿色健康的刺参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方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刺参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腐皮综合征”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制约刺参养殖业的一大难题。就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发病症状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该病的病原病理和发病原因,归纳总结了该病常见的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并对刺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刺参养殖过程中“腐皮综合征”的有效防治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西洋鲑腐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西洋鲑[1](Salmon salar),属鲑科,鲑属,又名三纹鱼。其自然种群系在大西洋接壤区域的湖泊水系形成陆封种群,在湖泊深水处与浅水处索饵场或交流间完成洄游,终生生活于淡水中。由于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体内富含Ω-3脂肪酸及w一3脂肪酸等物质,能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等,从而成为名贵鱼种,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水产养殖种类和人工养殖产量较高的鱼类。但由于腐皮病等疾病的发生,为其养殖带来一定难度,在经济上也带来很大的损失,对畜牧水产业的健康养殖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鲫腐皮病的病因及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31.0℃时,病程为48~120h;随着水温的升高感染力加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58(n=5);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初步认为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punctataSub.punctata)。  相似文献   

5.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这被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体细胞胚胎(体胚)发生是指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由体细胞或营养细胞发育成胚胎,是诱导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一种形式。体胚发生在种质资源保存、种苗生产、分子育种和植物基础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植物生物技术工具和研究平台。多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体胚发生受到由众多转录因子、激素信号途径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构成的复杂网络的调控。本研究概述了植物体胚发生的途径,并重点综述了体胚发生关键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体胚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体胚发生关键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体胚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代谢组分动态变化、转录调控、激素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调控等复杂生物学过程有望得到更深入地阐释,将更进一步地解析植物体胚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此外,利用体胚发生关键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开发更高效的体胚诱导和遗传转化方法,有望为更多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81  相似文献   

6.
绿海龟腐皮病病原体的Biolog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陵水、三亚等市县的绿海龟养殖场所开展调查,发现腐皮病为常发病之一;分离纯化得到的2个菌株,经过Biolog鉴定为Pseudomonas medocina和Pseudomonas viridilivida;对6只绿海龟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发现分离到的Pseudomonas medocina和Pseudomonas vitidilivida对其具有致病力;药敏试验发现Pseudomonas medocina对头孢他啶、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对新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等不敏感;Pseudomonas viridilivida对妥布霉素、诺氟沙星、氯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氧氟沙星等药物不敏感。为绿海龟腐皮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讨论miRNAs在细胞周期,细胞骨架重构和信号增值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衰老的分子调控进展.  相似文献   

