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华  赵光华 《蔬菜》2013,(6):27-29
越夏及秋大棚番茄栽培是北京地区设施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为害是夏秋大棚实现高产的关键。选用浙粉701和浙粉702两个抗TY品种,于5月20日至6月30日播种,通过做好苗期管理、开花结果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使越夏及秋大棚番茄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延庆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设施樱桃番茄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引进了4个樱桃番茄新品种进行春大棚越夏一大茬生产评比试验。结果表明:番茄1843开花、坐果较早, 株高、茎粗生长势较强,成熟果实颜色粉红色、汁液较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667 m2产量和效益均最高,分别为3 051 kg和13 141元,且抗病性、连续坐果性较强,口感、品质较优,适宜在延庆地区春大棚进行越夏茬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9,(6):80-81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是武威重要的设施瓜菜产区,大棚西瓜-番茄栽培模式在当地较为常见,在栽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早春茬西瓜定植后的低温冻害和越夏茬番茄在7、8月份由高温引起的生理性厥叶、日烧、果实着色不均等生理性病害,当地种植户通过早春时的5层覆盖和越夏时的降温措施有效解决了这种茬口模式栽培中容易出现的上述问题,为稳产增收打下了基础,可为其他地区大棚瓜菜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对香芹大棚越夏栽培的产地环境、设施条件、茬口安排、播种育苗、定植、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以及采后处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总结和优化提升,解决了温室大棚越夏香芹种植难,大棚闲置时间长、大棚周年利用率较低,产品质量不高,菜农种植效益提升难等问题,操作性强、可复制性高,种植效益提升明显,对香芹大棚越夏生产规模化推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家庄市大棚番茄栽培面积大,但大棚利用率低、效益不高等问题,该研究通过合理安排蔬菜茬口,综合了春甘蓝栽培技术、越夏番茄种植技术及秋菠菜栽培方法,系统阐述了3种作物的育苗、播种、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甘蓝于2月中旬定植,番茄于5月上旬定植,菠菜于10月上旬播种,实现了大棚一年三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赣南设施大棚越夏茬番茄生产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从栽培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越夏茬番茄生产试验情况.结果表明,使用嫁接苗死棵率约9.8%,平均单株商品果数8个,折合667 m2产量为1920 k g,而实生苗生产因土传病害严重则完全绝收;667 m2产值8640元,比春茬番茄产值明显降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番茄栽培历史悠久,栽培方式多样。针对河北省中南部番茄越夏生产的种子要求、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方法等方面,对番茄越夏设施茬口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选用耐热抗病、生长势强的无限生长型中型或大型果番茄品种,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收,可以解决7—9月番茄上市量少的问题,且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8.
吴海东  刘海峰 《北方园艺》2019,(15):171-173
大棚春白菜-越夏番茄-秋菠菜高效栽培模式,大幅提高了朝阳地区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该研究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赤峰喀喇沁旗越夏茬大棚硬果番茄生产,具有设施简单、投资少、生产周期短、病虫害少、收益高等优势,2018年"喀喇沁番茄"正式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内蒙古赤峰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旱秋短,夏季雨热同季,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 700~3 100 h(小时)。5~9月日照时数可长达12~14 h(小时),是塑料大棚番茄生产的理想区域。全市越夏茬番茄栽培面积达6 700 hm~2(10万亩),生产的番茄产量高,口感好,耐贮运,质量上乘,产品市场竞争力高,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优选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施番茄越夏长季节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现温室番茄越冬长季节栽培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大棚等设施番茄越夏长季节规范化栽培技术,经多年示范,番茄每667 m2产量突破20 000 kg,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1 品种选择 应选用果型中等、坐果均匀连续、耐高温、厚皮抗裂果、生长势强的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如以色列189、144或荷兰的宝发008、信任等国外品种。2 育苗2.1 播种北京地区2月5~15日播种,国外番茄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番茄越夏栽培滴灌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质含水量为灌溉依据对日光温室番茄越夏栽培需水量进行了研究 ,调查分析了不同基质含水量对番茄植物学性状、产量、品质以及水分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质含水量可作为指导日光温室番茄越夏栽培的理想灌溉指标 ,日光温室番茄越夏栽培适宜的基质含水量为 35 %~ 4 0 %。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番茄种植方式主要有高丘越夏露地、大棚秋延后和大棚春提早栽培,本文介绍了当地番茄种植现状、主要存在问题,由于品种选择是关系到栽培成功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在分析了品种演变的基础上,推荐了优势品种,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为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早在2000年,北票人便开始进行多茬口栽培模式试验和示范。由于我市与南方地区比较,具有夏秋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湿度小、光照充足等特点,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进行番茄越夏栽培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多年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每亩产值达4~5万元,生产的番茄深受国际、国内市场的欢迎,产品远销浙江、上海、广州、福建等100多个城市和地区。实践表明我市利用温室越夏番茄栽培,具有生产成  相似文献   