8.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原菌,易引起甘薯根腐病、腐烂溃疡病等。为明确F.solani在侵染甘薯时病原基因变化趋势,对腐烂溃疡病病菌侵染甘薯不同时期取样,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及分析序列。结果表明,共获得1 068 861 644条有效数据,F.solani侵染后6 h、24 h、3 d、5 d分别筛选出了1 056、995、737、93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有587、679、430、551个,下调基因分别有469、316、307、384个,GO功能分析差异基因富集在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属于代谢和遗传信息过程。其中差异表达倍数2倍以上,且表达量水平前20的差异基因,有15个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能量、核苷酸以及氨基酸代谢;3个基因参与翻译和蛋白质加工和修饰等遗传信息处理;2个基因参与细胞自噬过程。随机筛选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这9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F.solani在侵染甘薯过程中代谢活跃,这可能是其在侵染甘...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我国蛋鸡产业都在稳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一直处于畜牧业前列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品种,近几年成为畜牧业中的领军者。再加上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使得蛋鸡产业处于我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免疫力与生产性能两者无法同时达到最佳水平,是导致蛋鸡产业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为止,关于禽类免疫方面的系统介绍较为匮乏。因此,全面总结禽类免疫特征,了解禽类最新免疫进展,试图从中找到免疫力与生产性能同时达到最佳水平的平衡点,持续高效发展蛋鸡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蛋鸡免疫、免疫性指标、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简单介绍了自身免疫调控,详细阐述了营养性免疫调控机制与策略,旨在为未来蛋鸡行业更加高效、绿色经济、稳步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蛙腐皮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蛙腐皮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除患部皮肤出现炎症、充血和坏死溶解外,伴有急性化脓性肌炎,肺炎,轻度卡他性胃肠炎,肝坏死,化脓住肾炎,急性脾炎。病理变化表明疾病过程为皮肤感染发展为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变固定时间、孵育时间、染色时间及温度、分色方式等染色条件,研究不同染料、不同染色条件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的染色效果,并以观察体腔细胞内的颗粒、细胞核、细胞质和伪足的着色情况和细胞整体轮廓清晰程度为标准,筛选了适用于仿刺参体腔细胞的理想染色方法.结果表明:25℃室温下,采用滴片制片法,用湿盒孵育15~30 min,用甲醇固定1~2 min,用(φ)(Wright's):(φ)(Giemsa)=1:1的混合液染色1~2 min,水洗,用中性树胶封片,在此条件下对仿刺参体腔细胞的染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混养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适宜搭配比例,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围隔中进行日本囊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比较了不同密度搭配比例下刺参(10、15 ind./m2,湿体质量为6.05 g±3.15 g)与日本囊对虾(0、2、4、8 ind./m2,湿体质量为6.05 g±3.15 g)与日本囊对虾(0、2、4、8 ind./m2,湿体质量为0.89 g±0.36 g)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混养试验,刺参生长状况与混养日本囊对虾的密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混养日本囊对虾对主养品种刺参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主要受自身养殖密度的影响,其密度越小,存活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与刺参混养的两个2 ind./m2,湿体质量为0.89 g±0.36 g)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混养试验,刺参生长状况与混养日本囊对虾的密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混养日本囊对虾对主养品种刺参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主要受自身养殖密度的影响,其密度越小,存活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与刺参混养的两个2 ind./m2对虾密度组最终体质量(33.90、32.47 g),显著高于4 ind./m2对虾密度组最终体质量(33.90、32.47 g),显著高于4 ind./m2对虾密度组(25.48、25.16 g)和8 ind./m2对虾密度组(25.48、25.16 g)和8 ind./m2对虾密度组(20.29、21.63 g)(P<0.05)。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产量与经济效益时,刺参搭配混养4 ind./m2对虾密度组(20.29、21.63 g)(P<0.05)。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产量与经济效益时,刺参搭配混养4 ind./m2密度组的日本囊对虾经济效益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参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混养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适宜搭配比例,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围隔中进行日本囊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比较了不同密度搭配比例下刺参(10、15 ind./m~2,湿体质量为6.05 g±3.15 g)与日本囊对虾(0、2、4、8 ind./m~2,湿体质量为0.89 g±0.36 g)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混养试验,刺参生长状况与混养日本囊对虾的密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混养日本囊对虾对主养品种刺参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主要受自身养殖密度的影响,其密度越小,存活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与刺参混养的两个2 ind./m~2对虾密度组最终体质量(33.90、32.47 g),显著高于4 ind./m~2对虾密度组(25.48、25.16 g)和8 ind./m~2对虾密度组(20.29、21.63 g)(P0.05)。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产量与经济效益时,刺参搭配混养4 ind./m~2密度组的日本囊对虾经济效益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参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适宜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综合借鉴现有水产动物精子冷冻保存方法,对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进行了筛选,在筛选出适宜的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基础上,分别以煮沸消毒海水和超纯水为溶剂,加入葡萄糖、NaCl、KCl、海藻糖、无水CaCl_2和冷冻保存剂[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Gly)或1,2-丙二醇(1,2-G)]配制冷冻保存剂终体积分数为5%、10%和15%的冷冻保存液(Aj-1~Aj-27),以体积比为1∶1、1∶2和1∶3的比例混合精子与冷冻保存液进行冷冻保存,冷冻48 h后分别在37℃和30℃水浴条件下进行精子复苏,以精子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精子寿命为指标,综合筛选冷冻保存刺参精子的适宜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结果表明:将刺参精子与以超纯水为溶剂配制的Aj-20精子冷冻保存液(12 g/L葡萄糖、7 g/L NaCl、0.7 g/L KCl、5 g/L海藻糖、0.1 g/L无水CaCl_2和终体积分数为10%的DMSO)以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以三步法降温方式冷冻保存,并在30℃水浴短时迅速复苏,该技术方法为本研究筛选到的最优刺参精子冷冻保存方法;与本研究中其他冷冻技术方法相比,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的刺参精子在复苏后精子活率最大(19.00±4.00)%、快速运动时间最长(1 178.67 s±14.57 s)、寿命最久(2 817.33 s±93.76 s);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72、120、408 h的精子复苏后受精率可达70%以上(精子与卵子数量比为1×106∶1),受精的卵囊孵化率可达到50%。研究表明,本研究中筛选获得的冷冻保存液配方及其冷冻保存方法比较适宜刺参精子的长期冷冻保存,具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与俄罗斯群体(R)杂交子一代F1(C×R)亲参的发育情况及其与中国仿刺参群体多种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仿刺参子一代F1(C×R)在渤海北部池塘可自然发育成熟,或经人工促熟后发育成熟。3龄成熟子一代个体体重为(246.5±65.1)g,体重为14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160μm。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熟精卵,F1(C×R)与C回交,在温度为(20.0±0.5)℃、盐度为31、pH为8.0、溶氧为7.4mg/L的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组杂交后代在体长、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耳状幼体阶段各组仿刺参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C♂>C♀×F1(C×R)♂>F1(C×R)♀×F1(C×R)♂>C♀×C♂;4月龄时各组稚参、幼参体长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C♀×F1(C×R)♂>C♀×C♂>F1(C×R)♀×C♂,体重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F1(C×R)♀×C♂>C♀×F1(C×R)♂>C♀×C♂。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适宜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综合借鉴现有水产动物精子冷冻保存方法,对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进行了筛选,在筛选出适宜的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基础上,分别以煮沸消毒海水和超纯水为溶剂,加入葡萄糖、NaCl、KCl、海藻糖、无水CaCl_2和冷冻保存剂[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Gly)或1,2-丙二醇(1,2-G)]配制冷冻保存剂终体积分数为5%、10%和15%的冷冻保存液(Aj-1~Aj-27),以体积比为1∶1、1∶2和1∶3的比例混合精子与冷冻保存液进行冷冻保存,冷冻48 h后分别在37℃和30℃水浴条件下进行精子复苏,以精子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精子寿命为指标,综合筛选冷冻保存刺参精子的适宜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结果表明:将刺参精子与以超纯水为溶剂配制的Aj-20精子冷冻保存液(12 g/L葡萄糖、7 g/L NaCl、0.7 g/L KCl、5 g/L海藻糖、0.1 g/L无水CaCl_2和终体积分数为10%的DMSO)以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以三步法降温方式冷冻保存,并在30℃水浴短时迅速复苏,该技术方法为本研究筛选到的最优刺参精子冷冻保存方法;与本研究中其他冷冻技术方法相比,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的刺参精子在复苏后精子活率最大(19.00±4.00)%、快速运动时间最长(1 178.67 s±14.57 s)、寿命最久(2 817.33 s±93.76 s);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72、120、408 h的精子复苏后受精率可达70%以上(精子与卵子数量比为1×10~6∶1),受精的卵囊孵化率可达到50%。研究表明,本研究中筛选获得的冷冻保存液配方及其冷冻保存方法比较适宜刺参精子的长期冷冻保存,具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适宜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综合借鉴现有水产动物精子冷冻保存方法,对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进行了筛选,在筛选出适宜的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基础上,分别以煮沸消毒海水和超纯水为溶剂,加入葡萄糖、NaCl、KC1、海藻糖、无水CaCl2和...  相似文献   

18.
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与俄罗斯群体(R)杂交子一代F1(C×R)亲参的发育情况及其与中国仿刺参群体多种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仿刺参子一代F1(C×R)在渤海北部池塘可自然发育成熟,或经人工促熟后发育成熟。3龄成熟子一代个体体重为(246.5±65.1)g,体重为14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160μm。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熟精卵,F1(C×R)与C回交,在温度为(20.0±0.5)℃、盐度为31、pH为8.0、溶氧为7.4mg/L的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组杂交后代在体长、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耳状幼体阶段各组仿刺参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C♂〉C♀×F1(C×R)♂〉F1(C×R)♀×F1(C×R)♂〉C♀×C♂;4月龄时各组稚参、幼参体长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C♀×F1(C×R)♂〉C♀×C♂〉F1(C×R)♀×C♂,体重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F1(C×R)♀×C♂〉C♀×F1(C×R)♂〉C♀×C♂。  相似文献   

19.
以初始体重为(30±2)g的仿刺参为研究对象,分别注射500μL 1.0 mg·mL-1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枸杞多糖提取物、黄芪多糖提取物、菊粉和天蚕素等6种免疫增强剂,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研究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后第3天,黄柏提取物和菊粉组仿刺参体腔细胞总数量(TCC)显著增加,最高达15×106个·mL-1(P<0.05);菊粉组TCC达到106个·mL-1时的呼吸爆发活性为0.35(P<0.05);黄芪多糖提取物、菊粉和苦参提取物组TCC达到106个·mL-1时的吞噬活性为0.42,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免疫试验组的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3天达到最大值,黄柏提取物组的PO和ACP活性分别达83和0.065 U·mL-1(P<0.05);免疫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天出现最大值,其中以菊粉组的变化最显著(P<0.05),SOD活性达到97 U·mL-1;PO、ACP和SOD活性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活性与注射时间之间无正比关系,不同免疫增强剂产生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