14.
灌阳县新圩乡是广西桂林市重要的番茄生产基地,每年春番茄栽培面积在300hm^2以上,生产的番茄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广东等地。灌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露地越夏栽培不利于番茄生长,番茄每667m^2产量3500kg,裂果多,品质低。为此,灌阳县农业局通过改变传统春番茄越夏栽培方式,2005年开始推广利用地膜覆盖越夏栽培技术,克服了番茄生产过程中产量、质量、效益“三低”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风遮光对大棚越夏番茄温光环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品种"和谐"为试材,研究了通风量(通风口开度分别为100%、75%、50%)和遮光率(遮光率分别为0、50%、75%)2个因素组合处理对青岛地区夏季高温期大棚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通过温光环境和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比较,筛选大棚番茄越夏栽培的适宜温光环境调控技术。结果表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通风量的增大温度随之降低,番茄果实单果重和总产量增加,但通风处理对番茄品质无显著影响;相同通风条件下,降低遮光率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品质,但适当的遮光更利于番茄总产量的形成。青岛地区越夏茬大棚番茄栽培的最佳温光环境调控技术是覆盖一层遮阳网和风口全开,即遮光率50%,通风口开度100%。  相似文献   

16.
导读:大棚间套种春番茄—夏丝瓜、空心菜—秋莴笋模式,可实现一年四熟周年生产,产量高、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成为洪泽县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主要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棚春番茄、夏丝瓜、空心菜、秋莴笋高效栽培所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可为设施蔬菜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连营 《蔬菜》2018,(1):60-62
设施番茄生产对朝阳市周年供应蔬菜、丰富果蔬种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朝阳市设施番茄生产、收益的调研及分析,发现冬春茬番茄比越夏茬番茄收益高,其中人工成本高是阻碍朝阳设施番茄高效生产的重要原因,建议提高生产机械化率、开展技术培训及合理选择茬口等。  相似文献   

18.
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有效延长了番茄的生长期和采摘期,番茄产量达7500 kg/667 m2、产值达2.26万元/667 m2,实现了山地番茄生产的优质高产,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的致富好途径。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江金华地区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刘剑  王艳 《蔬菜》2012,(5):11-14
利用温室大棚对番茄进行设施栽培,是一种能使番茄早定植、早上市的栽培方式,也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生产形式。“倍盈”番茄品质优良、耐压耐运、货架寿命长、产量高,对缓和早春蔬菜淡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品种选择、播种和育苗、施肥和移栽、田间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番茄缺素症状识别及防治等方面介绍了1月在温室大棚种植“倍盈”番茄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发挥秋延后大棚番茄生产成本低、时间短、效益高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新乡番茄设施生产这一主要茬次的栽培效益,通过品种选择、苗期控水、田间遮阴、冲施肥结合滴灌、单干整枝、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了秋延后大棚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果实国庆期间采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